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醫生,和我一起學健康,漲姿勢~


立冬以後,氣溫又降低了很多,每天出門大家都能感受到一個字,冷!手冷、腳冷、頭冷……體質畏寒的人更是彷彿全身都被冷風吹透了。

雖然這麼冷,但很多人的保暖措施還是不到位,一不小心就會寒氣侵體,很可能爲疾病埋下隱患。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一、長期受涼,當心落下病根

很多體質好的人,陽氣足、氣血旺,冬天也不覺得怎麼冷,以爲凍一凍也沒關係。但其實人體有一些部位長期受涼後很容易誘發疾病,或者落下病根,不能輕視。

1、手腳冷

血液流通到身體末梢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氣虛血弱的人一到冬天就可能手腳冰涼。即便是健康的人,在冬天活動較少的情況下,手和腳也難免會流失大部分熱量。

長期不注意保暖,容易使得手腳皮膚蒼白、皸裂、皺紋增多。而且手腳穴位與心臟、腎臟、脾胃等內腑相連,寒氣滲入還容易引發胃寒、脾虛、胸痛、精力下降等症狀。

2、脖頸冷

脖頸皮膚薄,禦寒能力差,而且後頸有脊椎,頸側有非常重要的頸動脈,都是不宜受涼的部位。

脊椎受涼可能會誘發骨痛、骨刺,從而壓迫交感神經,引起血壓升高。頸動脈受涼容易使血管收縮,血流速度減慢,同樣可能引起血壓升高。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3、腰腹冷

腰腹部其實非常容易受涼,雖然有衣物保護,但對寒氣非常敏感。冬天活動少,久坐不動的人羣更容易使腰腹僵硬、氣血不暢,以致於影響到脾胃健康,誘發腹瀉、腹痛、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4、膝蓋冷

膝蓋皮膚薄,對溫度和疼痛都不甚敏感,即使受涼也很難發覺。但膝關節又是人體下肢活動的關鍵,所以防寒保暖十分重要。

很多人都是年輕時不注意保護膝蓋,到中年以後往往可能出現關節疼痛、風溼性關節炎等疾病。

5、肺冷

冬季空氣乾冷,如果在戶外待的時間長,或者進行戶外運動,都會吸入大量冷空氣,容易對咽喉、支氣管、肺部造成一定損傷。

所以在冬季,哮喘、咳嗽、感冒、咽炎等都是高發疾病,往年患病的人也有較大可能會復發。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二、做好3件事,保暖防寒更輕鬆

等到凍出病再保暖肯定是行不通的,保暖也並非簡單地增加衣物。學會一些暖身小訣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抵禦嚴寒。

1、常備熱水袋

如果需要長時間待在室內,建議常備熱水袋。特別是老人或者上班族,在膝蓋上放置熱水袋,既可以溫暖膝蓋,也方便隨時暖手。

在晚上臨睡前,可以將熱水袋放置在頸後枕一會,有助於舒緩神經,緩解骨骼僵硬。還可以把熱水袋在腳底放置一會,可以幫助腳部保暖。

【注意】熱水袋請選擇質量合格的產品,注入容量3/4的熱水即可,電熱水袋要及時關閉電源。使用時不要緊貼皮膚,最好隔着1~2層衣物,每半個小時改換位置,避免低溫燙傷。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2、每晚泡腳

手腳畏寒的人,建議每次洗漱時用40℃左右的熱水,以及堅持每晚用熱水泡腳20~30分鐘。這樣能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補氣昇陽的作用。

3、適量運動

運動是對抗寒冷的有效方式,冬季適合的運動有慢跑、跳繩、羽毛球、乒乓球等,一定要讓身體各部分都“動”起來,從而產生熱量。

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左右,做到微微出汗即可。最好選擇在通風良好的室內,或室外乾燥避風處進行。

【建議】常做搓手、搓耳、踢腿、擡腳、扭腰、轉頭等小動作,可以幫助我們活動關節,舒筋活血、增補陽氣。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三、氣血旺,人更暖,內調外養有良方

冬季適合多喫一些能補氣、活血、溫陽的食物,身體虛弱的人,還需要適當食用一些藥膳,下面就爲大家推薦幾種搭配。

1、蜂蜜紅棗茶

【原料】去核大紅棗30克、蜂蜜20克、薑絲10克、陳皮10克。

【做法】將紅棗、薑絲加水煎煮,燒開前放入陳皮,放至溫涼時可加入適量蜂蜜調味。

【作用】暖胃生津、驅寒活血,適合氣虛血弱的人。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2、健脾益氣粥

【原料】蜜炙黃芪15克、大米100克、紅糖3克、陳皮3克。

【做法】黃芪加水,燒開後用小火煎煮10分鐘,再加水燒開,也煎煮10分鐘,然後撈出黃芪;大米提前泡好,用黃芪水煮粥,加入適量紅糖調味,快熟時放入陳皮。

【作用】健脾養胃、補氣昇陽,適合氣虛、陽虛的人。

3、紅曲草本膏

【原料】紅曲米、代代花、重瓣紅玫瑰、桃仁、白芷、山楂、甘草、沙棘,將其熬製成膏方,適合有氣滯血瘀症狀的人。

【作用】紅曲、桃仁、重瓣紅玫瑰有活血化瘀的作用,玳玳花、重瓣紅玫瑰有理氣解鬱的作用,沙棘活血化瘀、消食化滯、止咳祛痰。

百病從寒起!冬季暖身方,內調外養氣血旺



——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大醫生會及時爲你解答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