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咸是七林七賢之一,為人不拘小節,漠視禮法。他最善於音律,現今的樂器「阮咸」,便是來自他的名字。

阮咸 (網上圖片)

西晉初年,阮咸曾出仕為散騎侍郎,後來獲同為竹林七賢的山濤舉薦,命其為吏部郎。原本其官位可以更上一層樓,但晉武帝認為他為人不太檢點,又好飲酒,並不太重用他。

阮咸工於音律。(網上圖片)

在當時,阮咸工於音律可謂人所共知,被時人謂之「神解」。晉初,武帝命中書監荀勗依古法調奏律呂,希望可以糾正當時的雅樂。事成之後,阮咸認為荀勗所製樂器聲高而悲,不合典制,是亡國之音。荀勗不悅,藉故將阮咸貶到始平為太守,遠離朝廷。後來有古代銅尺出土,荀勗才發現自己所製造的樂器,確實比之前的有所不同,亦即是阮咸的說法才對的。

樂器阮咸有不同的形態。(設計圖片)

不過,令阮咸的名字流傳至今,主要是因為他改造了漢代流行的「秦琵琶」(與從西域傳入的曲項琵琶並同相同)。這種琵琶大約為銅質、直項、長頸,有13柱。在唐朝的時候,有人在阮咸的墓中發現了這種琵琶,由於不識其名,故稱之為「阮咸」或「阮」。

現時南京西善橋東晉南朝墓出土的磚印模畫「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三國吳青釉陶倉上的阮咸便是彈奏琵琶的形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