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單純的好奇,KFC麥當勞漢堡王薯條的價格真的很貴大薯都十幾塊錢一份,明明就是土豆而已嗎?


某些說薯條是用馬鈴薯粉做的,你們會算帳嗎?馬鈴薯粉做出長短不一的薯條,還要做出表層,並隨機點上一些褐斑,和馬鈴薯直接切條,哪個一成本更高、口感更好?你要說為啥自己在家怎麼炸不出這種薯條,那是因為你的油不行,更重要的是你技術不行。


終於碰到知音了,都是奸商

土豆幾個錢一斤,薯條賣那麼貴

麵粉幾個錢一斤,雞肉幾個錢一斤,漢堡賣那麼貴,炸雞賣那麼貴

旁邊超市可樂賣的比他便宜多了!

上次我買了只雞,在家殺好褪了毛去了內臟去KFC,要他們做個全家桶,都說了給加工費他們還不樂意,要不是後來警察叔叔架著我給攙出門,我非再揣他們櫃檯幾腳不可


那些說土豆粉的真的瞭解嗎。。

話說土豆粉和直接用土豆切,怎麼想都是先做成土豆粉更加成本高吧。。

貼一下圖吧

所以科普完了。。

真的不是土豆粉。。

哎話說有些在麥當勞打工的人都拎不清是咋回事。。

我也在麥當勞打工,難不成日本和中國麥當勞的製作方法原料都不一樣嗎?

貼一下圖防止說我雲。。

被舉報zzmg了,一個表情包也能上綱上線,睿智真多。。。


為了讓你感覺套餐真的很便宜,為了讓你在加兩元升級大薯條的時候感覺不加太虧了,一切都是套路。

另外那些說家裡炸不出好喫的薯條的,我覺得你們是不是直接把土豆切條扔油鍋裏了?這樣確實不好喫。

嚴格遵循土豆切條,水煮,晾乾,冷凍,油炸的步驟,做出來的薯條不比店裡差。


雖然如此 我在家也做不出來

只能去店裡喫

薯條真的很好喫啊

作為一個薯條重度愛好者

每天能喫薯條真的好幸福啊!!!

之前喜歡喫kfc後來突然覺得變難喫了

現在愛上了麥當勞的薯條

而且最近知道了有感謝券這種東西

簡直福音啊!

五元就可以買一份薯條!

美味!還有麥辣!美味!

每次喫一份薯條我要沾三包番茄醬

只要番茄醬 其他的醬都是歪門邪道!

(感謝券換成飲料了,可以去禮品卡頁面直接買中薯也是五元 )

像這樣!今晚喫麥當勞櫃檯的小姐姐給了我大薯的分量!超級多!我沾了四包番茄醬!太幸福了!


看了幾個回答我覺得我還是來拋磚引玉一下吧。

麥當勞 肯德基 漢堡王這幾家的薯條所用的馬鈴薯都是來自特選培育的馬鈴薯品種。這些品種的馬鈴薯都是專門用來炸制薯條的馬鈴薯。因為炸薯條用的馬鈴薯澱粉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糖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這樣炸出來的薯條口感才能達到最好。餐飲巨頭經過長時間的培育和尋找最適合的產地才產生的這些馬鈴薯。

有些回答說這些薯條都是用馬鈴薯粉炸出來的。馬鈴薯粉確實能夠炸薯條,像一些街邊小喫中出現的超長薯條,但這種薯條只是一個噱頭。這些餐飲巨頭的薯條都是將土豆運往工廠後進行挑選 清洗,然後將這些馬鈴薯加壓射向一張類似網球拍的網進行切割。再進行第一遍炸制,炸出來迅速進行降溫,這一步是為了保證薯條的外面酥脆裡面軟糯的口感。最後進行包裝通過物流送往各個餐廳。

吉米的食物工廠就有相關的介紹,歡迎大家收看。

加上房租,報廢率,品牌效應等一系列因素就賣到這麼貴啦。

還希望真正的大神出來進行指正。


我作為一個肉食動物一直饞肉。前段時間過年,家裡做了滷菜。我看著有滷水的機會,就想自己鹵一點肉喫。第一個就想到了鹵肥腸。滷肉店裡肥腸大概六七十一斤,很貴我都沒買過。路過肉鋪的時候,看到生豬腸才十塊錢一斤。

