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能算,雖然耶律大石是屬於遼朝的舊臣,但是西遼建立政權的地方與文化已經完全與中華文明無關。

首先是地方:

西遼敵國的版圖是原高昌回鶻王國、東西喀喇汗王朝、花剌子模等原中、西亞國家的版圖上建立的,這些地方原來到底屬於不屬於中國?

只能算漢朝的,唐朝時已經不穩定,並且很快就失去了(只有新疆一小部分算)。

其二是政治制度:耶律大石雖然名義上恢復了遼制,但是實際上西遼帝國得以創立,乃因耶律大石採取了相當寬鬆的聯盟制度,原被他征服的國家一切基本照舊,甚至連稅都不用交。也因如此,所以西遼88年國祚里,反抗與叛亂也是此起彼伏,各附屬國無非是因為懼怕強大的金國而需要一個緩衝地帶,同時也確實忌憚耶律氏的武力而選擇了妥協共存而已。

對於這樣的一個模糊政權,也要算進「中華歷史」,那未免太過「天朝上國」了!

再加上,西遼被蒙古人滅亡後,又跑去伊朗境內的克爾曼沙阿,呼羅珊一帶建立了個「後西遼」,伊朗方面稱「起兒曼王朝」,竟又存在了80多年!!

你說,難道我們得把伊朗也算作中國史嗎??

與其說西遼是中華的一部分,不如說東遼更適合:

它的地理位置與所屬關係比西遼更加親近,而且也名義上得到了中央王廷——當時的蒙古人所承認。


西遼包括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應該屬於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一部分。

1.西遼疆域圖。網路配圖

西遼(1124--1218),由遼朝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8世孫耶律大石創建。歷3世3帝2後,立國88年。1124年,遼朝貴族耶律大石在金朝滅遼後,至可敦城(今蒙古國布爾干省青托羅蓋古回鶻城),召集殘部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今中國新疆伊犁州額敏縣西塔爾巴哈台山腳)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稱「天佑皇帝」,建元延慶,西遼立國。

2.卡特萬之戰。網路配圖

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虎思斡魯朵(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東南布拉納)。1141年,耶律大石在卡特萬之戰擊敗葛邏祿和塞爾柱帝國聯軍10萬,稱霸中亞。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和花剌子模先後臣服西遼。1218年,西遼被蒙古國所滅。

3.耶律大石。網路配圖

耶律大石(1087--1143),字重德,契丹族。通曉契丹、漢文字,擅長騎射,西遼國創立者。1115年中進士,歷任遼朝翰林應奉、承旨、泰並祥二州刺史、興軍節度使等職。1122年,因勸阻遼天祚帝不要妄自出兵攻金不從,耶律大石殺死蕭乙薛、坡里括,自立為王,率領鐵騎200乘夜逃遁。1131年二月,整頓隊伍向西進發。1134年三月,建立西遼。1143年,去世。


首先謝謝邀請。

西遼當然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西遼不僅僅繼承了大漢帝國、大唐帝國開拓的遼闊西域,而且接過大唐帝國和大遼帝國的衣缽,把中華文化繼續向中亞、東歐、、西亞、地中海地區傳播。

這是同時期的趙宋想都沒法想的,因為此時的宋國已經徹底萎縮到了淮河以南,淪為金朝的藩屬國了。

————————————————————————————

在公元10世紀以前,大唐帝國控制著遼闊的西域,將中華文化向西方傳播。「大唐」、「唐人」、「唐人街」成為了中華文明在西方人腦海中的代名詞。

————————————————————————————

在公元10世紀以後,大遼帝國及其後裔西遼帝國繼承了大唐的東北、漠北和西域地區,接過了大唐的接力棒,將中華文明向西方傳播。這也是西方從此之後,將中華文明稱之為「契丹」的緣由。

從地圖也可看到,居於內地的趙宋反而一直處於萎縮狀態,到了南宋時期,則徹底淪為大金帝國的藩屬,日益被邊緣化了。

————————————————————————————

西遼:1124年~1218年,國祚94年。

1124年,耶律大石稱王,到達可敦城建立根據地。1132年,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群臣又尊漢號為「天祐皇帝」,建元延慶,西遼正式建立。

隨後耶律大石向西域、漠北、中亞等地區擴張,建都於虎思斡魯朵。在1141年的卡特萬之戰,擊敗塞爾柱帝國聯軍後稱霸中亞,威名遠播至歐洲。突厥語和西方史籍稱之為哈剌契丹或喀喇契丹。高昌回鶻、西喀喇汗國、東喀喇汗國及花剌子模先後臣服於強盛期的西遼。

