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你的微博熱搜榜單可能很平靜。

平靜得有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發生了件大事,你該知道。

中國演員王景春和詠梅,憑藉電影《地久天長》,同時拿下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

柏林電影節,國際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獎項貨真價實。

因為一部作品拿下兩個最佳,這在中國電影史上是頭一回。

詠梅和王景春在臺上發表領獎詞 / 視覺中國

王景春是第二個拿下柏林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的中國人。

第一個是憑《白日焰火》獲獎的廖凡。

2014年,廖凡憑《白日焰火》拿下柏林影帝 / 視覺中國

詠梅,第一次演女主角,就成了中國內地第一位、華人第三位獲得柏林影后的女演員。

這距離張曼玉首次拿下影后,已過去了27年。(張曼玉和蕭芳芳分別憑藉1992年的《阮玲玉》和1995年的《女人四十》獲得柏林影后)

張曼玉飾演的阮玲玉 / 《阮玲玉》

電影《地久天長》還沒公映。但在世界各國,版權已幾乎全部售罄。

這部影片由王小帥導演,講述改革開放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運。

一對歷經磨難的夫妻,在屢次痛失親生孩子後,與養子和解。

《地久天長》劇照

他們倆演得好到什麼程度?

柏林電影節評委認為,從來沒有哪對夫妻能像他們表演得這樣默契自然。

獎只頒給一個人,說不過去。

這次的雙料大獎,讓中國觀眾後知後覺,發現了兩個寶藏「戲精」。

記者問他們最先和誰分享的獲獎的好消息,王景春答:

「發朋友圈啊,告訴所有人!」

記者又問,五年前王景春參演的《白日焰火》曾參加柏林電影節,他心中是不是就已經暗暗埋下一顆種子,立志一定要拿到這個獎項?

王景春特傲嬌:

「沒有,我沒那麼立志,那會兒我已經是東京影帝了。」

那有什麼想給年輕一輩和同行們傳授的經驗?

「希望他們好好拍戲好好做人以我們為榜樣,就這麼簡單。」

自嘲著「倚老賣老」的兩人,也確實有說這種話的底氣。

1

面熟卻不知名?

他們演過太多好作品

那麼問題來了,詠梅和王景春到底是誰?

觀眾問出這個問題,似乎就講透了好配角的「宿命」。

名字聽著陌生,卻熟悉他們的臉。

這種「黃金配角」,演得越成功,觀眾越會記住角色,而淡忘演員本人。

王景春給許多「鮮肉、小花」配過戲。

2000年,《都是天使惹的禍》捧紅了青春俏皮的李小璐,和「高帥學霸醫生」任泉。

王景春演任泉的哥哥。

《都是天使惹的禍》劇照

在《盜墓筆記》和《我是證人》裏 ,他兩次給鹿晗做配。

《盜墓筆記》劇照

在青春片《匆匆那年》裏,他客串老師。

事後調侃自己長得有些「匆匆」。

電影版《匆匆那年》劇照

在《金陵十三釵》裏,演一個沒有臺詞的戰士。

《金陵十三釵》劇照

20多年來,流量明星換了一茬又一茬,名導合作了一個又一個。

王景春還在打拚,隨年歲漸長,演技日臻。

他也拿過大獎,2013年的《警察日記》讓他斬獲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

《警察日記》劇照

可能在很多觀眾心中,他的形象依然模糊,沒有什麼存在感。

終於走到了2014年。

《白日焰火》火了。

王景春與廖凡對戲 / 《白日焰火》

電視劇《離婚律師》火了。

王景春與吳秀波有不少對手戲 / 《離婚律師》

電影《黃金時代》火了。

電影《黃金時代》劇照

在張藝謀的新片《影》裏,他是一個笑裡藏刀、奸詐狡猾的奸臣。

《影》劇照

王景春的戲份一直不太多,卻場場精彩。

比起王景春,新晉影后詠梅的面孔似乎更加陌生。

她的戲齡比王景春高。

詠梅本不是演藝圈的人。90年代,她從內蒙考入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後來在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兼職在許戈輝工作室主持一檔節目。

1995年,她經機緣巧合拍了一部電視劇,至今入行已有24年。

她在熒屏中的角色大多數溫婉賢淑,最為大眾所熟知的作品是和陳道明、蔣雯麗合作的《中國式離婚》。

詠梅與蔣雯麗搭戲 / 《中國式離婚》劇照

在《乾隆皇帝》中,她飾演和珅的紅顏知己蘇卿憐。

她也參演過很多知名電影,不過戲份很少。

比如《手機》中的一位面試老師;

在《唐山大地震》裏方登、方達的大姑;