然後去豬肉鋪買肥腸,老闆把一盆豬腸全部賣給了我,我說太多了,要一半就夠,老闆拒絕,說下水買都是一起買走的,單賣剩一點都賣不出去,和買肉不一樣。我想著豬腸也不貴,十塊錢一斤,就全要了,稱下來六斤二兩,老闆收了我60。

然後回家後我照著網上的攻略洗豬腸,先用鹽和醋揉搓表面。然後洗凈控水,再用麵粉揉搓表面。

接著把豬腸翻過來摳出裡面的肥油。我的天!原來豬腸裏有那麼多肥油!而且豬腸味道很大,翻出來洗的時候味道更大,雖然宰豬的時候已經簡單處理過了的。而且表面上有很多粘液,都要洗乾淨。

摳出來的豬腸肥油有一小盆!我估計可能有大概兩斤多……然後翻過來後又用鹽醋洗了一遍,又用麵粉洗了一遍。

最後覺得粘液肥油處理的差不多了,但是還是有味道。就燒了一鍋水,放了蔥姜料酒醋,先把肥腸簡單煮了一下。覺得處理的真的很乾凈了,就打算上鹵鍋鹵。


肥腸是上鍋了,我開始想這一鍋燉肥腸的成本是多少錢。

處理完可以下鍋的肥腸的尺寸和重量已經比買的時候少了很多了。我估計吧,洗掉的粘液和兩斤多肥油加起來絕對有三斤,足足佔了買回來的肥腸一半的重量!也就是說我用六十塊錢買了三斤可以做食材的肥腸,每斤二十。

我用了兩個小時處理這些肥腸,時薪三十來算就是六十。

然後蔥姜料酒醋鹽水燃氣鹵料這些價格算十塊錢吧。

算下來每斤的成本大概是(60+60+10)/3≈43

果然原材料的成本價格很低,不代表做出來的東西成本也低。而且滷肉店什麼的還有更多的成本要計算在內。

低於55我是絕對不會賣的。

同理了,你覺得土豆很便宜,批發價可能幾毛錢一斤,但是炸出的薯條成本可能就是幾塊錢一斤。你要是去做薯條,也不會賣的和新鮮土豆一個價錢的。

最後我發了一個朋友圈說這個事兒,被一個做微商的朋友轉載給嫌棄她東西貴的朋友們看了。


你購買一份薯條,實際上支付了以下東西:

土豆原料

無需自己動手的餐廳標準化烹飪技術

相應機器的運轉產生的費用

相對乾淨舒適的用餐環境

服務員替你收拾垃圾的服務費

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原因就可以免費再換一份薯條的權利

等等

而你只考慮了第一個


因為你喫的是房租、員工、水電、設備折舊。

自己做可以去自己城市的冷庫,找麥肯牌薯條,麥當勞肯德基對應的是麥肯金牌薯條,自己家喫,喫銅牌的也不錯。

至於口感。

關鍵詞:起酥油。

是的,只要你用起酥油,炸出來就和麥當勞的效果是一模一樣的,而且便宜。

但要注意,起酥油比一般菜油價錢更貴;而且起酥油裏的反式脂肪酸對健康極其不利;另外這貨常壓下二十度就成塊兒了,冬天更是棒棒硬——自家用建議配備一臺電炸鍋,不要用自己炒菜的鍋,否則你會後悔的(別問我經歷過什麼)。

最後補充一句:記得撒鹽,這是靈魂,很關鍵。

-------------------------------補充-----------------------------------

補充一下吧,這裡只是說口感和成品品質做到麥當勞肯德基這個級別

  1. 麥肯金牌薯條只是口感品質對應的麥當勞肯德基的薯條,每個城市的冷庫甚至超市幾乎都有,買起來很方便的。麥肯銅牌和金牌的差距主要在樣子上,銅牌是找不到大長條的,喜歡大長條的小夥伴們,一定要入麥肯金牌這一級別的薯條。
  2. 薯塊其實炸起來會更好喫,有條件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一下。
  3. 螺旋薯條是用薯粉加水弄成的,步行街上的超長薯條就是這樣做的,自己做也很方便,買成品的薯條粉就行了,不過口感和一般的薯條差很遠呀,成本當然也會更高......唯一的好處是你可以做造型玩。
  4. 油類的話,起酥油其實配合恆溫電炸鍋就十分方便了,棕櫚油需要勤換油的。所以只是自己家隨便炸炸的話——考慮健康因素——入棕櫚油並不划算......雖然棕櫚油一般來說比起酥油會便宜一點的說。

最後,小夥伴們還是要記得撒鹽喲!這是靈魂,很關鍵!