西遼統治時期,漢文化在中亞地區得到了廣泛的傳播,由於耶律大石西征的軍隊中有大批漢人,在西遼定居後,他們與契丹人一起在傳播漢文化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西遼的君主使用漢文年號和廟號,官方語言中也有漢語。在行政、軍事、賦稅、生產技術、建築藝術、宗教信仰和生活習俗方面,漢文化從多方面影響著當時的中亞地區。

公元1218年,新崛起的蒙古攻滅西遼,此後,蒙古人通過一系列統一戰爭,包括西域在內的廣大地域,再次被納入到一個嶄新的大一統王朝的統治之下—大元帝國。


西遼一直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只是由於年代久遠、文化斷層等原因,導致西遼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另外,由於西遼的統治腹地已經遠離傳統的中原地帶,國內的主流歷史書對之描述較少。因此,年輕一代對於西遼是否歸屬中國往往持懷疑態度。他們容易受到網路民族主義情緒的影響,不客觀地將西遼排除在中國歷史之外。事實上,西遼恰恰是中國的一部分。

西遼起源於契丹人建立的遼朝。在北宋時期,漠北的游牧民族空前壯大,契丹人雄踞草原200多年。就如《遼史》所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言:吾修文物,彬彬無異於中華。這段話表明契丹族在統治中國北方的200餘年裡,已經基本漢化。同時期的西夏、回鶻也奉遼朝為正統。

從宋朝與遼朝互爭中國正統的態度來看,證明了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共享中華的現狀。為了擱置爭議,後來的元朝人脫脫在修著《遼史》時,主動承認遼、金、宋為並列的中華正統王朝,明、清兩朝也認同這個觀點。在中國的24本正史中,《遼史》就記載著上啟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國,下至西遼末帝耶律直魯古被屈出律篡位,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包含著遼、北遼、西遼三個政權。

《遼史》既為中華正史,那麼書中記載的北遼、西遼也屬中華。筆者說明一下的是,在1218年西遼滅亡以後,契丹貴族八剌黑·哈只卜逃到伊朗地區,建立了一個完全伊斯蘭化的後西遼政權,這已經不在中華文明範疇之內了,因此不被《遼史》承認。

正是因為耶律大石的西征,將漢文化傳播到河中地區(中亞)。中古英語直接以「契丹」代指中國北方,後來的俄語和烏克蘭語則直接用來代指整個中國。時至今日,俄羅斯語中「Китай」的音譯就是「契丹」,它的意思正是「中國」。這些都是耶律大石當年的西征所帶去的影響。


謝邀。

先說結論:西遼歷史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原因有如下幾點:

其一,從地域上看,西遼大部分國土都在中國新疆境內,還有一部分屬於今天中亞的幾個國家,也包括俄羅斯、蒙古的一點地方。但主體還是位於中國西北部,從今天的地緣觀點來看,西遼應該被歸為中國史的一部分。

其二,從帝王世繫上看,西遼創始者耶律大石血管里流著的是正統的契丹皇室的血,他是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耶律大石創建的國家,是契丹/遼朝的延續,就像南明對明朝的繼承,毫無疑問,可以算成遼史的一部分。

其三,從國民構成來看,西遼主要民族是契丹人、漢人和突厥人。西遼總人口不多,也就40多萬人,其中漢人和契丹人佔了不少。

其四,從文化制度上看,漢文化和契丹文化仍是西遼堅持的正統文化,更重要的是,漢語仍是官方語言(也包括契丹語),西遼皇帝還有自己的年號、廟號和尊號——這是最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制度。

比如,耶律大石被稱為天佑皇帝,廟號是德宗,年號是延慶和康國,耶律夷列的廟號是仁宗,年號是紹興。即使是那個篡權的末代皇帝、來自乃蠻國的屈出律,也延續了上一個皇帝耶律直魯古的年號天禧。直到西遼被蒙古滅掉,其文化始終沒有脫離漢文化的正統地位。

之所以人們會誤解西遼,甚至認為西遼不算中國史的一部分,是因為過去人們對西遼了解太少,尤其是西遼史在歷史教科書上很少被提及。當然,西遼史料本身的極度匱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或許隨著歷史真相的不斷普及,人們會對這個有著傳奇故事的國家有更多認識。


西遼是不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那是必需的啊,西遼一定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無論從文化、人口、歷史傳承還是領土角度,西遼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都沒有疑問。

西遼的主要領土位於中國境內

雖然西遼的首都虎思斡爾朵的地理位置位於今天吉爾吉斯境內,但西遼主要的領土都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境內。發生在中國土地上的歷史事件當然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了,因此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上講,西遼肯定是一個中國王朝。

