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麥不應以無知的方式勝過李清照

近日,網友評論《知否》主題曲全靠辭藻堆砌,邏輯上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的言論引爆了網路。《知否》主題曲用的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著名詞作《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至今還收錄在中小學語文課本里,也正因為此,這位網友被大家說成受教育程度太低沒文化。

從內心來講,單憑不知道李清照的一首詞就給網友下結論為「沒文化」顯失偏頗,但網友不懂裝懂鑒賞古詩詞的態度,以及在這種無知之下做出「還不如喊麥」的判斷卻讓人不得不深思。

任何歷史上的經典都是用來超越的,喊麥自然可以勝過李清照,就像唐詩勝過漢賦,宋詞勝過唐詩一樣。尤其是在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當下,這種超越更是值得鼓勵和標榜。但超越經典這件事情,就像牛頓站在伽利略和開普勒的肩膀上發現萬有引力、愛因斯坦站在牛頓和麥克斯韋的肩膀上提出相對論一樣,從來都是建立在厚積薄發、集眾人所長為己用的基礎之上。

對傳統的無視、對經典的無知,是絕無可能超越經典成就傳奇的。喊麥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進步和自媒體日益壯大而產生,它的主要形式是套用一些古詩詞,用伴奏帶對著麥喊,曾經風光一時,也造就了一些網紅,但最終因為缺乏文化底蘊和內容創新漸漸從視線中消失。相比之下,李清照等詩人的經典作品卻已經流傳千年。

之所以會有「辭藻堆砌李清照」「還不如喊麥」這樣的現象出現,除了網友自身學識之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傳普及創新不足也是重要原因。「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東西更要多宣傳。由於年代久遠、理解較難、詞牌失傳等原因,古典詩詞的普及主要依靠課堂教育,手段單一,遠遠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發展趨勢。

讓更多人傳誦經典,首先就要善於運用新技術新平台,讓經典走上電視、走上移動網路、走上自媒體,與時俱進不不掉隊。其次要創新傳播方式,《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通過競賽機制的引入讓經典變時尚,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經典,擴大粉絲群。最後要創新發展,鼓勵將經典詩詞與流行音樂、舞台藝術等現代藝術表現形式結合起來融合發展。

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不能僅靠形式的創新,更要注重內在的積累和創新,唯有如此,喊麥才有可能勝過李清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