你沒找準喫法,就沒資格說價格。

當我把麥當勞的薯條蘸著番茄醬塞進自帶的「呀土豆」時,我哭了,欣慰地哭了。

這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美妙搭配。入口的時候,我能感覺到,這根薯條當時是怎樣一釐米一釐米,插入呀土豆那空虛的心。

光是看看,就會想到《從前慢》的歌詞——「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是的,薯條塞進去的時候,我就懂了。我,繼「史萊姆蒸蛋」和「復活節青團」之後,又發明瞭一樣開天闢地的美食——「別插呀土豆」

當然,說是說隨便插,但是其難度之高,沒插過的人,是不會懂的。正方形截面的薯條,必須配以正方形中空截面的呀土豆,而且他們之間的間隙大小是有要求的。

用專業的術語來說,必須是「過渡配合」。當然,這個詞是《機械精度設計》中,用來描述軸與孔之間的尺寸大小匹配關係的。

說的通俗易懂一點,就是這根薯條,必須能塞進去,但不能塞太滿,也不能太鬆。用薛之謙的一句歌詞來說,就是——「我們的愛情插到這兒,剛剛好,剩不多也不少,還能忘掉。」

那麼塞進去就完事了?當然不是!!!!作為一名頗具料理天賦的工科生,我豈能容我的作品如此缺乏創意??

如果你插進去,那你就要記住,這只是第一步,你必對你的料理負責任。說插就插,說拔就拔,你對不起呀土豆高達5元的零售價,你這是踐踏膨化食品的尊嚴。

之後,很關鍵,我們要將薯條長出來的部分都剪掉,我稱這步為——「一剪沒」。當然,為了讓塗抹的番茄醬更均勻地布滿薯條外側,呀土豆內側,你可以抓住薯條的一頭,用呀土豆高速擼薯條,這樣就會很均勻。

之後,造型就有了。

然而,呀土豆除了中間能容納薯條以外,它本身的特性就是容易吸水。所以我為了將它的食材優勢發揮到最大,我最後還準備了一步令人驚(窒)艷(吸)的操作——「收汁」。

將包裹著土豆條的呀土豆塞進可樂裏,泡上三秒鐘,快速取出。

你又要問了,為什麼是三秒?

很簡單,時間長了呀土豆就軟了,時間短了又榨不全可樂。但你不用擔心呀土豆會掉進可樂裏,因為中間還有薯條的支撐,從材料上來說,這算是鋼筋混泥土。

but!

請將呀土豆全長的61.8%塞入可樂,留下38.2%在外面。

因為,這是黃金比例,而且,你手指頭總要有硬的地方抓。

最後,一根「別插呀土豆」就完成了。

計算一下成本,一包呀土豆5塊,一包中薯9元。一共花了14塊錢,我就做出了這樣一份無懈可擊的美味,你說我能不哭麼?這道菜我甚至連傳說中的廚具都沒用到,十四塊,我賺了。

裹上生菜葉子,一口下去,六分軟糯,三分爽脆,一分酸甜。

真可謂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嚼別插呀土豆!

