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的發達,來自於文化的興盛,而文化又依託於經濟的強盛。一個出色的菜系,無不來自於擁有、或曾經擁有足夠世界影響力的國家。但偏偏,在世界強國之列,竟有一個昔日的世界霸主,淪爲了全世界的笑柄,這就是英國這曾經的“日不落帝國”。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關於英國菜的笑話層出不窮,例如“全世界最薄的書是英國菜譜”、“地獄裏聘用的是英國廚師”之類。彷彿,吐槽英國菜,是爲數不多的不會引起反感的地圖炮之一。連法餐裏面最無聊的水煮蔬菜都要冠上“英式(à l'anglaise)”的名頭。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但有時又想靜下心來問,英國菜真的有那麼難喫嗎?


我之前曾到英國留學,亦曾數次赴英旅行,其實以我的個人感受,英國食物並沒有傳說的那麼糟糕。英國作爲世界強國,匯聚了來自全世界的名廚美食,搵食自不是什麼問題;而即使是英國本土食物,亦沒有傳說中那麼黑暗。

簡單概括英國菜的特點,大致是烹調技法粗淺而單一,以煎、炸、烤、燉、煮爲主,側重突出食材原味。肯定算不上什麼博大精深、技藝高湛的菜系,但正因爲原汁原味,倒也不至於難喫到哪裏去——例如炸魚薯條,和上海的面拖黃魚大同小異,如果這算黑暗料理,那麼上海菜也無辜躺槍了。

今天就來介紹幾款值得品嚐的英國食物,一探“黑暗料理王國”的真相~


炸魚薯條 Fish & Chips

幾乎所有吐槽英國黑暗料理的文章或節目中,英國的國民料理炸魚薯條都免不了躺槍,原因無非是:“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垃圾食品,英國人卻捧着當寶,可見沒有其它美食了。”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但炸魚薯條之於英國人的重要性深入骨髓,它不僅是一種日常食物,更蘊含了深厚的愛國情懷。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簡單、廉價、營養豐富的炸魚薯條作爲定額配給的戰時物資,不僅餵飽了軍需產業的工人們,也撫慰了軍屬家庭的心靈。

炸魚常用的是肉質緊實、海味較濃的鱈魚類和口感嫩滑、風味清爽的鰈魚類。炸魚的美味之關鍵在於軟嫩鮮美的魚肉與香脆酥鬆的麪糊的組合。

要把麪糊做的又鬆又脆,訣竅就在配方里,通過添加小蘇打、啤酒、麥芽酒等配料,可產生豐富的二氧化碳氣泡,麪糊表面可以看到一個個小起泡,效果自然比一般的要好。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英式薯條(chips)不同於法式薯條(French fries),形狀更加粗短紮實。英國的土豆薯味濃鬱,對於崇尚原始風味的英國人來說,英式薯條雖不及法式薯條那般香脆,卻更能體會到土豆香味與酥糯口感。

傳統上,炸魚往往會搭配檸檬汁或韃靼醬,薯條則撒上鹽、淋上麥芽醋。此外,還得配上水煮豌豆或豌豆泥。如今美式文化入侵,薯條搭配番茄醬也相當流行。


英式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無論世人有多愛黑英國食物,早餐與下午茶卻是如何都黑不動的兩項。尤其是豐盛的英式早餐,令習慣在早上敷衍了事的歐洲大陸人民都瞠目結舌。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雖說名爲“早餐”,但其實英式早餐並不限定於早上才能食用,您儘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品嚐,所以又有“全天候早餐(all-day breakfast)”之稱。

英式早餐的配方相對固定化、標準化,由雞蛋、培根、香腸、烘豆、煎番茄、煎蘑菇、黑布丁、麪包等組成。由於其中很大一部分材料都經過煎炸,因此俚語中又稱作“煎一煎(fry up)”。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而根據地域差異,具體配方也可能有一定變化:例如愛爾蘭式早餐中會加入白布丁與蘇打麪包,蘇格蘭式早餐則包括哈吉斯或土豆餅,到了威爾士甚至可能加入當地的海藻麪包。

品嚐豐盛早餐的習慣在英國由來已久,並於工業革命時期,自上流社會逐步向工人階級滲透。一份能量滿滿的早餐能爲工人們提供飽足的能量,幫助他們精神振奮地工作一整天。


英式下午茶 Afternoon tea

時常能看到關於近代英國的小說或影視作品中,出現盛裝打扮的名媛貴婦在下午時分,優雅地品飲下午茶的橋段,前幾年的英劇《唐頓莊園》更是牽起了國內的下午茶熱潮。可以說,儘管英式食物被冠以“黑暗”之稱,英式下午茶卻難得地令人憧憬。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下午茶的習慣,一般認爲始於19世紀中葉。當時晚餐開始較晚,貝德福德公爵夫人在下午略感飢餓,便喫了些配茶的小點心。後來這種風尚自上層社會逐步延伸至是所有階層,成爲全民共享的樂趣。

