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一個3歲男孩每天上幼兒園都會大哭,抱著媽媽的腿,不讓媽媽離開,媽媽狠心把他送到老師手裡之後,快速離開,他在幼兒園裡還會哭上半天,並且老師去哪裡他就去哪裡,扯著老師的衣角不鬆手。家長特別發愁!

後來,和家長交流,這個孩子比較敏感。有一次夫妻二人送孩子到奶奶家時,孩子不願意讓父母離開,又哭又鬧,哭鬧累了,睡著了。夫妻二人趁機偷偷走掉了,這一次分離給孩子留下了很深的傷害。以後,孩子特別粘父母,寸步不離。

這就是孩子的一種分離焦慮。在離開父母,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情況下,產生驚恐躲避的反應,並且出現恐懼,警覺的行為,甚至痛苦,憤怒等情緒,會求助反抗,警惕,謹慎等行為。

處於分離焦慮階段,對孩子的身心都會受到影響,他們睡眠會不好,易受驚擾,食慾也不涼,甚至會出現一些行為問題,如果狀態比較過重過長,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力和個性以及社會適應的發展。

究其原因,與孩子早期的社會性依戀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發展心理學家指出,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是健康自我發展的重要條件,早期自我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取決於親子交往的質量,父母對孩子充滿愛心,給孩子以安全感,一貫的對孩子需要作出敏感的反應,讓他享受滿足感,鼓勵孩子的進步和努力,讓他體驗成就感,能合理的安排和組織好孩子的生活環境,讓孩子感受到周圍環境的規律性以及環境變化的可預測性,這樣就有利於孩子積極健康,自我發展。

在上面的案例中出現的這種情況,就需要父母付出比別的孩子更多的愛心、耐心和關心。採取的形式也有多種,比如多和教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情況,到回家之後多和孩子在一起,以彌補他的依戀渴望。答應孩子第一個來接他,並準時來接孩子放學,和孩子一起在幼兒園裡再活動一會。

總之,讓孩子相信父母尤其是媽媽是愛自己的,肯定會回來的,只是暫時離開。慢慢的會理解媽媽離開的原因,對媽媽的依戀會有所調整。

楊耘: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韋志中心理學網校學校心理學系主任


孩子上幼兒園,與爸爸媽媽分離時哭鬧,這是常見的幼兒心理問題。

一、首先接納孩子情緒,不管孩子的情緒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應該尊重和接納孩子情緒。切忌當孩子情緒不安時,父母表現出不認同甚至生氣、憤怒。父母要注意控制情緒,不能在生氣時,口不擇言「夠啦」「好啦,有完沒完....」。此時,父母的失態表現並不能換來孩子的自省而是孩子極度的恐懼和誤解。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這麼嚴厲,一定是他們不愛我了,不喜歡我了,不要我了。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大的不安全感,增加孩子的分離緊張,給孩子心靈留下情感傷害。父母要認可孩子情緒:「你現在不想離開媽媽(爸爸),對嗎?在幼兒園裡會想媽媽(爸爸),是嗎?」孩子情緒得到認可,會讓孩子少一些焦慮和緊張。然後再慢慢安撫,等孩子稍稍情緒平復了再送上學(父母再離開學校)。

父母應該認識到此時孩子的哭鬧是孩子表現出來的一種分離焦慮,是正常反應。0—3歲的寶寶在家裡由家人看護,長期與固定的家人(父母或祖父母)接觸、交往,和家人逐漸建立起信任感、親密感與依戀感,會表現出對某位家人的偏愛(比如更喜歡媽咪)。所以一旦意識到自己要離開熟悉的人時,會哭鬧。通過哭鬧來表達不安、依戀和緩解分離焦慮。這是一種情緒表達,很正常。

二、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培養孩子自理能力與獨立意識。比如會獨立吃飯,不挑食;有固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自己要便便需要幫助時能有禮貌且清楚地表達出來。孩子有等待和排隊意識等等。孩子自理能力越強,孩子越自信、獨立意識越高,越能適應集體的幼兒園生活與學習。