西遼主要領土位於中國境內

西遼的人口構成也是典型的中國政權

耶律大石西遷之時,有契丹18部隨同其西遷。其中就包括大量漢人,至於漢化的契丹人數量就更多了。關於西遼漢人的數量,其實有很多史籍記載都可以說明問題。比如明朝的《永樂大典》中就曾經記載耶律大石曾遣使試圖聯絡南宋,但半路被西夏截留。而所遣的使節就是漢人。另外元朝名臣耶律楚才曾寫過一首《贈遼西李郡王》的詩,其中的李郡王名叫李世昌,就是西遼的末代宰相,而且不光他自己,他的祖父就是耶律大石的宰相。

記載丘處機西行事迹的《長春真人西遊記》中有大量關於西遼故地漢人聚居的記載

另外,大家非常非常熟悉的長春真人丘處機,在公元1220年到1223年應成吉思汗鐵木真的邀請,前往西域面見鐵木真。途中路過幾年前剛剛滅亡的西遼故地(西遼滅亡於公元1218年,此時還不到五年),說看到西遼故地:

「回紇人,田園不能自主,須附漢人及契丹、河西等」

此外,他還看到還看到大量「漢人往來歸依」,中亞名城撒馬爾罕城內「漢人工匠雜處」。而元朝遊記作家劉郁在自己寫的《西使記》里也記載:

「別失八里……近五百里,多漢民」

還說當地有一個叫鐵木兒懺察的關隘,「守關者皆漢民」。這些記載都足以說明,當時的西遼國內,有大量漢人居民,而且在西遼官方的地位相當高,很多人進入統治階層。甚至連阿拉伯史學家伊本·阿西爾在記載震撼世界的卡特萬戰役(答主另外的回答對此戰有詳述,歡迎參閱)時,都這樣描述西遼軍隊:

他(菊兒汗耶律大石)擁有突厥軍、漢軍、契丹軍等

漢軍甚至被放在了契丹軍前面。中國境內漢人聚居且是統治階層的王朝,怎麼可能不是中國王朝呢?

西遼的文化傳承

其實從契丹人建立遼朝,佔據幽雲十六州開始,契丹人就開始了漢化進程。而到遼朝滅亡之時,雖然契丹人漢化尚未完成,但已經是大勢所趨了。建立西遼的耶律大石本人更是契丹人漢化的一個典型例子。耶律大石公元1115年在遼朝中進士,是整個遼代唯一一個契丹人進士,後來又擔任翰林應奉,是一個深受漢文化浸染,漢化程度極高的契丹人。

因此其建立的西遼政權,雖然地處當時已經伊斯蘭化的西域,卻從一開始就是按照漢地政權的標準建立的。比如西遼各個皇帝都有年號和廟號。這裡列出所有西遼皇帝的年號,大家人這裡面就可以看出西遼皇族的漢化程度:

延慶康國

咸清

紹興

崇福

天禧

而且西遼不單使用年號,還發行了方孔漢字錢幣,以顯示自己的中國王朝屬性。

西遼漢文錢幣

所以在阿拉伯和西方,其實對西遼的描述基本始終是「位於中亞的漢化契丹王朝」(Sinicized Khitan empire in Central Asia)。可以說西遼是在清朝收復新疆之前,漢文化在西域最後的輝煌時期,這樣的王朝不算中國歷史,那還有什麼算中國歷史呢?所以無論按照什麼標準,西遼都是不折不扣的中國王朝,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


說西遼是中國歷史就很勉強了!

除了建立者是遼朝貴族等、漢化較深之外,西遼和中原根本就沒有什麼交流。人家純粹是在中亞稱霸。

中國歷史中對於西遼又有多少記載呢?《遼史》對於西遼的記載,不過是作為遼朝的殘餘勢力看待,並非作為中國史觀下的政權。

除了契丹人後裔、部分疆域在現中國境內之外,西遼和中國就沒有交集。中國歷史教科書有提到西遼嗎?這就是最基本的態度!