與粵式早茶類似,英式下午茶雖名爲“飲茶”,但花樣繁多的茶點卻反客爲主,格外搶戲。通常來說,一套完整的英式茶點應至少包括三明治、蛋糕、英式鬆餅等,考究的店家會用兩三層的專用餐具裝盛。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下午茶怡情大於飽腹,因此分量不可太大。三明治也比常規尺寸小了不少,稱作“手指三明治”。經典夾餡包括黃瓜、煙燻三文魚、白煮蛋、火腿等。

英式鬆餅(scone)又稱司康餅,是一種鬆軟乾爽的發酵糕點。用餐刀切開,均勻塗抹果醬與凝結奶油(clotted cream)後食用。關於應橫向還是縱向切開、先塗奶油還是果醬,雖看着沒什麼區別,但不同地區都各有規矩,誰也說服不了對方。


週日烤肉 Sunday roast

雖說幾乎所有菜系裏都有燒烤,似乎不足爲奇;但熱衷喫肉的英國人對於烤肉格外有心得,無論肉質還是技術,都比眼高過頂的法國人更優秀,法國人甚至調侃地把英國人稱作“烤牛肉(rosbif)”。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每週日,英國人會闔家聚在一起,品嚐烤肉大餐,稱作“週日烤肉”。常見品種包括牛肉、羊肉、豬肉、火腿、雞、火雞等,其中又以烤牛肉爲尊。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與中國切成小塊串烤不同,英國人的烤牛肉用的是整塊牛肉,燒烤至外焦裏嫩,切開後內部仍爲迷人的玫紅色,大約只有3-5成熟。收集烤肉時滴下的肉汁與油脂,調味、增稠爲肉汁,同時搭配辣根奶油。另外,烤肉的同時,還會一同烤制一種簡易的小麪點,稱作“約克郡布丁”。

其它類別的烤肉,亦各有搭配,不可混淆,例如烤羊肉需搭配薄荷醬,烤豬肉需搭配蘋果醬,等等。


派 Pie

英國飲食的一大特色就是“萬物皆可包”,無論葷的素的、甜的鹹的、乾的溼的,竟都能包作餡餅(派)。僅簡單介紹幾種代表性的英式餡餅。

  • 牛肉腰子派(steak & kidney pie):以啤酒燉牛肉與腰子入餡,是最代表性的英國菜之一。由於西方人烹製內臟時不會刻意祛羶,這道菜相當重口。如換作豬油麪團來包裹內餡,則稱“牛肉腰子布丁”。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 肉餡派(mince pie):雖名爲“肉餡派”,其實並沒有肉餡,用的是各種剁碎的果乾、堅果之類。這是一款經典的聖誕節專(wǔ)用(rén)甜點,每到聖誕時,超市裏鋪天蓋地地出售肉餡派。
  • 仰望星空派(stargazy pie):由於搞笑、驚悚的外形被稱作“死不瞑目派”,是英式黑暗料理的代表。其實這只是康沃爾地區的一道小衆菜餚,我在英國生活、旅行許久,都無緣得見。
  • 康沃爾餡餅(cornish pasty):英國派類的集大成者,用酥皮將各種餡包裹成大餃子的形狀,最初是礦工下礦井時攜帶的便當食品。如今幾乎覆蓋全英的火車站,如坐火車出行,不可不試。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 牧羊人派(shepherd pie)/ 農舍派(cottage pie):以加了蔬菜的碎肉餡,先煸炒再燜燉,入味後覆以土豆泥焗烤,是“不用酥皮的派”。用羊肉則稱牧羊人派,用牛肉則稱農舍派。
  • 威靈頓牛肉(beef Wellington):嚴格來說不應算作餡餅,但由於是以酥皮包裹整塊牛肉來開烤制的做法,故一併介紹。國內法餐廳很愛做這道菜,但其實這是一道地道的英國菜——法國人怎會用擊敗拿破崙的威靈頓公爵來命名?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哈吉斯 Haggis

哈吉斯又稱羊雜布丁,是蘇格蘭的國菜。雖然外觀醜陋、其貌不揚,但對於蘇格蘭人而言,是與風笛與威士忌一樣,象徵民族精神傳承的靈魂食物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製作哈吉斯,需將各色羊雜剁碎後,同燕麥混合,再填入羊肚之中煮熟。由於完全以羊雜爲原料,因此羊羶味相當重,愛者極愛,恨者極恨,慶幸我是屬於愛的那一批。

既然是蘇格蘭美食,食用時當然得搭配威士忌。醇香的蘇格蘭國酒入喉,瞬間溫暖周身,也只有如此雄烈的美酒,才能配得上如此豪放不羈的羊雜布丁。


草莓 Strawberries

您可能要問:哪裏沒有草莓?誰又沒喫過草莓?有什麼好介紹的?

但在我所喫過的各國草莓之中,英國所產是無可置疑的冠軍。無論從個頭、外觀、香氣、甜美、多汁等各項標準來看,都罕有能與之匹敵者——必須是英格蘭草莓。

去英國留學後,我才發現原來這裏不只有黑暗料理

英國人認爲草莓的絕配是奶油,紅豔動人的草莓,澆上如雲朵般蓬鬆的打發奶油,就是無可媲美的甜點。這也是溫布爾頓公開賽的代表食物,每年賽事期間,都會售出數量驚人的奶油草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