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PR人來說,成功了是公關事件,萬一失敗了,可能就要開始籌備危機公關,成功與危機之間只有一線之隔

事件回顧

翟天臨學歷事件,是一起典型的公眾人物危機事件。曬一下博士後的錄取通知書,為高知人設做正面公關,沒想到卻牽扯出一場危機。

簡單還原一下事情的過程:

2018年8月26日某平台直播中已拿到博士學位的翟天臨表示「不知知網是什麼?」;

2019年1月31日,翟天臨在微博公布北大博士後錄取通知書;獲得70多萬關注度。一位網友對翟天臨的學術成果生產生興趣,但他在相關的文獻平台上卻並未搜索出翟天臨的論文,並在知乎提出質疑。

2019年2月6日,「不知知網」的視頻被知乎網友翻出,事件熱度再度發酵;

2019年2月8日,藝人(翟天臨)公關團隊發布第一篇聲明,指責網友言論失實;

2019年2月9日,知乎網友舉證翟天臨論文涉嫌抄襲;

2019年2月11日,北大光華學院發出聲明,表示要重新審查翟天臨申請博士後資格;

2019年2月14日,北京電影學院發布聲明,成立調查組調查翟天臨博士學歷問題;

2019年2月14日,翟天臨發表個人道歉信,就自己高調炫耀的態度進行道歉,文中未提及學歷真假一說;

排雷的正確姿勢

本來是曬高知,卻被公開打假,我們知道往往左右事件走向的,就是幾個節點,那麼翟天臨團隊是如何步步走錯的呢?

2月6日,知乎網友的發酵及質疑是此事件的關鍵時間點。

此時,問題還停留在「有人質疑」階段。第一篇公關聲明的時間以及內容,決定了事件走向——繼續發酵或者偃旗息鼓。

從危機公關角度來說,找到第一利益相關體,分析事件到底會影響到誰,才能「對症下藥」。

這個問題的利益相關方:

網友質疑的關鍵點在於「學歷造假」和「學術態度」,這是人們對「教育不公平」的刻板印象——明星、名人或者權貴獲得高學歷比普通人要容易,這不公平!這是對個人的質疑,更主要是對學位認證部門、校方、導師權威性、客觀公正性的質疑。只是湊巧翟天臨成了這個老且敏感話題的新導火索。如果處理好前三項利益相關方,第四、五項利益方的關係就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反之,這兩大相關方會影響到直接收益。

如何化解對於「不公平」這個先入為主的認知,是處理這起危機首要考慮問題。

截止2月6日,網友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問題:搜不到論文,看不到研究成果,讀博期間沒耽誤拍戲,能夠搜索到的論文中有大量抄襲內容,總結下來,這其實是一個問題:翟天臨是怎樣畢業的?怎麼獲得博士學位的?

因為不符合常規認知,網友認為存在巨大邏輯bug,有貓膩。敏感神經,開始繃緊。

第一篇聲明要具體要怎麼回應?

第一步:黃金24小時。

危機公關回應時機很重要,太快顯得處理毛糙,太慢會錯失良機。尤其是涉及重大人身財產、公共安全的事件,尤其要反饋及時,而且還持續反饋。回到博士門事件,2月6日網友提出質疑,7日事態影響力擴散,8日,藝人公關團隊發布聲明,這個時間點,並不算太遲。

第二步:爭取節奏主控權。

作為專業的團隊,一定要牢牢掌握住公關傳播的口徑和節奏。針對網友的質疑正面剛,反斥網友失實,公關節奏和方向都被網友帶跑,立場錯誤,後面再怎麼應對都成被動應戰,直接導致事件迅速發酵,絕對的大昏招。通常情況下不建議做正面回應, 這時需要有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新問題拋出來,破解網友提供的鐵證。

第三步:定位回應關鍵點。

不要就網友提出的標準一一回應。因為網友的標準不一定是正確的。找證據去論證錯誤的標準,是件愚蠢的事情。這起事件中該事件中有個關鍵點是翟天臨經紀團隊第一篇公關回應中沒有提到的:

  • 搜不到論文

作為電影學院電影表演方向這一特殊且實操性很強的專業,博士學位獲取與其他學科或者說與網友按照大綱、簡章的認知一樣嗎? 這裡要強調博士學位的嚴謹性與表演學研究的特殊性,通過特殊性引出對於研究成果的表述。

  • 看不到研究成果

表演學的學術研究正確姿勢,僅僅只有論文這一種方式嗎?既然網友在追問結果,那就要擺出實操的結果,對於表演來說,學術結果是什麼?這一結論結果的對於表演的藝術帶來的影響是什麼,這裡要通過在具體成功作品中的案例,對於表演新人的引導等示例進行引導。把問題的關注點往,做研究的真正的意義方向去引導。

  • 讀博期間沒耽誤拍戲

在這個問題上可以繼續往學術研究的本意去引導。從而合理揭示為什麼大量拍戲也能完成博士研究學習。這時可以通過解釋成為對於表演的實操研究,戲學兼優的藝人很多,都可以成為正面例子。

至於抄襲這個問題,那是事實,說不清楚就乾脆不要說了。

第四步,乾坤大挪移

經過之前兩步的鋪墊,這時候要對定位的關鍵詞進行充分論證。就表演學博士的研究來說,正確的學術態度應該是對於實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這一點上一定要把問題焦點轉移到現在另一個讓人不能接受的現象上就是,有些專家頂著頭銜拿著獎,但是對於實際問題卻沒有有效解決方案,空談理論。這也是被痛斥的現象,此處可以拿來,塑造藝人重視實踐的形象,轉移視線,還能把部分網友劃入「空談行列」,連消帶打。

當然,如果有關於論文正面實證,還是要聯合知網、學校一同出具,以正視聽,在這個事件上,學校也是被質疑方,跟翟天臨是統一戰線。

然是危機公關,還要使用公關手段對於輿論做出引導,翟天臨當年博士同學,堅持實操型的學者,此時要充分發動起來,發表正面輿論文章,論證翟天臨是符合博士畢業條件的。

步步走錯之後,小事件成了大雷。此時,只剩下誠懇道歉一途,注意,是道歉,切忌看起來是道歉的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別解釋、別辯白、別妄圖講道理。

2月14日,翟天臨發表道歉聲明,姿態很低,態度很謙卑,但仍沒有針對網友關注的焦點一一回應,這是個比較聰明的做法,再解釋了只會讓網友更加不遺餘力的找其語法漏洞。誠懇道歉是此時唯一能做的明智之舉。

以上是十八牛基於自己多年公關經驗提出的一些供參考的危機公關實操想法,歡迎專業討論。

最後,還想多說一句, 面對大眾時,不論你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要小心翼翼,公眾可以把你捧上天,也能把你狠狠摔下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