——————————————————————————

1、間隙配合,間隙配合,你多抹一點番茄醬不就行了麼,哪有薯條和呀土豆天生就是適配的。你要嫌棄差插不滿,你就用漢堡王的薯條插啊。

2、「別插呀土豆」的讀法是「別插!呀土豆」,不是「別插呀!土豆」,你們不要亂讀。

3、至於史萊姆蒸蛋和復活節青團……史萊姆蒸蛋,就是蒸蛋配上魚凍凍。在入鍋一蒸之後,魚凍凍會融化進蒸蛋裏,所以叫史萊姆蒸蛋,請你們不要想太多。

復活節青團的話,原本的意思是好喫到死人喫了也能掀飛棺材板復活。但是實際製作出了點問題,做出來就難喫到活人喫了,明年也就基本能過清明節了……


有一個原因還沒人提到,土豆也是有品種的,麥當勞和肯德基剛進國內的時候都花了好多資源去培養合格供應商。不是你菜場隨便買倆土豆都行的。同理還有薯片,好像薯片和薯條對土豆的要求就不一樣。


2019.2.6日補充

評論區很多人說麥當勞是地產公司,這麼說是因為麥當勞的授權營運(特許經營費,房租,加盟費用)收入利潤高於直營店營運收入利潤(光論營業額還是直營店營運收入高只不過利潤低),我覺得以這點來說麥當勞是地產公司太牽強。。。而且!中國百分之70,尤其是一線城市麥當勞根本沒有特許經營門店全部是直營,很多好地段的門店合同到期,業主漫天要價,很多門店承擔著高額的房租,更談不上什麼地產公司了!

原答案:

快餐店的薯條為什麼那麼貴!是因為其他賣的太便宜了!不賣那麼貴不掙錢!

漢堡的利潤也有,但是不如薯條可樂高,所以才會有漢堡+薯條+可樂這種套餐來保證利潤。而且很多快餐店推薦的,和點餐機前插牌上的都是利潤高的漢堡套餐。

說了這些您一定會覺得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太掙錢了。。那是您不知道這些餐廳的營運費用有多高,食品成本,員工工資,電費這三項已經快跟營業額差不多了,這種快餐店的「廚具」貴到令您想像不到,當然了材料也好也耐艹,比如麥當勞麥旋風餅乾碎用的糖果罐,一個2000多塊,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營運費用。

對,就這麼一個塑料罐子2000多。

一線城市很多月營業額70.80w的店月月處於賠錢狀態,月入百萬的店利潤也不過10w左右,還得用來補小店的虧損。

以上


如果按原料成本來算,快餐店不止薯條貴,任何產品都貴。

前些年店還開著的時候,沒事就炸雞塊薯條洋蔥圈喫,一個大盤子上堆滿,堆尖,喫到吐,原料成本不會超過15塊錢。

土豆很便宜,雞也廉價,DQ的暴風雪原料成本一個一塊多。

公司越大,原料成本越低,有些供應商甚至會免費供給原料。

在成本覈算上,店租和人工是大頭,裝修維護器材損耗,有時連水電費都可以超過原料成本,開在商場裏的店還要被抽成。

在成本這條鄙視鏈裏,原料往往處於最底端。

可是就算成品價格高出原料成本很多,在沒有強大客源的情況下,有些店還是會入不敷出。

所以,救救房東,救救高校兼職人羣,救救水電局,救救商場,救救小目標一個億……每買一份薯條,你就做了一份莫大的善事。

這樣你還會覺得薯條貴嗎?


好多答案看著真的反智。

薯條還是薯片?薯片的確大部分都是土豆粉做的不然怎麼做到每片規格一樣。但是,但是,但是!在國外即使是薯片也有土豆原切了炸的這個會賣的比較貴。

價格貴的原因出去廣告包裝,還有原材料的關係,土豆是分很多不同品種的,做的精的廠家(一樣是袋裝薯片)會專門挑選合適的土豆品種來做。

槓精不要槓土豆品種的問題,你自己所在地區菜場去買土豆對比,肯定會有的土豆會比較面有的會比較水,除卻新舊影響,貯存條件,就是品種差異,國外喫土豆多,所以種類選擇會更多。換句話說這些其實都是半成品。

槓精也不要槓食品添加劑。合理合規的使用沒有任何問題,也符合現在食品工業和市場的需要。

正常的薯條我說的是正常廠牌的薯條(藍威斯頓,麥肯),那種超長的不懂。

基本規格的薯條都是土豆原切,前綴數字代表切法也是薯條的粗細。家裡做不出來是因為這些薯條是半成品,廠家已經去皮,水洗去澱粉,低溫油炸過了,當然應該還會有適量食品添加劑。有些餐廳會自製薯

