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一千零一夜:是刚到的时候拍的宿舍样子,大家可以参考

斯洛伐克宿舍一户会有一个两人房一个三人房,一户共用一个大冰箱(共五人)

两户共用一间浴室和一间厕所(共十人)

一层楼有一个简易到不行的厨房

我自己觉得是蛮够用的,但毕竟我很耐操,也有一些对厕所很要求的同学很崩溃(但也是好好的活著住著过来了)

请大家自己评估

 

 

 

 

 

 

这没意外应该是最后一篇关于交换时期的文章了。

回台湾的日子就比较少更新社群网站了

之前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用了资源有义务跟大家分享所见所闻、一方面是自己的确想要纪录

回到台湾之后就是各种奔忙的面对现实人生,这种脚踏实地我自己来就可以了XDD

 

期间,分别完成了对校和对教育部的心得与返国报告书缴交

心得部分分成课内和课外两部分,课外学习的部分,是我很真心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我记得出国前,我的死党帮我办欢送会,那天她问我说,所以,当用自己的能力走过一个一个的国家,回头看,妳真的会觉得台湾是鬼岛吗?」

 

我认为国外生活的课外学习分为三个面向,语言、开拓视野、生活独立。

语言部份,因为亚洲人在斯洛伐克太少见的关系,若不会说斯洛伐克语,不可避免地生活中使用英文的机率大增。因为在台湾就是用英文授课的关系,我很感谢我对用英文生活和交朋友的障碍已经不大了,于是可以有机会,在这四个月里,和一群可爱的人,那样挥洒光阴。

我才发现,其实人和人的连结,大多时候和国籍没有关系。于是,一个正向循环,学语言,就变成一件非常超值的事情。

开拓视野方面,我想说,身为一个长期的管理学院学生,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怎么解决问题,但若关于解法的资料库有限,能找到最佳解的机率就会降低。于是,我们需要读个案,也于是,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大陆,看相同和差异的处理问题方式或甚至另一个价值观,就有了意义。

 

 

其实刚回到台湾的时候,我有点不习惯。我不习惯卫生纸使用完不能丢马桶、路上的汽车不会让人、大家好像都很著急无法互相礼让、或是路上的人衣服都乱穿甚至放任自己臭臭的。

但是在公车上听阿嬷们互相关心聊天、或是手机可以放松的随意插进口袋、甚至乱放在桌子上,又或是终于不在是文盲,不管是语言或是肤色长相,都轻易地融入进人群里,有一天赶高铁转台铁的时候,站务员还放著早就误点的火车,等我从月台上急急的跑下,说不然都这么晚了,我还要等很久。我在想阿,家乡的感觉,总是安全的,有够亲切。

欧洲人的友好其实很疏离,互相礼让,来尽量保持每个个体的完整;台湾人总是互相偶尔不小心挨到彼此,为了彼此方便边深呼吸缩小腹、边呵呵憨笑说拍谢,亲切的可爱、温暖的安全。(顺道一提,我的土耳其朋友可能比较接近台湾人的样子,她们好可爱 ♥)

那那些不习惯,就可以当作学会的事情了吧,那些是我们见过的世面,而你要知道,没有哪种作法百分之一百好,只有不同的风俗名情,而你看过了更多case study,明了自己有更多选择,特别幸运。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问题。

 

我在想阿,如果她现在再问我,我会这样告诉她。

我认为,每个地方、每种文化,都有他的独特性,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人们,因为不同的际遇、历史背景和选择,像溪流川流而下,那样蜿蜒的形成不一样的风俗名情。就算只是看在那些很努力地故人们的面子上,谁都没有立场,说那些比较好,而那些完全就是非常差的。

只有适不适合,而我们自己可以选择。不需要叫嚣、不需要分化、不需要妄自菲薄、或是不完整的自满。

那也是我和我的欧洲朋友们学会的,他们不卑不亢的,以自己的家乡为荣。深入浅出地了解自己的历史,为过去的人的错误道歉,告诉我那些历史的伤痛需要被后人记得(像是和我的德国朋友聊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我永远记得她那个锐利又温柔的眼神),并心胸开放的接触不同的文化,兴奋地问我台湾人习惯和风俗的历史根源。