侯孝賢的電影《刺客聶隱娘》中,她是聶隱孃的母親聶田氏。

大段的長臺詞、幾次語氣轉換,她的情緒都很到位且自然。

詠梅曾被某獎項提名,以一票之差落敗。

在接受採訪時,她的心態非常淡然:

「獎項從來都是附加之物。」

都說她人如其名。

不聲不響,卻總能給人很多驚喜。

很多人不知道的,詠梅的愛人,是搖滾樂隊黑豹的前主唱欒樹。

欒樹再之前的那一任主唱,是竇唯。

在那首經典的《Dont Break My Heart》裏,詠梅是MV的女主角。

這麼多年來,她一直不是名角兒。

大概很大程度因為她對劇本是出了名的挑剔。

可一旦決定出演,就會全力以赴。

她說自己喜歡法國作家加繆的一句話,「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

時間給了她和王景春慷慨的回報。

不,應該說是公正的回報。

2

兩個認真演戲的戲骨

終於藏不住了

鏡頭中的王景春,肉臉、塌鼻、小眼。

在娛樂圈,這分明是一張與男主角沒有緣分的臉。

詠梅呢?

五官端正,說不上足夠美艷。

更「要命」的是她49歲的年齡。

似乎也逃脫不了中年女演員只能演婆婆和媽媽的宿命。

在《地久天長》之前,這兩人的演藝道路基本可歸納為:

千年打醬油,萬年演綠葉。

從《都是天使惹的禍》到《粉紅女郎》再到《白日焰火》。

和王景春合作的人都火了,他卻一直在綠葉的路上馬不停蹄。

直到2013年,王景春等到了主演機會,憑《警察日記》一舉斬獲最佳男演員。

這一年,他40歲。

主角演了,獎也拿了,人始終沒有紅起來。

不過也沒關係。

脾氣古怪的乾洗店老闆,眉毛會跳舞的「替身」,醫院旁賣水果的小販。

無所謂主角配角,紅花綠葉,他演什麼,像什麼。

王景春在《粉紅女郎》裏和「萬人迷」拍MV / 粉紅女郎劇照

相比之下,詠梅就更加地「淡薄」了。

獨立自主的中年女性、相夫教子的好兒媳、男主的媽媽、女主的媽媽……基本上把所有的配角,演了個遍。

和她的名字一樣,詠梅為人低調,戲外鮮少露面。

安安靜靜演戲,不挑角色大小,只看劇本好壞。

幾十年來,中國不少有實力的男演員,她都搭過戲,比如陳道明、陳建斌。

詠梅和陳道明 / 《中國式離婚》

不是科班出身,演技就這麼一個配角接一個配角地練出來了。

只要鏡頭給到這倆人,他們便像金子一樣,不可抑制地閃閃發光。

這一次,當導演把主角的身份拋給他們時,這兩個認真演戲的老戲骨,終於藏不住了。

《地久天長》剛開拍時,飾演夫妻的王景春和詠梅兩人並不熟絡。

這時,王景春做了一件事——喊詠梅幫他看看自己的扣子有沒有扣好。

彷彿是一起生活多年的老夫妻。

日常地問一句,「誒,你幫我看看釦子」。

詠梅說:「我一下子就放心了。」

平凡夫妻,柴米油鹽,不過如此。

一開口,就知道對方是懂戲的人,互相心裡有了底。

老年扮相的王景春和詠梅 / 《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講述的故事時間跨度很大,男女主角的相貌、精神狀態也和當前相差甚遠。

怎麼辦?

改。

而且是大刀闊斧地改。

80年代的知青,從鄉下回城,沒有胖的。

84公斤的王景春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減肥,減了30斤。

兩個主人公有在海邊工作的經歷:男主修船,女主織魚網。

於是,王景春每天把自己擱毒太陽底下曬。

臉又不能太黑,因為老年的時候臉太黑狀態不對,他就戴著草帽曬,把自己曬得黑亮黑亮。

臉曬得黝黑的王景春 / 《地久天長》

另一邊的詠梅,則在開機前,專門去福建連江縣,用了一個星期在海邊學織漁網。

後來別人說,「詠梅可以靠織漁網為生了,一個漁網可以賣200塊錢。」

《地久天長》劇照

他們打磨個人角色的同時,還幫飾演兒子的王源入戲。

第一次見面,王景春看見王源和他打招呼,故意傲慢地瞥了他一眼。

直到開拍前,王景春都沒有正眼看過王源。

「一喊開機,我抓著他,就瞪起來了。這一下,人物就對了。」

《地久天長》劇照

作為新人,王源也說很感謝兩位前輩對自己的「刺激」:

