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學派認為導致日本沉淪的是當年泡沫經濟帶來的結果,而如果我們深究它如今存在的各類問題,如普遍的低慾望、高齡少子化等 ,或許能在泡沫之外,發現一些隱含的其他因素。就像最近新聞中所提及的「免費送房」以及「免費送錢」等事件,其背後所表露的財產制度可能恰是導致這一局面的重要誘因。

本期我們從最近有關日本的兩則新聞談起,來看看面臨日漸衰退的城市與鄉村,政府及民間團體所做的種種「生存努力」的範式。

1「送房子」

近日日本提出「房產免費送」的新聞引起多方關注,雖有很多爭論,但仍惹得身邊很多對買房心有執念的年輕人艷羨不已。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隨著日本人口持續負增長,『房比人多』的現象越發普遍,不少地區開始拋出『空屋計劃』,上線『棄宅銀行』,試圖以低廉的價格吸引外來者『接盤』。比如2014年,奧多摩町就設立了一個『空屋庫存計劃』——將潛在買家與空置的房產及年長的房東相匹配,為空房的新居民提供房屋修繕補貼,並按每100平米最多8820美元的價格鼓勵空房業主放棄閑置的房產。當然,能獲得修繕補貼、成功實現免費住房的適格者必須年齡在40歲以下或者至少有一個18歲以下的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且夫婦中一方年齡必須在50歲以下,同時申請人還必須承諾永久定居奧多摩町並投資改造二手房」。

這樣的現象其實反映的是日本空前棘手的空屋問題,這個問題並不僅僅在鄉村才有,從鄉村到城市無一能倖免。目前日本興起很多「空屋」網站,大量棄置房屋在網上掛牌出售,價格從幾十萬日元到幾千萬日元不等,經常還能看到很多只需要支付房屋稅、中介費等中間服務費用,而房屋價值完全免費的空屋。

圖1:據日本總務省資料,2013年日本共有819.6萬間空屋,空屋率為13.52%。

資料來源:總務省統計局

圖2:對比其他國家的空屋率,日本幾乎「獨冠全球」

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NRI)預計至2033年,全國的空屋數上升到2147萬間,等於日本有三分之一的房屋被棄置。根據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預測,到2065年,人本人口總量將從目前的1.27億人驟減至約8800萬,這意味著需要住房的人將更少。隨著年輕人離開農村到城市,日本農村地區將到處是被廢棄的「鬼屋」。

那麼,我們可以理解「免費送房」的政策出台更多是一種「生存努力」。房屋大量棄置、社區不再宜居、年輕人口對大都市生活的渴求等因素將導致人口分布的嚴重失衡。人們預測,到2040年,全日本最少將有900個城鎮和村莊消亡。在前文中(「衰退」的農村背後,是農村與城市的共同勝利 )我們舉了一個村鎮逐漸走向消亡的故事——「一個人的車站」以及「一個人的學校」,當一個地區的人口追趕不上公共服務的集中供給,那就會出現公共服務反過來「遷就」個人的奇特現象。車站為一個人開、學校為一個人而運行。儘管故事很溫暖,但實際的狀況卻很悲傷

圖3:大量鄉村及城市被棄置的房屋

如今日本各地政府通過推出一系列「地方創生」政策為中小型城鄉注入活水,像對搬離東京去地方發展的企業提供稅務優惠、補貼搬遷費等。我們前文關於北海道小樽(這座「沒落的港口城市」如何逆襲為日本NO.1的浪漫之城?)發展的討論中就多有提及政府相關的招商引資政策等,將一個邊陲小城從衰敗中拯救出來。

當然,政府也在考慮更有針對性的補助方案與稅務優惠,如宮城縣仙台市、北海道札幌市等這類相對大型的城市也在其列。而有的地方則依託相對低廉的居住成本,以及接近亞洲其他區域人才與市場的優勢而安身立命,如九州的福岡市,就靠上述資源成功吸引大量科技人才和新創企業進駐。

除此以外,有些城市選擇打溫情牌以吸引外來移民,比如岡山縣早島町近年居民人數就有明顯增長。當地不僅提供4-5歲孩童的免費托育服務,每周還給所有中小學生開設英語對話課等,當地官員也公開表示「整個早島町都在推廣給孩子的教育」。

不過偏遠地區的「生存現狀」仍然堪憂,即便各地都分布了不少養老項目,但老人們更願意住在靠近車站、交通設施較便利的區域,方便子女經常見面及短期的照顧。而對養老機構來說,入住率是項目盈虧的決定性因素之一,那些老齡化嚴重且財政收入較為充裕的大中型城市就成為首選之地。在這樣的內外驅動下,日本眾多養老院紛紛從傳統的山清水秀隱世之地遷出,轉而進駐交通便利的成熟區域,這一狀況進一步抽離了鄉村的人口。