有些回答提到自己家裡直接用土豆切了炸的口感不如快餐店的,個人理解是這麼兩個情況

1.如上述,袋裝薯條其實是半成品,你在家重複一遍,去皮、水洗、低溫慢炸、速凍定型(這些都是廠家的步驟),再炸(這就是快餐店的步驟)。你應該可以還原快餐店的口感。但是不會一樣,你用的土豆還有處理過程不可能完全還原。

2.在國外,真的有薯條直接炸的。。對就是薯條處理成細條直接油炸直接喫。常見的是有一種釘在牆上的設備,土豆放進去,壓一下,裡面是井字的刀,壓下來就是一條一條的。應該有別的機器不過我沒見過。

薯條這個東西在國外喫的比較多,地位也不是國內垃圾食品油炸薯條小喫這樣,對應的是一道菜。有些餐廳會選擇自製薯條做配菜,採用的方法上面2個都有。做法上會更多一些,土豆選擇也一樣會講究(當然本身土豆他們喫的就多快成主食了,所以品種也多。)


都說麥當勞暴利

暴利怎麼了?你怎麼不去開一家麥當勞?

哦,沒錢

開不起,入門投資幾百萬

慫了,這世界不就是這樣,有錢的人賺錢更快,你沒錢怎麼辦?

不怎麼辦

你以為人家投入幾百萬開店,只是為了像你一樣,一個月賺10k?

投資,就是資本,資本,就是為了更快的賺錢,比你沒有資本的人更快的賺錢,暴利?不過是沒有資本眼紅罷了

打個比方,我有一次玩遊戲,出了一個裝備

拍賣1000人命幣,這裝備轉手可以賣5000,但是你沒有1000塊,別人1000買走了,我分了200塊,人家賺4000

沒錢就是別人賺錢你喝湯,資本都是越滾越大

不喜歡就別喫,買不起就不買!


為什麼手辦賣這麼貴,不就是一個塑料小人嗎?

為什麼手機賣這麼貴,不就是一堆塑料金屬片嗎?

為什麼顯卡賣這麼貴,不就是一塊塑料包著一塊鐵片嗎?

總有一羣人喜歡拿物料成本衡量一樣物品的價值


可能是促進你想買一個套餐的衝動,和可樂同理


大概提出這種問題的人都是在外面喫飯時候只盯著碗裏的菜在想:「這些菜和肉買回來都是多少錢一斤,我碗裏有多少菜或者肉,算下來成本多少,只要幾毛錢幾塊錢,餐飲真是暴利,黑店,呸!,餐飲真是賺錢啊,利潤率幾倍幾倍的翻"

其實還可以想想,你坐在快餐店裡時,為了讓你的快餐真正快起來,後廚有多少人在忙前忙後?為了保證所有店鋪的味道是一樣的,統一配送又要用多少物力人力?在人氣旺的地方開一個這麼大的店,又需要多少房租?除了你面前盒子裏的土豆成本…這些成本加起來,還覺得很貴嗎…華萊士的薯條確實更便宜,但是去多幾次就能發現有多少次你點了單不是要等十幾分鐘的,後廚一個人忙前忙後,經常喫的薯條要不是老了要不就是軟的一點口感都沒有…番茄醬也是一股食物添加劑味沒有番茄的口感…

而且自己真的覺得,麥當勞的薯條可以做到口感真正的外脆,裏嫩,而且鹽撒上去的鹹味也剛剛好,我一個人不蘸醬可以直接喫一大份薯條,本來覺得麥當勞和肯德基薯條是一樣的,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兩年開始肯德基的薯條喫起來總是外面的皮變得很硬又很厚,一口下去好像還嚼不爛…像炸老了一樣,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所有肯德基都有,我自己喫過的這麼多家基本上都是這樣,而且肯德基價格不知道為什麼這麼貴還總是搞一些搭配的亂七八糟的套餐?所以現在除了想喫原味雞和雞肉卷基本上也不會去肯德基了,而且新公司旁有了麥當勞的得來速真的現在是一個移動的快樂肥宅了…就算是單價貴一點又怎麼樣呢,其實隨便點一個套餐,算下來薯條真的也沒有很貴吧…


想起一個神回復:你不就一精子加卵子麼


為了讓大家都買套餐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