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復。近代中國頭號翻譯家。

但在中日對譯西文的幾個關鍵詞上,他輸得很絕望。

日譯進化,嚴譯天演;

日譯哲學,嚴譯理學;

日譯經濟,嚴譯計學;

日譯社會學,嚴譯群學;

日譯形而上學,嚴譯玄學。

結果,漢字文化圈的知的傳播,是在用日譯還是在用嚴譯?

再比如,英語「unit」,嚴復譯作「么匿」,日本人譯作「單位」,英語「aggregate」,嚴復譯作「拓都」,日本人譯作「整體」。雖然魯迅對嚴譯還大加讚賞,說「么匿」的漢譯既古雅又音節雙關。但最終留下並現在還在用的則是日本人譯的「單位」。

問題是嚴復為何輸給了日本人?對這個問題作深入思考就會發現,嚴復的西文水準不會在日本人之下,他的問題在於跌進了「母語」的陷阱。

所謂「母語」的陷阱就是說母語本能地再三地要求嚴復再縝密再精緻再體察再內化的一個結果,就是作繭自縛。而日本人對漢字並不懷母語的本能情結,所以他們相對超脫,放得開,更能驅遣漢字。還有一點就是嚴復過於追求譯文之美,刻意講究「立名」之雅,也局限了他的漢譯思路。他的漢譯雖古雅但不易流行就是其致命傷。這正如著名的歷史學家山室信一在《作為思想課題的亞洲》所說:日本創生了上千個日本產的漢語詞韻,它們無一不是在根植於日本文化的漢學修養前提下誕生的。這段話表明日本人的漢學修養並不是自帶的而是從中國來的。「母語」的陷阱對日本人不起作用,這是他們的幸運,當然也是漢字圈的幸運。

但嚴復扳回一城的傑作是「邏輯」造語。面對「Logic」的音形意絕妙的創意,日本人的「論理」造語顯得蒼白和牽強。那麼,值得探究的嚴復取勝的「邏輯」又是什麼?

非常有趣。西文與漢字,漢字與西文。就這樣纏繞著中與日,日與中。就這樣纏繞著上一代,這一代,下一代。


一個用的是文言,一個用的是白話。不是嚴復輸給了日本人,而是老百姓的知識水平普遍能接受白話,文言太雅了,受眾過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