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中國,作爲新能源汽車全球第一大市場,實際上也經歷了許多坎坷與挫折,直到2015 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中國新能源市場呈現出了井噴式的增長,以 51.49%的市場份額躍居全球首位。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突破200萬輛,中國的銷量佔63%,形成絕對的優勢,但實際上,在這迅猛的發展勢頭背後,也隱藏着難以察覺的憂與愁。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憂!動力電池成本下降空間有限,或無法抵消補貼退坡影響

周所周知,正是我國政府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直接推動了國內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而隨着補貼的逐漸退坡,而補貼就是補貼,不會成爲車企的長期“救命稻草”,日前,就有業內人士指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完全取消後,若無其他政策跟進,新能源汽車購置成本,將會迎來大幅上漲,這就很可能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40%左右的“斷崖式”下滑,特別是純電動汽車受到的衝擊更爲劇烈。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爲什麼新能源汽車這麼“喫補貼”呢?實際上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純電動汽車,光製造成本就要高出約3萬-4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高出約2萬-3萬元。而電動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降價空間有限,估計最多也就10%上下。並且據業內人士分析,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成本,就在於動力電池與功率半導體上,分別佔據整車成本的40%與10%左右。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儘管2018年,寧德時代的動力電池出貨量23.52Gwh,佔國內市場的41.28%,全球第一;比亞迪出貨量11.44Gwh,佔20.08%,但其他競爭對手也絲毫沒有放慢腳步,美國製定了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500Wh/kg的目標;日本新型動力電池研發的目標也是500Wh/kg;歐洲提出2030年本土生產的動力電池要佔全球市場的30%。韓國企業聯合建立基金加速固態電池、鋰金屬電池和鋰硫電池等技術的商業化。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影響電車成本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功率半導體,全球最主要的供應商是,德國的英飛凌和日本的三菱電機,這兩大供應商的市場佔有率應該超過50%。由於需求大於供給,供貨週期就很長,最長超過50個周,這就導致了價格的不斷上漲。國內企業在這個領域並沒有太大的作爲。

總的來說,動力電池和功率半導體,佔據了一半以上電車製造成本。如果在這一塊的成本把控做不好,那很可能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苦!國內高端電車品牌難以量產,全球化產品競爭劣勢明顯

而在中高端電動車領域,可以大規模量產的車企更是鳳毛麟角,而近年來出現許多,以特斯拉旗下車型爲對標的造車新勢力們,不僅沒有能夠大批量交貨,更是沒有度過產能、成本、盈利,等一系列企業發展難關,產品競爭力十分低下。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反觀特斯拉,不僅實現了歷史上第三次季度性盈利(上一次是2016年Q3),9月最後一週產能,也超過了5000輛,交付情況進一步好轉、成本開支也進一步得到了降低。到12月,特斯拉已實現每日生產1000輛Model 3汽車,對中國市場開始提前交付。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此外,在特斯拉宣佈2019年第四季度上海工廠投產的消息之後,發佈了售價僅爲35000美元的“廉價版特斯拉,完成了“以質走量”的重要過程,而這款特斯拉的希望之星——Model 3,周產能將會達到1萬臺,年產能達50萬輛。並且,按照特斯拉先後多次的新車降價措施來看,特斯拉無疑是想以Model 3這款車型,進一步佔領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並與中國自主品牌的中高端電動車形成對位競爭。這將會對自主車企和國內一衆造車新勢力們,形成巨大的衝擊。

此外,如大衆,奔馳,寶馬等“巨頭級”跨國車企,也相繼發佈了自家的電動車或者新能源車型發展計劃,一線車企的加入,勢必會讓未來的新能源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惡劣。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愁!多國決心將全面禁售燃油車型,中國純電動車發展方向成疑

事實上,儘管中國是新能源車型的第一銷售大國,但許多國家已經相繼發佈了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就連身爲生產汽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德國,也宣佈將於2030年起禁售燃油車;法國與英國則將從2040年起開始禁售;此前,荷蘭、挪威也相繼要求,從2025-2030年開始,禁止在本國銷售傳統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各國時間節點一般是在2025到2040年之間。但目前中國燃油車退市時間,仍舊不太明朗。而未來汽車的動力源方面,中國純電動車的發展方向,仍有些迷茫。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2011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就曾在《求是》雜誌上,發表過一篇《關於科技工作的幾個問題》的文章,文章中如是說道“具體到一些領域或產品,技術路線、發展方向還不十分清楚。例如新能源汽車,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是什麼,現在重點發展的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是不是最終產品,並不十分明確。”,正如溫總理所說,難道電力就是未來汽車的最終驅動方式嗎?純電車型就真的是新能源了嗎?在日本與韓國等發達國家,全力發展燃料電池技術的當下,這個問題恐怕沒人敢打包票。


沒有退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繁榮背後的憂與愁!


更爲重要的是,如果真的發展錯了方向,除了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之外,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會不會像蒸汽時代那樣,再度受制於人?發展大方向的疑慮與迷茫,纔是中國汽車界真正的“愁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