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农村的孩子,90后,老爸从小很注重我的教育,磕磕绊绊普通研究生毕业,磕磕绊绊在帝都工作,薪资不高,虽辛苦但对未来也还是有信心。也相信未来可以靠自己。

可是,纵观我们村儿里的孩子们,2003年2004年出生的小孩儿们,全都初中没读完就辍学了,跟著家里打工或者上一些技校之类的。为什么呢?我是真真正正的看到了读书的红利啊,我就算了,我们公司招聘的名校毕业的应届生年薪都15万+啊!即便是普通学校也还是可以改变现状的啊!初中还没读完的弟弟妹妹们,在我看来他们的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形,造成这种辍学的现象究竟是因为家庭还是因为环境呢?城里的同学也有很多都是初中没读完就不读了吗?


谢邀。同为九零后农村孩子,其实越穷越不努力读书是结果,不是原因。

我们不得不承认农村的孩子接受到的教育资源跟城里的小孩没法比,当城里的小孩已经能用流利的英文说话的时候,或许农村的小孩还没接触过英语,当城里的小孩看过风景名胜的时候,农村的小孩只能凭借地理书上的插图来想像。贫富差距越大,教育资源的差距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努力读书带来变化并不大,在同样的考试制度下,他们很难与城里的小孩竞争,加上自主招生的名额增多,农村孩子想读一个不错的大学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穷导致了努力读书带来的实际效益不大,早早出去打工带来的效益大得多。

穷带来的教育资源的差距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眼界的差距。

城里的小孩跟农村的小孩生活环境完全不一样,城里的小孩看到的是广阔的天地,更高更远的目标。农村的小孩看到的事父辈日复一日辛苦的生活,认真努力又卑微地活著。于是他们的环境导致他们的眼界太窄,或许对他们来说高中学历已经很不错了,因为他们的父辈可能只有小学学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很难再往上走一步了,家庭经济情况也不允许了,所以,努力读书,可能是读不下去了。

高中毕业的暑假,我去跟几个小学生补习家庭作业。当我跟他们批改英语作业,一本正经用书上教我的知识来教他们的时候,我才知道,这几个小孩已经多次出国旅行,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母亲会多国语言。我努力了十几年,还比不上一个小学生,这就是差距。

曾北大才女刘媛媛做过一次《寒门贵子》的演讲,寒门再难出贵子,或者说,寒门一直都难出贵子,看那千年的历史中,寒门苦读被历史铭记的又有几人?何况我们处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最后,希望和我一样的孩子能坚持下来,我现在在一所不错的大学读书,努力读书让我明白我有多差,也让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另一种生活值得我去奋斗。

毕竟,我们还年轻。
相对于买种子 选择了买苹果 毕竟我剩下的物资不一定能支撑我等到种子长成苹果树再长出苹果


谢邀,我先写自己目前想到的,日后如果有补充会再续。 首先,教育资源问题是存在的,农村的教育资源肯定没有城市里多,教育水平也会相对偏低,这是实在的差距。 其次,心理因素在占著很大原因,九年义务教育会强制你读完初中,但之后的学习就取决于你自己了。有些家里会认为读书没什么用,不如在家种田。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短视,是一种追求直接现实利益的做法。因为读书也算是一件长久的事,而且利益的收效没有那么快,不是说种一年田或者打一年工就能立即拿到回报。这跟投资差不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再说读书也不是没有风险,我想没有人敢直接说我读到研究生就能拿到高回报,更何况现在的社会是人才济济,研究生也不算什么。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读书确实不划算,而有些家庭也不一定有那个经济条件。 第三,哪些地区工资高?一般都是一些发达城市对不对?我认为,越发达的城市越不缺乏高端人才,相反它需要一些基础人员。这跟上面一点是相互承接的,发达地区做基础工作,很累是必然的,但是工资也会相对高。所以,这就是一大诱惑啊。 第四,我不知道理工科的就业情况如何,我是个文科生(此处指的是人文学科,不是社会学科)反正我觉得文科生的就业前景比起理科生来说还是窄了一些。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现实的,要活著要找工作,所以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你说的这个问题。先说这些吧,以后如果想到更多的会补充。以上回答仅供参考。
他没有这个意识形态,事实经济也限制他们。我爸当年保送研究生,家里没钱就只能读完本科就工作

我们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

先说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经济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这三个因素也许是主要因素。经济因素不用说,这个问题就凸显出一个字"穷",这个原因也影响著环境和教育的条件。如果环境恶劣,学习氛围不好,不努力读书也是自然,除非你有很强大的毅力,那当然就是拔尖的了。

内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在因素影响。但内在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自己真的想学,有很强的毅力,那是真的很棒的。

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自己的思想,喜欢」跟风」,那是会被带坏的。家庭压力大,或是被人歧视,心理压力大或是其他就会导致注意力不在学习上,也是挺悲剧的。

不管怎么样,给大家分享一句话,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渡边和子

穷会不上学,但是不会不读书!!!

我家就算是没钱那类的吧……

当时我读书的时候,「资料费」是很贵的,各科的资料费不少,加在一起可想而知。虽然家里也给买,可每次也总会感叹「这么这么贵」的话……看到父母有时候为这个发愁,自己也于心不忍,后来就不告诉父母了,干脆不买资料,后来成绩就差了……

之后我放弃了读高中的想法,去读了职高。也放弃了大学,选择了就业。现在工作了丫。

可是每天还是在读书,会看书。可能是穷没钱吧,毕竟,看书的时间不一定能给穷人带来钱,但是工作可以。


怎么说呢

我家里没那么穷,但有著相同感受

高考没考多好,想著复读

一年前不让,看到我分数后改了念头

现在还和我争执不休

觉得复读一年没多大意义,上个本二就行了(高考400多

我问那是否要考研究生??说不用

大学出来也是打工

母亲每月3000工资,父亲不明

当年母亲也是18岁出来工作,当时100一月

(她只有初中学历,职高辍学没学下去)

纵观,真的眼界和观念决定了太多

家里不是没钱供我读书,却为了复读几万块(加上吃穿住宿一年4万5)觉得不值和没用

为什么他们不看看我表姐,出国一个月就要三万多,看看那些高考没考好的出国党,一年要5~10万?

现在写下这些文字,是现在我妈为了十几块而跟我吵(月初去图书馆,中午有十五的饭钱),现在我没去,因为早起迟到她就一块也不给(且没早睡)

扣下零花钱说在家不用钱,要买点东西还要三番两次打电话游说(通常三四十的衣服,十块的杯子什么)

口口声声说报补习去报??几千块的补习我可以不要,为什么吃饭穿衣不到几百跟我计较?

是,一月3000不富裕,那也是基本工资,且有二十多万的存款啊??难道有那么拮据吗

反正我现在很烦。难以改变这工作前的现状

———————————

这事还要从一只蝙蝠说起…

劝大家特别家里不和睦的别复读了,父母周围人极力反对的(emmm视情况)也别了。学校清净但没家里舒服,高三走读但家里很不好。关键学校控手机(emmm我基础薄弱需要,而且没有真的压力很大)

特别父母经济不支持的话,早上大学混个专本科,至少基础行业的学历要求达到了(我同学专科大一就能优衣库兼职了)父母所谓18岁没义务扶养你,你也不用太难过毕竟自己能赚钱了。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