圖4:不同區域療養院的數量及規模分布

造成全國上下、從鄉村到城市普遍性地大量房屋棄置,甚至到5年後三分之一房屋變成空屋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人認為直接原因無外乎是高齡少子化帶來的人口持續負增長,不可否認人口的快速萎縮是最根本的原因,但導致空屋率上升、人口萎縮、大量村鎮消亡的隱形因素或許還有城市的多度膨脹與集中。

總體來看,造成普遍性的小城市及鄉村大量房屋棄置,甚至將面臨幾年後全國三分之一房屋變成空屋的因素有很多,多數人認為直接原因無外乎高齡少子化帶來的人口持續負增長。雖然人口萎縮是不可否認的最根本原因,但導致棄屋增加、人口遷移、村鎮消亡的隱形因素或許與城市的過度膨脹與盲目集中也脫不了干係。

2「送錢」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

硬幣的另一面則是今年以來,日本政府相繼出台多條政策用以抵制東京人口過多的問題:

11月22日,日本出台新的補貼制度,為了解決東京都人口過度集中的問題,給每位搬出東京的居民300萬日元(約人民幣18萬)。

人口總體明顯的負增長,但以東京為代表的大城市人口數量卻仍在增加。據日本總務省發布的人口動態調查顯示,截至2018年1月1日,國內人口約為1.25億人,較上年度減少了37萬人,創下自1968年該調查開始以來的最大跌幅,第九年連續下降。

圖5-6:圖5為大阪、靜岡、福岡、東京未來人口結構的變化推演。圖6為1965年與2015年的人口結構對比

3、制度選擇——房產稅以及遺產稅的制度設計

除了城市過度集中化之外,還有什麼因素是造成大量棄置空屋大幅增加的?

除了前面說的高齡少子化、城市化過度集中帶來的被動及主動造成了空屋之外,在房產稅及遺產稅的制度設計上也令空屋率快速升高。

一般空屋出現大概是這樣的:剛開始一些房屋隨著老人入住療養院、年輕人出走大城市,出現一段時間棄置後周邊環境受到影響,鄰居們也不得不搬家形成惡性循環。

-既然既不住又不維護,那為何不將房屋拆除?如房屋主人將棄置空屋拆除,形成閑置土地,需要交納比閑置房屋多5倍的房產稅

-我們常常認為國內買的是使用權,而國外是私有產權,但如果加上遺產稅,這個私有產權實際就變成了有「限期」使用權。房屋主人死後,繼承人需要現金繳納遺產稅方可繼承。即使日本房價處於歷史低位,但按照現行遺產稅10%-55%的稅額,往往很多人會選擇放棄繼承。這樣的安排導致繼承人會放棄一些仍有使用價值的空屋,將部分遊離的人口擋在了門外,加速了空心村空心鎮的形成。

-最後這些棄置空屋只有有賴政府來處理,而大多數政府都在破產邊緣「掙扎」,拆除平整也是一大筆費用。而如前文所述,政府的「空屋免費送」的政策則解決了兩難的問題,既免了拆除的費用、又能吸引新增人口。

圖7:下圖的意思是繼承財產總額中扣除喪葬費、債務、其他不需要納稅的財產等,就得到應稅金額。在此基礎上再扣除基礎扣減額,就是應課遺產稅總額。簡單理解遺產扣減額是給繼承人基本的生活費用免稅,以及對大約一套普通房子的金額做了免稅處理。但在實際操作中只有實現了現金繳納或用物品抵繳遺產稅才能繼承房屋,這一點常令繼承人望而卻步。最有名的一個繼承案例是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死後,女兒田中由紀子把老爹在學習院大學附近的大宅院,用牆一個兩半,一半「物納」給了政府,方才繼承了宅院。

錢、旅遊產業的帶動能救「窮」,卻不能解決人口流失的問題。「地方」消失的危機如懸頂之劍。在如何改變人口過於集中的東京、偏遠地區日益流失的人口問題上,核心的問題是能否在偏遠地區有足夠的吸引力,這當然包括是否有工作機會,但如今回去的年輕人所想的並非僅限於此。

精彩小鎮案例請看下期……


孚園專註於城市更新及小鎮產業運營。集合前期研策、產業戰略規劃、項目運營實操,並結合金融方案設計,提供創新型解決方案。

重點關注領域:城市發展戰略、城市更新規劃與策劃、產業小鎮策劃與運營、PPP項目運營策劃、文商旅項目策劃與運營

迎關注孚園 (微信公眾號:frank-park),以及孚園官網,查看有關其他街區更新項目的案例孚園研究 |所有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一旦發現,我們將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同時歡迎交流(請備註知乎):

微信:Judy_Greer

微博:judy孚園觀察

不定期的我們會分享一些國內外卓有成效的城市及復興案例以及產業更替的故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