三、給予孩子上幼兒園的美好願景。比如可以帶自己最喜歡的玩具跟他喜歡的同學(朋友)分享;可以穿他最喜歡最想穿的衣服展示給老師同學看或發揮孩子的特長,比如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也很喜歡且擅長講故事,那麼上學的頭天晚上讓他準備自己最想講的故事,分享給大家聽等等,讓他對大家的讚美與羨慕有期待,有自我滿足感。這樣會提高孩子上學的意願。

四、利用周末時光,讓孩子與同班小朋友多交往,給孩子物色一個或幾個中意的同伴。如果是同一個社區就更好,可以一起玩耍一起上下學。孩子有了自己喜歡的同伴,孩子能更快速適應「上學的日子」,以後上學的日子也就不再孤單,在園裡的時光會快樂一些,對於上學也就多了一些積極的意願和期待。

五、父母不能被孩子的情緒左右,要堅持孩子每天上學。除非孩子身體不適。孩子通過哭鬧來表達恐懼、依戀與不舍,往往希望通過哭鬧「綁架」父母情感,讓父母心有不忍、留住父母,改變決定。此時,父母千萬不能「繳械投降」,一定要堅持到底。當寶寶看到父母沒有改變的意思,態度依然那麼溫和而堅定時,就會慢慢從理智上接受要上學,要離開媽媽的現實。情緒就會慢慢穩定下來,開始尋找小朋友或喜歡的玩具玩,接受老師的照顧,一切又恢復平靜。這是孩子開啟的自我調控和保護機制,父母要相信孩子的自我調控能力是很強的!所以,父母一定要堅持!進行有效的引導與訓練,孩子會成功過度這個分離過程的。

註: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可私信回復<育兒互動>進行分享!


先弄清楚,小孩哭鬧是否有具體原因,比如說某種造成你所說的"心理陰影"的事情或因素。

如果沒有,那就不要妥協。我們應該知道,其實孩子是會不斷試探你的底線的,一旦妥協,你下一次的堅持就會變得加倍困難。

大多數情況下,幼兒園肯定不如家裡,所以哭鬧是正常的。不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我很動搖,你或許有道理的神情,他們最敏感,一定捕捉得到。

但也要注意幫助孩子去克服畏懼與抗拒心理。比如:

  1. 給他編講一些他喜歡的動畫人物上幼兒園的快樂故事。
  2. 告訴他講幼兒園老師表揚他了。
  3. 在他面前表現出和幼兒園老師很熟悉的樣子。

……

分離焦慮是一種必然,但要相信孩子必然能夠渡過。只有放手,孩子才能自己走路。


我覺得小朋友上幼兒園會有一個哭鬧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是3-15天不等!孩子小突然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她們會覺得膽怯,沒有安全感,這都是正常的。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安撫他們,積極的配合老師,千萬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他們會更害怕!有時候想想孩子平時喜歡幹什麼,可以適當的拿些條件誘惑他們!比如我女兒上幼兒園1-2個月的時候,突然就不想去了,問她原因,她說幼兒園太無聊了,不是站著就是坐著,老師教的動作她都會之類的,反正就是不想去,後來我和她爸爸就跟她說如果在幼兒園表現好,接她的時候就給她帶棒棒糖或者允許她晚上看動畫片之類的,慢慢的就過度過來了。

如果孩子上幼兒園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哭鬧,然後孩子在家也沒什麼問題。那麼家長就得想想是不是學校出問題了,刻意的在孩子玩的高興的時候問他學校里的飯好不好吃啊,有沒有小朋友打你啊或者老師會不會打不乖的小朋友之類的,一般小朋友玩的開心的時候,都會願意回答大人的問題的,縱然不能完整的說出來,都能把大概的信息透露給大人的,特別現在出現很多的虐童事件,家長還是要提高警惕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