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訊】中國國家發改委8日公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導目錄》),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被列入淘汰類產業。

耗能巨大!中國將淘汰虛擬貨幣挖礦!造富神話會就此破滅? 新聞 第1張

綜閤中新網客戶端、《中國證券報》9日報道,近期比特幣價格漲回5000美元,讓2018年底經歷“礦機論斤賣”和關機潮的礦圈稍微鬆了一口氣。不過,這口氣可能鬆不了多久,產業政策的“利劍”又來了。這次發布的《指導目錄》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組成。淘汰類主要是不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需要淘汰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其中包括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耗能巨大!中國將淘汰虛擬貨幣挖礦!造富神話會就此破滅? 新聞 第2張

鼓勵類主要是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促進作用的技術、裝備、產品、行業。包括量子通信設備、大數據、雲計算、信息技術服務及中國允許範圍內的區塊鏈信息服務等。

限制類主要是工藝技術落後,不符合行業准入條件和有關規定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裝備及產品。其中包括酒精生產線、煙草製品加工項目、別墅類房地產開發項目、高爾夫球場項目、賽馬場項目等。

“挖礦”耗能巨大

2008年,比特幣的開發者兼創始者中本聰發布了《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從此“挖礦”和“礦工”便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全新定義。“挖礦”不再是一種體力勞動,而是一種高速計算活動。簡單地說,大家共同去解同一道數學題,而這道題需要一定的計算量才能做的出來,能率先得到答案的“礦工”就可以分享“比特幣”獎勵。

比特幣誕生的這十年時間,價格曾漲到2萬美元,後來又出現暴跌。比特幣挖礦也從最早的電腦CPU挖礦,到GPU挖礦再發展到專門的ASIC挖礦芯片。全球最早量產的7nm芯片不是手機芯片、不是AI芯片,而是挖礦芯片。“挖礦”的火爆成就了諸如比特大陸、嘉楠耘智這些蜚聲海內外的礦機霸主,礦工礦場也從家庭式小作坊發展到大型礦場。虛擬貨幣“挖礦”已經成為一個完整產業鏈。

虛擬貨幣“挖礦”看似頗具科技感,實際上是典型的資源依賴型產業。

礦場主為了追求低廉電價,均“逐電而居”。中國西北、西南等低電價地區佈局了不少礦場。比如四川西部,水電資源豐富,大大小小水電站星羅棋佈,閑置的水電、低廉的人工和場地吸引了大量礦場住前來佈局。不過,隨着比特幣價格下行,很多地區開始“關機”。

摩根士丹利曾在2018年初給出數據,挖比特幣成本大約三分之一來自電費,2018年比特幣乃至其他數字貨幣的挖礦用電需求將達到120-140萬億瓦時 (terawatt-hours),而全球電動車的能源消耗到2025年預計纔不過125萬億瓦時。根據國際能源署2015年的數據,阿根廷全國一年的用電量也纔不過125萬億瓦時。

2018年10月發表在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僅挖比特幣一項就將導致2033年全球氣溫上升2℃。

耗能巨大!中國將淘汰虛擬貨幣挖礦!造富神話會就此破滅? 新聞 第3張

根據媒體報道,2018年6月,新疆、雲南、貴州、內蒙古等地陸續傳出引導虛擬貨幣“挖礦”企業退出的通知文件,不過中國證券報記者2018年底時從礦圈相關人士處瞭解,不少地方有資源、善運作的“挖礦”活動披上一套雲計算或大數據中心的外衣仍能夠持續進行。

前述礦場主曾告訴記者,“挖礦讓很多地方充分利用了原本放棄的水電資源,也帶動了當地就業,是可以和當地政府實現雙贏的。”

礦機商上市計劃折戟後重啟

挖礦產業鏈的上游是礦機和挖礦芯片生產商。

中國三大礦機提供商也是全球排名前三的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均在2018年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根據艾瑞諮詢,這三家礦機生產商的銷售收入和已售算力佔2017年全球的90%。

不過,伴隨2018年數字貨幣行情下行,三家公司的首次上市申請已經全部失效。2018年12月20日,億邦國際再度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今年3月26日,比特大陸發布內部信宣佈未來公司會在合適的時間,重新啟動上市工作。

比特大陸信中還宣佈組織架構調整,董事會任命王海超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詹克團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吳忌寒繼續擔任公司董事。

此外,比特大陸表示,雖然公司IPO申請失效,但目前公司擁有充足的現金,供應鏈運轉正常,隨着新產品的推出,銷售業績開始逐月上升。按照Frost & Sullivan研究顯示,比特大陸已經是中國第二大和全球前十大無晶圓芯片設計公司。

比特大陸2018年9月在港交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比特大陸總營收達到28.455億美元,超過2017年全年(25.177億美元),佔全球礦機專用芯片市場74.5%份額;凈利潤為7.427億美元,同比增長795%,手握現金等價物超過34億美元,凈資產超過161.7億美元。

億邦國際二次遞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億邦國際實現收入21.3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8倍,實現凈利潤9.32億元人民幣,2017年同期約5224萬元。

不過2018年下半年以來,數字貨幣價格走勢便不再那麼好看,三大礦機生產商減產、虧損、裁員的負面消息傳聞也不絕於耳。

億邦國際2018年12月披露的招股書中並未陳述在加密數字貨幣價格整體下跌背景下第三季度具體財務情況。但其中有提到:盡管BPU(比特幣礦機)客戶已確定採購訂單的平均每月新合約價值與第二季度略為增加,我們自2018年第三季度錄得平均每月新合約價值卻大幅下降,且與截止2018年6月30日前三個月相比,截止2018年9月30日前三個月的收益及毛利大幅下跌。

為應對單一數字貨幣業務不確定性,比特大陸、嘉楠耘智曾在招股書中披露了多元化發展方案,均紛紛轉型AI芯片業務以圖自救。嘉楠耘智在招股書中稱,公司未來增長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滲透到比特幣挖礦應用以外的新市場,特別是對高效能和高計算能力有需求的其他類型加密貨幣,或人工智能應用市場。

比特大陸自2017年開始發布AI專用芯片“SOPHON(算豐)”系列。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之一吳忌寒曾對《彭博商業週刊》表示,預計未來5年內,比特大陸40%的收入將來自AI芯片。(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