像類似西遼、高句麗等歷史上的政權,它們的創立者出生在現在的中國境內,它們的疆域包括了一部分現在中國的領土,它們的歷史自然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當然,它們還有一部分疆域現在不屬於中國,因此它們的歷史可以算作他國與中國共享的一部分。

西遼的很大一部分領土位於中國新疆,還包含了現在的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的一部分。中國新疆曾經發現過西遼時期的契丹文印章。而在俄國聖彼得堡的俄羅斯科學院東方寫本研究所收藏有一本用契丹大字草體書寫的契丹史書,據說最早是在上世紀50年代吉爾吉斯斯坦發現的,可能就是西遼人從中國帶過去的,也可能是西遼人重新抄錄的,由於當時吉爾吉斯斯坦屬於蘇聯,所以這個抄本後來就轉到聖彼得堡了。

耶律大石擊敗賽爾柱王朝蘇丹,其後繼者一度臣服強國花剌子模,在中亞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來西遼被蒙古帝國吞併,蒙古帝國本部在中國稱為元朝,又分封了四大汗國,即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其中察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各佔了一部分西遼故地。後來窩闊台汗國瓦解,一部分歸元朝,一部分歸察合台汗國,有些學術觀點不將窩闊台汗國視作四大汗國。這其中金帳汗國、伊利汗國領土和中國現在的領土不接壤,基本上算作外國史。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一部分領土在中國境內,也是要算的,只不過一般普及性質的歷史書中不會提太多。另外西遼滅亡後,契丹貴族波剌黑前往波斯東南部克爾曼地區,建立了一個伊斯蘭化的政權,稱為「起兒漫王朝」,這個政權後來臣服於伊利汗國,逐漸被其吞併。這個政權的歷史和中國關係不大,也基本上算是外國史了。


首先,這個問題問得好。然而這個問題卻又是無解之題。因為這個問題涉及到的核心問題是——何以謂中國?至少到今天為止,沒有人敢說自己完全能給「中國」一詞做出一個公認的定義。從這個維度來說,這個問題下的所有答案都不能真正回答提問者的的問題(包括這個答案)。

所以,我第一要說的,並非是西遼是否屬於中國歷史的問題,而是「中國」之於中國的問題。

迄今為止,「中國」一詞的最早存在是為周朝文物何尊上的銘文——余其宅茲中國,自茲乂民。顯而易見,這裡的「中國」並非是國家的名稱。從史料記載的印證來說,這個中國在當時指代的是以洛陽為中心的一塊地區。

把目光投向書面材料,作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其內容中提到「中國」一詞的次數已經相當多:光十二卷本紀中就已經達到九處。這從一個側面能夠證明,中國的稱號在漢朝已經不稀罕。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即使是在《史記》這本書中所稱呼的「中國」,前後內涵已悄然不一致。譬如在《五帝本紀》中的第一次出現『舜曰「天也」,夫而後之中國踐天子位焉,是為帝舜。』與《秦本紀》中『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及至書末的《太史公自序》中提到的『自三代以來,匈奴常為中國患害;欲知彊弱之時,設備征討,作匈奴列傳第五十。』三處「中國」,僅僅是涵蓋的地域就已經不能視為等同。

再看看充滿爭議的宋代——同時也正是這個問題所處時期的情況。《宋書》中有幾次提到「中國」,頗能證明宋人的中國觀。《兵志》中記載王安石的一段話:「大抵蕃部之情,視西夏與中國強弱為向背。若中國形勢強,附中國為利,即不假殺伐,自當堅附。」顯然,在時人的眼中,西夏與中國是一個並立的概念。等到後來女真人建立的金朝,《金史·兵制》中同樣講到『及其(金)得志中國,自顧其宗族國人尚少,乃割土地、崇位號以假漢人,使為之效力而守之。』換言之,金朝隆興之地亦非位於中國之地。實際上,從當時的史籍來綜合分析,「中國」一詞的意義最接近「中原」二字。

話說至此,似乎可以得出結論:西遼不屬於中國歷史。但是,以這個邏輯得出來的結果就是:如果西遼不屬於中國史,那麼他應該屬於哪國史?又或者延伸開來,誰才是當代中國邊疆歷史政權的歸屬?

讓我們從高洪波先生在《另一半中國史》的引子說起:『迄今被我們稱作「中國史」的只能算是半個中國的歷史,歷史學家們所記錄的大多是中原王朝的興衰榮辱,各少數民族即便偶然被提起,也不過是因為與中原王朝的瓜葛而被迫匆匆地一筆帶過。』稍微有點中國歷史基礎的人都能明白,高洪波說的這段話並非無的放矢。而之所以中國歷史在今天陷入如此尷尬的局面,與歷史本身就有莫大的關係。

註:鑒於篇幅,本答案至此終結,但有關中國歷史在現在尷尬處境的問題,本人將發表頭條文章。


金滅遼後,遼之西北各部無戰事,耶律大石領兵至鎮州(古回鶻城,位於蒙古),重建統治機構。延慶七年(1130年),至葉密立(今塔城),征服突厥各部,建號稱帝,號天祐。至康國十年("1124年),大石病逝,依漢制立廟號德宗。西遼自始至1218年為蒙古所滅,其統治範圍大部在中國,制度依漢,應算是中國歷史一部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