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不同的年齡階段,要怎麼做理財規劃和投資?

不同的年齡階段,面臨的約束條件、財務情況、家庭情況都不同,我們的風險偏好和選擇的理財產品都不一定。

前兩次從大眾群體、高凈值群體的角度談了理財經理怎麼去理財的。

這次從生命周期的角度,先看一個理論:生命周期假說。

生命周期假說由美國經濟學家莫迪利安尼等提出,從收入與支出的角度為投資者一生的消費與投資給出了理論框架: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個人的一生資產配置也是隨著生命周期的變化的。一生分三個大階段,無非就是青年、中年、老年這三個階段。理財規劃的時候除了運用(第一篇講的)冰山理論配置外,每個階段的重點應各有不同。側重如下:

青年期:重點加大實物資產的配置。

青年期,25歲左右,大學畢業參加工作、這時最大的約束是資金,收入不高,消費欲強,投資又沒有太多的資金。

但是年輕有什麼資本呢?優勢就是時間,要做的是將漫長未來的現金流轉化成今天的投資和消費。

怎麼轉化呢?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M2增發越來越多,也就是俗話講的「錢越來越不值錢」投什麼是靠譜的?——實物資產。老百姓除了黃金外,能夠持有的實物資產並不是很多,房產是其中重最要的一個部分。所以任志強老先生老是跟大家說,「年輕人要早買房,快買房,買不起大房,買小房」。加大實物資產的配置,是為了時間換空間,增大自己年輕時候資本積累的意識。房子是具有居住這種消費功能的,也是對抗資產貶值的一個特別好的工具。

中年時期:重點在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將資產多元化配置。

當進入了中年時期30-50,這時是人生賺錢能力、風險承受能力最強的時候。

所以,在這個時候,要果斷地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因為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這個時候你可以把錢往股票上多放一點,如果再有一些余錢的話,可以多做一些股權投資。

總而言之,在中年的時候,你還要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

除了要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你還要進行資產的多元化配置。

為什麼?中年的時候,你的多重角色,上有老,下有小,父母要養老、醫療,孩子要教育。

所以除了股票、股權投資這些比較傳統的風險資產配置以外,這時候你要考慮一下你的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可以參考下圖,普爾家庭資產配比圖。

老年期:重點在流動性資產的配置

到了50多歲,人慢慢地進入老年時期。美國的家庭資產調查顯示,人在50歲左右的時候,風險資產配比是最高的,到達頂峰,然後就一路開始下滑。

因為50多歲以後開始面臨著退休,收入就減少了,風險承受能力變弱。這時侯重點要做的就是:把風險資產的配置比例給降下來增大安全資產,比如說提高像國債這些比較安全的資產的配置比例。

第二個就是要逐漸地開始考慮加大流動性資產的配比。

如果在年輕的時候,已經做了一些資產積累的話,這個時候你的資本的存量已經很高了,但是這種資本存量裡面有很多房地產這種流動性不是很高的配置。

而到了老年之後,會有很多的大筆開支,比如說生病,生一場大病就要花很多錢,小孩結婚,小孩出國留學。

對這種狀況,是可以做一些安排的。手中的非流動資產多,你就可以做一些反抵押類型的理財安排。我們年輕的時候是把未來的現金流抵押到當時去借貸、消費、投資,而現在就反過來做一個反向的抵押。

就像以房養老,抵押公司就按照房子的市值逐年逐月地付給你一筆現金,它會一直付到你去世為止。在歐美髮達的金融市場已經比較普遍了,這兩年我們國家的很多人壽保險公司也開始做這些產品的推廣,我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這種金融產品在中國也會慢慢地被推廣開來。

所以在人的不同階段,理財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讓我們在年輕的時候能夠過上比較好的生活,年老的流動性不夠的時候保持流動性。理財經理的職責就是幫助人生獲得更大的自由。

感謝讀完。

本文為作者原創,轉載請說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作者公眾號。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