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的時候看到這樣一段話——「拉姆·查蘭曾提出「是時候跟人力資源部說再見了」。論點一出,立刻引起了人力資源界的地震與恐慌。他與全球的那些對HR感到失望的CEO們交談過,他們希望CHO能像CFO那樣,成為很好的董事會成員和值得信賴的合夥人。並憑藉其技能,將員工和業務數據聯繫起來,找出企業的優勢和劣勢,令員工與其職位相匹配,並為企業戰略提供人才方面的建議。」

之前也聽說過,說一個公司創立之初CEO是技術型,等到穩定下來了,CEO很可能交接給財務型選手比如說CFO,基本上沒CHO什麼事。我就想了解一下,公司財務對於公司業務到底有多大的影響,就一個不專業的角度來看,財務報表能夠做到的也就是一個反饋的作用?


商業並不是照本宣科,書上面永遠不會教你怎麼做生意,只是去教一些做大生意的術語。

商業的本質是人在情景中,這個問題還是要有例子。


老王賣蘋果,成本20塊錢1箱的蘋果A,一箱能賣60元,成本30塊一箱的蘋果B,一箱能賣80元。

老王有50塊錢,蘋果A和蘋果B各一箱,工作了一天A箱賣掉了,收入60。

然後晚上和人打牌輸了50元。

第二天,老王手上有一箱蘋果B放久了會壞,還有10元。這時候他應該去找打牌的人借10元買蘋果A繼續賣呢,還是應該降價推銷蘋果B呢?


在這個例子中,財務部門負責告訴老王:「手上有一箱蘋果B放久了會壞,還有10元」。

公司的業務發展的建議有:「找打牌的人借10元買蘋果A繼續賣 或 降價推銷蘋果B」。

此時,財務部門是否與公司業務發展緊密聯繫,可以用顯然來形容。


一個是做預期收入保障,一個是為達到預期收入做保障。


簡單說,這恐怕是一場人和錢的辯論了

是一種偏頗。

美國

的確非常多的CFO是CEO的潛在選手。為什麼說,是因為商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體量,同時社會資源充分,各模塊標準化,最大決定權就在於資本數學了;

國內

是不可能的,至少短期不可能。因為國內除了錢,還有人 。中國還處於人治和法治混合的階段。

歷史教訓

美國的CFO做CEO,導致很多大公司重點關注內部財務數據,忽略客戶價值和內部人/事協調管理。也會讓你容易表現為在戰略藝術上缺乏素養,導致巨大現實損失和潛在路線錯誤;

趨勢

根據國內九牧王、喬丹等CEO的選聘條件:

他們更希望是從人資轉營銷,再轉CEO的履歷路徑。他們認為這種成長路徑的人,具備戰略藝術和戰術實操,對內管理和對外競爭都很厲害。


謝邀,咱不是專業財務人員,就說說自己在業務角度的理解。

敲黑板:

不懂財務指標是管理者的失職!

不懂財務指標是管理者的失職!

不懂財務指標是管理者的失職!

首先,財務能反映對公司最重要目的和職能的實現情況。

引用某度的詞條:

  • 公司指企業的組織形式。以營利為目的的社團法人。
  • 財務不僅是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單位在物質資料再生產過程中客觀存在的資金運動及資金運動過程中所體現的經濟關係,更主要的是財產和債務,即資產和負債等。

所以說,公司這種組織形式從誕生之日起,根本目的是很純粹的——營利!

而財務工作,或者通俗點說,包括會計出納審計一系列跟錢有關係的工作,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能,是規範的提供能被共識的公司營利狀況,以及公司各個部門、事業線、產品線的營利狀況。而且各種財務工具,可以在公司的不同層面、不同階段提供相應的信息。

其次,財務工作提供一種標準化的對比和參考的指標。

一個公司可能有幾條業務線、十幾個品牌、幾十上百種產品,市場上同質的公司千千萬萬。哪一個公司的表現好?哪一個部門的發展最快?哪一款產品的投入產出比最高?

這些問題考量指標會有所區別,但是其中的財務指標都會扮演主要的角色,而且形形色色的分析方法和工具,也幫助企業管理者去識別、分析、解決和規避運營中的種種問題。

另一方面,企業對外展示(投資人、媒體、股東)自己的狀況時,市場和行業共同認可的財務指標是最直白的表達。

最後,財務健康狀況對企業是生死攸關的。

企業財務狀況的健康,類似於一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況。一些看起來很紅火的業務死了,可能是用戶沒有轉化為收入;一些公司倒閉了,並不是賬面上沒有利潤,而是沒有現金;一些公司有收入有利潤但是被處處看衰,因為固定資產和大合同賬期被認為是巨大隱患……

身體不舒服可以去醫院找醫生,而企業就必須依賴專業的財務團隊,既包括外部的審計團隊,也包括公司內控的部門。

所以作為一個企業管理者,要理解並重視財務工作,因為確實息息相關,而且非常有有用。


作為CEO,是不會有時間去看下面具體每個人是怎麼操作的。所以真正到高層,每天玩的都是數字。數字哪裡來?財務報表。誰最會玩數字?財務。
組織中沒有任何一個部分是多餘的,如果有,請切除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