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單元間的物流量分析

根據產品加工工藝流程,統計物料、半成品在各作業單元間的物流量,以及各單元之間物流流動情況,天行健諮詢公司採用從至表表示,如圖 1 所示,其中,物流量以天計算。

圖 1

由系統化設施布置方法可知,物流強度分為6個等級,由高到低依次為 U、V、W、X、Y、Z,物流等級是以物流線路比例及承擔的物流量比例為依據確定的,具體可參照表 1 。

表 1

統計2016年11月至12月內工廠生產數據,得到各作業單元之間的物流強度等級。同時繪製物流關係相關圖,如圖 2 所示。

圖 2

根據系統化設施布置方法,綜合考慮車間物流因素和非物流因素的影響,確定加權值,以便計算各作業單位之間的綜合相互關係。根據M公司的實際運營情況,非物流因素的影響比例較小,因此,研究時忽略各作業單元之間非物流因素的影響。

二、作業單元間的位置分析

根據物流相關圖繪製各作業單元綜合關係圖,如圖 3 所示。

圖 3

通過作業單元綜合關係圖,識別出最重要的關係,即評分值最高的。最重要的關係塊放在中央位置,U等級關係的邊靠邊放,V等級關係的角靠角放,Z等級關係以不相鄰原則對作業單元間的位置進行整理。經研究後的位置關係如圖 4 所示,虛線代表物流通道,各作業單元間連線的數量代表物流強度等級。

圖 4

天行健諮詢公司表示,在對新廠房的布局設計時,根據實際情況還需考慮如下額外修正因素。

1、新廠房的總平面結構和車間總面積;

2、原材料和產品的貨物收發分開;

3、數控車床組的工裝夾具與加工中心組的工裝夾具分開存放,將工裝夾具區拆分為H1和H2作業單元,以提高效率;

4、對半成品和成品存儲區進行嚴格區分,B1為半成品存儲區,B2為成品存儲區;

5、整個車間為獨立使用,不需要與其它公司共用行車。

三、優化後的布局圖

基於圖 3 及搬遷後新廠房的平面結構和修正因素,為提高效率,原工裝夾具區拆分為H1和H2兩個作業單元。同時考慮物料的流動符合產品製作工藝的需求,整理後新廠房的平面布局如圖 5 所示。

圖 5

四、新車間布局的評價

基於對工裝夾具區的拆分,以及物流通道的優化,物料流動效率明顯改善,現場工作的環境也得到優化。在利用系統化設施布置方法對車間布局進行重新設計後,新廠房的物流得到優化。由表 2 可以看出,搬運距離縮短了75%,物流強度(物流量乘以搬運距離)降低了76%。

表 2

通過對設施規劃的研究,可以看出對於多品種小批量產品生產的工廠而言,如設施布局不合理,則會導致大量物流浪費,且生產效率低下,增加了工廠運作的成本。我們利用系統化設施布置方法進行研究,為公司搬遷後的工廠布局制定新方案,在公司實際擴建搬遷的項目實施過程中起到了指導作用。方案已被企業搬遷工程所採納實施,隨著企業的運行,改善方案逐步得到了驗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