那是万强争霸、活著万千不同种族、和平与共的土地给欧洲同学们的礼物,这一点我在学习著。

 

 

观察路人,也是相当有趣的。

我特别喜欢看欧洲的情侣,他们的爱意在相对的眼波中、飘散在空气里、毫不隐藏。就像我对欧洲父母特别印象深刻。台湾的父母,像是我的爸妈,总是围著小孩打转著。所以我好意外喔,在哈利波特工厂的时候,看到一个爸爸笑著找老婆自拍,小女儿和小儿子拼命拉著他们的手想刷存在感,他们还是笑著,快门喀擦,才分头处理小孩们,是阿,是先有爱,才有下一代的,我们却常常忘记了。

欧洲教育,也是相当有意思的。在路上,我常常被恣意奔跑的小孩碰撞,他的父母转头对我到了声抱歉,却不阻止自己的小孩。管教小孩时也只教对错,不论别人的眼光和世俗的压力,那么没有框架,他们还是长大了,成为一群大部分都会尊重人也会爱人的大人。或是家庭里的父母分工,在斯洛伐克街头,看到爸爸单独带著小孩是很容易的,父和母分工合作,没有人在旁边滑手机。

我记得有一次亲眼目睹一个斯国妈妈在商店里仔细的挑著饰品,一个翻过一个,他的小孩在远处哭闹,爸爸和那个看起来就不到两岁的小女孩沟通半天,最后一把把她卷起,用一个ㄐ字型的手部姿势,固定一个不停挣扎哭闹的肉球,和老婆说他们出去一下,就这样走出店门外;而另一边,是一对情侣,男孩子一件件的试穿外套,女朋友在旁边给建议,指使他再试试隔壁的另一件衣服。曾经在百货公司卖过衣服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在想阿,当我们放弃一些对各个性别的刻板印象,就能达到一些我们愿望的事情吧,非常公平的。

当交到更多朋友、看他们的人生,也能对生涯选择上有帮助的,我在斯洛伐克幸运地和在那里工作的台湾姐姐们联络的很密切,看他们生活愈到的难处和好处,很有体会。

 

 

生活独立方面,分为日常生活和旅行。

斯洛伐克的物价不算太贵,要天天外食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想家的时候,还是要自己想办法的。我想若缺乏独自在外居住的经验,培养独立自主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在旅行的时候更是了,在欧洲的日子意外的有很多独自旅行的机会,遇到很多问题,都必须自己立刻解决,需要寄抱怨信或危机处理能力,都会有很好的培养。

在资源缺乏下,也会取舍初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更了解自己,就像上飞机行李的严格限重,最后会带上的,都只有无法舍去的根本。

在曾经的经验上盖上新的经验,我在欧洲的旅行意外的很常独自上路。

就算因此少了很多少女风景合拍照,但其中点点滴滴、反思慢想、使出浑身解数的问题解决技能与忍受寂寞的能力,都为未来,储存了发展的养分。

 

 

 

这几天我有一些朋友找我聊,各式各样的,围绕著关于他们该不该出国的问题

我觉得喔,出国不是特效药

外国的月亮我很确定没有比较圆

不会一回来,什么不顺心的立马都治疗好

 

你要做的,是揪著自己问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只是想要逃避,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把逃出国当作一种逃避,回国之后感觉一切都会好了

那其实可以缓缓

商院学习一辈子的成本和收益和风险管理,这时候可以想一想

没什么现在做来不及的或一定不行的

焦虑很好,但你不能被他控制

 

如果你是要挑战自己,只是怕到头来一场空

那就设定具体的目标和自己的must try list

(具体的目标举例来说,想增加英文能力不要说喔我要增加英文能力,写下"我想在回国前能跟外国人自如的聊天",想培养胆量可以写"我每天要跟一个陌生人聊天")

贴在每天都看的到的位置,逮到机会就快点做

知道自己是去做什么的

 

那如果经济允许、不会把履历弄丑、没有生命危险

就去吧,世界任你翱翔,没什么好怕的。

 

祝你们都好。

 

 

 

阿阿阿阿阿我最爱的Vinea! (她有四种口味,一个经典款绿色的,特殊的有红色蓝色和白色,除了白色是light之外,其他和葡萄品种有关,味道不太一样~)

 

 

不要买这个卫生纸XD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