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雄凤山的『凤仪书院』始于清嘉庆十九年(西元1814年),民国七十四年(西元1985年)被指定为古迹,于西元2014年初完成修复工程,除了以书院原有功能为主体外,也设置了展示空间,是台湾现存书院中,年代最早且规模最完整、最大的书院。

书院坐落于凤山城隍庙旁,离凤山火车站、捷运凤山站都不远,适合安排一日文化之旅~

交通路线、售票资讯请参考官网 →  凤仪书院 (点我)

 

售票亭旁的照壁门额内外皆提有「登云路」,看到这三个字就知道凤仪书院到啰!

进入书院后发现院子内有许多大头公仔。

 

 

凤山知县曹谨莅院群像:清代凤山知县曹谨做了许多建设,最广为人知的是修筑「曹公圳」。

群像重现曹谨前往视导书院教学情形,出巡队伍除师爷随行,包括回避牌、肃静牌及开路大锣。

 

 

凤山牛墟市集群像描绘买卖牛只、试牛力、摸齿的情形,是官方的牛只交易市场,设有墟长管理,买卖牛只必须立契约缴手续费才算合法唷!

 

一开始以为牛把手吃掉,原来是在摸齿

 

成交后要向墟长立契约并缴交手续费

 

 

过了门厅往内走去,在院子里会看到武科练武群像

原来清代科举除了文科外,还有武科。武科考试分内外场,外场依序考马箭、步箭、技勇(拉硬弓、武刀及掇石),外场合格才能考内场。

 

 

 

每日一字

(ㄉㄨㄛˊ)石:掇→搬、摘、拾的意思

 

 

讲堂授课群像:书院学生来源有二,一为完成私塾教育,将参加童试的童生;另一为已经通过童试,准备考乡试的生员,因此学生年纪差距很大。

 

 

 

讲堂左右两侧的学舍原是学生住宿生活的空间,依照不同时期风格,现在共有四个展间。

「有凤来仪」展间 (清嘉庆)

 

 

「西风东渐」展间 (清末):开始有了相机等西方物品。

 

 

「国境之南」展间 (日治)

 

 

「宝岛台湾」展间 (战后):大同宝宝!

 

 

凤仪书院原本亦具有祭祀功能,修复后特别恢复了文昌祠,请艺术家打造了文昌帝君、魁星、朱熹像来坐镇,供游客抽诗签、点文昌灯。

 

 

面对文昌祠左右两侧的展场,分别为凤山历史以及科举展示。

 

 

号舍:考生白天考试、晚上睡觉都在这,一人一间,深四尺宽三尺,实在是辛苦啊!

 

 

 

除了展示科举物品外,这里也有清代服饰可以试穿与拍照

 

 

 

书院整体范围不算太大,适合亲子同游拍拍照、了解历史唷!

 

 

凤仪书院


检视较大的地图 

 

 

↓↓我的Facebook旅游专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