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孩童从游戏中增进各方面的能力发展。)

公园的游戏场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塑胶游具,

具有创意、富挑战性的多元设施,正掳获儿童们的心。

嘉义市的文化公园将打座成为市区第一座共融游戏场,包容性的设施,让「玩」成为所有人的权利。

 

文│苏丽华

 

如果社区的游戏场,可以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游具,

且可广纳不同的人来玩,包括身障孩童,那将会是多么友善的环境呢!

 

全台各地兴起了建置共融游戏场,这股风向也吹向了嘉义市。

市长涂醒哲选定文化公园作为首座预定地,以树蛙成长日记为特色,

打造一处无障碍的共融环境,让身障孩童也能放心游玩。

 

共融式设计 丰富多元

游戏场的设施打破既有的罐头塑胶游具,

取而代之纳入具有创意性的大转盘、小转杯、弹跳床、滑梯、秋千、攀爬设施等。

当中滑梯将设计成长坡道,供轮椅者使用;

沙坑不再是地面式设计,改成沙桌,架高的空间可供轮椅孩童玩耍。

其他规划的鸟巢秋千、大转盘也都采共融设计,享受多人一起玩乐带来的乐趣。

 

嘉义市的共融游戏场已破土进入施工阶段,对于市府的积极态度,

伊甸云嘉区区长暨嘉义市身权小组委员洪宏锜乐见其成。

他指出,当初他把共融游戏场的观念带入身权小组分享,

没想到在各方附议和推动下,促成一桩美事。

(图说:伊甸云嘉区区长洪宏锜认为,让每个孩童都能一起玩,才是共融的精神。)

参与&平等 游戏权利

共融是一种精神,游戏场的设计主体要满足不同能力孩童的需要,

洪宏锜指出,基于儿童游戏权(儿童权利公约31)与身障平权(身障者权利公约第7)的考量下,

让每个孩童游玩时都可以有参与和平等的机会。

 

游戏场共融的设计概念就如同通用设计一样,可以嘉惠许多人。

过去,少了共融游戏场,身障家庭没有地方可以带孩童玩耍。

洪宏锜不讳言,身障孩童很难走出去,一旦到户外不被接纳,心理会很受伤;

外界不理解他们,难免产生害怕或是距离。

不过,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求,

身障孩童一样也需要。「提供一个平等的使用空间,让人人都能玩。」

(图说:共融式游戏场的游具设计多元化,孩童可以挑战不同难度与创意性玩法。)

尊重差异性 同理他人

户外玩耍有助身、心、灵健康。

联合国儿童基金香港委员会的研究显示,每天自由游戏最少1小时,能够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洪宏锜说,「能够和同侪一起玩,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游戏就是学习,「重要的是玩的过程。」

洪宏锜表示,身障孩童透过玩乐,挑战不同难度的游具设施,可以增进他们的能力;

借由互动,学习与一般孩童的相处模式。

反之,一般孩童也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同理他人,达到互相尊重的目的。

 

户外游戏不仅有益健康,还可以成为社区蓬勃的聚集地。

试想老人家可以带著孙子到公园游玩,参与共玩的游具促进祖孙情谊;

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打开人际沟通管道,减少认知衰退,心情跟著愉悦。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就是最好的复健。」洪宏锜说。

(图说:攀爬游具富有挑战性,是许多孩童的最爱。)

健康又福祉 全龄受惠 

至于,如何让社区民众或长者成为身障家庭的支持者?

过去,老人家看到身障孩童,容易发出悲天悯人的心说:

「怎么会生成这样?是不是上辈子没有烧好香?」

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近2540万个家庭当中,至少有一名身障家庭成员,

况且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当中的一员。

所以当所有能力的人,有机会玩在一起时,一旦消除偏见,就能从中受益。

 

洪宏锜进一步说明,透过共融游戏场与身障孩童的游玩经验,一般孩童会逐渐培养出包容心,

日后,自然而然会懂得尊重个别差异化和抱持同理心,

「未来他们就是很好的倡议者。」伊甸的服务强调「伤健一家」,是生命共同体,

这也是伊甸嘉义早疗中心和小橘子非营利幼儿园不断从小扎根,推动融合教育的用意所在。

 

共融游戏场营造善良和同理心的环境,会对社区全龄居民的健康与福祉带来正向的连锁反应。

美国加州魔法桥的人员表示:「喜悦是具有感染力的,

包容性游戏改变邻里、城市,很快就会改变这个国家。」

(图说:沙坑是许多孩童最爱聚集和游玩的地方。)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376 2018.6月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