在拍一段重頭戲之前,王景春和他坐在牀上聊了一個小時。

導演一喊「開拍」,兩個人臺詞還沒仔細對過,就順利完成了這段對手戲。

「聊到心裡去了,不用刻意去『演』,情緒就自然流露出來。」

對新人的提攜,更是「老戲骨」對職業精神的另一種詮釋。

正如演員郝蕾之前說的,「戲是大家的,不是一個人的。」

橘子電影

這兩個寶藏一樣的「綠葉」,終於被更多人發現、認可。

這不應當是個結局,只是一個開始。

3

沒野心,有脾氣,有信念

王景春考入電影學院前,在百貨大廈工作過三年。

因為「超齡」,他是特招進的上海戲劇學院。

也就成了喻恩泰的同班同學。

王景春獲獎後,喻恩泰回憶自己和老同學在廬山蘆林湖邊許願的往事:

喻恩泰問他:你的心願是什麼?

王景春回了四個字:好好演戲。

望著著粼粼的湖水,王景春許了一個願:

影帝,不能只拿一次,要一直拿。

當王景春在柏林電影節上舉起獎盃,喻恩泰說,他看到了一個優秀演員為了追求理想而自然呈現的表情。

這不是野心,是一步一個腳印後,水到渠成的事。

《地久天長》得獎後,大量採訪蜂擁而至。

記者問他們接下來的打算,兩人的回答出奇地一致,「好好拍戲。」

對,不是「多拍一點戲」,而是,「好好拍戲」。

「獎的事兒不歸我管,拍好戲是我的事。」

詠梅聽完,點頭回答:以後,更容易接到更好的戲了。

王景春補充:「挑選(劇本)的標準更高了。」

詠梅說:「一直都很高。」

在他們臉上,得意卻無驕矜,好像讓人看得到內裏的平靜自若。

他們的話裏話外,談的都是「戲」。

戲比天大,此言非虛。

戲中,王景春與詠梅配合默契;戲外,他倆連生日都只相差一天。

兩人的默契還不止於此,他們身上有一個共性——沒有「野心」。

詠梅也自稱不是個有野心的演員。

「因為野心太大會變得很累很浮躁」。

面對無數光鮮的演藝機會,她一直保持克制、冷靜。

「我與這個行業保持一定距離,是想更純粹地去表演,我更關心角色、表演帶給我的內心快樂。」

當年成為東京電影節影帝後,有關他的通稿和專訪都很少。

面對採訪鏡頭,王景春從不拿十年北漂的經歷,刻意渲染自己的不易:

「我從來不想跟任何人說什麼坎坷、痛苦、掙扎之類的東西,那就是我的生活,那就是我的命運。」

沒有什麼野心,不撕番位、不賣人設、不爭流量,並不意味著面對圈裡的一些風氣沒想法、沒脾氣。

他早已把自己的意識融在了行動裏。

所以一碰上辱沒演員品格的做派,對演員職業的敬畏感,就自然變成了一股硬氣。

在《演員的誕生》裏,「袁立事件」後,加了個所有演員嘉賓一起宣誓的環節。

一直不聲不響的王景春,這次看不下去了。

他深夜發微博怒「懟」節目組沽名做秀、博人眼球:

「還宣誓、咋不咬指頭寫血書呢?」

此言一出,有人譏諷:

「過氣藝人為什麼也來蹭熱度?跟你有關係?」

王景春毫不客氣地回應:「我是演員!不是藝人。」

的確,對於一個真正的演員而言,與其站在舞臺上,深情高喊「不忘初心,薪火相傳」,不如用一個個鮮活的角色來證明自己。

用作品說話,早該成為演員的骨氣。

主角也好,配角也罷,只要是能打動人的角色,就會接,接了就認真演。

2017年,47歲的詠梅發過一條微博:

「我在等著那個屬於我的角色,我不急你也別急。」

詠梅等到了,王景春也等到了。

也許,在一個人成功後,把他多年奮鬥的經驗用幾百、幾千字詳細概括,不是件難事。

但在背後那一個個「蟄伏」日子裡的默默耕耘,纔是真正值得敬佩的。

這也是大多數人,都難以堅持的「信念感」。

導演徐崢在不同場合,幾次預言,「好演員的春天到了」。

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願意為好故事買單,被流量泡沫埋沒的好演員們,正漸漸回歸我們的視野。

對於那些不斷積蓄力量、雕琢角色,賦予角色以靈魂的演員,請給予他們掌聲。

若有一天,一個用心演戲的好演員,不論紅與不紅,都能得到應有的尊重。

好演員的春天,纔是真的到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