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小學因為教育局改變政策,擔心收生不足。

資料圖片

教育局上週宣佈,新學年供跨境小一生報讀的專用校網,將不再涵蓋葵涌、青衣、黃大仙等市區小學,只保留北區、元朗、屯門等鄰近出入境管制站的8個學校網,以及鄰近港珠澳大橋的東湧區。消息一出,頓時為過去取錄為數不少跨境生的市區小學帶來收生危機。有小學校長坦言被剔出校網後,下學年收生人數恐大減一半,憂打亂日後老師人手安排,跨境校車服務亦有機會受影響。有校長則認為,新措施令跨境生家長少了一個選擇,對校方及家長而言均屬可惜。

教育局由2014/15學年起,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統一派位階段,為跨境學童另行提供「統一派位選校名單」。早年因跨境學生人數上升,鄰近出入境管制站的8個學校網學額不足以應付跨境生需求,教育局曾將部分位於黃大仙、葵涌、青衣等市區的小學納入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但上週局方向學校發通告,指隨「雙非孕婦零配額政策」在2013年實施,跨境生人數將會減少,新學年的專網將不再涵蓋市區小學,新措施打亂了不少過往有取錄跨境生的市區小學的收生部署。

資料圖片

位於黃大仙區的孔教學院大成小學自2015/16學年加入專網,小一收生曾一度增至6班水平,現時全校500多名學生中,約一半屬跨境學生。校長袁潘淑嫻表示,校方早已預料跨境生數目將會下跌,惟未有想過局方會將市區學校「突然剔出來」,坦言感到失望。

校方預料下學年小一收生將減至3班水平,袁潘淑嫻不諱言,局方的決定將為該校收生造成壓力,部分老師亦難免會擔心工作受影響:「學校有6班時聘請我回來,現在變成3班,他們會擔心教席不保。」

跨境學童上學時要面對過關辦證及塞車問題。

該校亦有為跨境學童安排校巴,由口岸接送至校園,惟袁潘淑嫻憂慮,數年後跨境學生陸續開始畢業,但再無新跨境學生入學,校方恐難維持校巴服務:「家長現時已要每月付2000多元人民幣校巴費,屆時人數愈來愈少,將如何攤分?」她期望局方可提供相應配套援助:「教育局要我們幫手取錄跨境生時,我們義不容辭,日後我們面對問題時,局方將如何協助?」

袁潘淑嫻慨歎,部分跨境學生及家長選擇到市區學校就讀,是基於心儀學校特色,以該校為例,「我們着重儒家文化,很多內地家長也喜歡。」至今校方亦不時收到居於內地的家長致電,查詢升學問題及要求參觀,惟校方於下學年將被剔出跨境專網,對雙方而言亦是可惜:「為何不給家長多一個選擇呢?」

同樣將被剔出專網的還有位於青衣區的荃灣商會學校,本學年開辦了4班小一。校長周劍豪表示,近年跨境學童人數正逐步減少,該校由上學年取錄120名跨境小一生,減至本學年約50名,按相關減幅推算,校方原預料下學年可取錄10至20名跨境學生,惟教育局宣佈將青衣區剔出專網,打亂校方預算,現時保守估計下學年小一將減至少一班:「開兩班應該穩陣,但希望開到3班。」

周劍豪直言對教育局的決定感到突然,與本來期望存在落差:「當年邀請我們加入專網,是因為跨境學額不夠多,現在跨境生人數減少,局方按就近入學原則把我們剔走,我們也只能接受。」他亦認同此做法令跨境學童家長失去一個選擇,並非好事。

他續指,未來校方會集中吸納本地生源,例如現時校內推行的「國際班」,以英文教授數學、常識等科目,廣受本地家長歡迎:「雖然不能完全彌補跨境學生的數目,但希望本地收生有所增長,我傾向看好『後市』。」

另一所位於青衣區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2016/17學年加入專網,現時全校有15名跨境學生。校長蔡偉傑形容,新措施或多或少對學校收生造成影響:「不能說是擔心,但也要做好準備。」該校過去亦有邀請本地幼稚園到校參觀,向家長講解學校特色等,冀助吸納本地生源。

資料圖片

市區小學無奈被剔出專網,留在網內的北區小學對下學年收生亦非全然樂觀。鳳溪第一小學年前受惠於跨境學童入學,需增加小一班數至8班,惟校長朱偉林指出,近年跨境生減少,本學年小一已回落至5班,下學年則料開辦4班小一:「下學年剔走市區小學只是還原基本步。」

教育局的通告指,專網內大部分學校只需在小一每班預留至少一個學位予跨境學生,但朱偉林透露,局方曾向北區和屯門區學校查詢,探討預留兩個學位的可能性。雖然北區近年出生率有上升跡象,但仍追不上跨境學生的減幅,朱偉林得悉,區內有小學在下學年自行收生階段仍未收夠人,形容區內小學收生仍有一定壓力。

就教育局將市區小學剔出跨境專網,教聯會主席黃錦良認為局方應重視如何為校方提供支援,避免出現縮班情況,甚至導致有老師流失。他建議局方考慮延長保留教席,為老師提供培訓機會,或調整班師比等,讓學校能維持穩定的老師團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