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暈」、「哭暈在廁所」、「暈倒」……這些個網路口頭禪比比皆是!但是對於眩暈這件事,大家真的都感受過嗎?

頭昏眼花、感覺身體搖晃、意識不清,甚至突然暈厥。

陝西省人民醫院李銳主任告訴大家:眩暈很常見,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但最常見的是耳石症。

李銳 陝西省人民醫院 眩暈門診 主任醫師

李銳,男,主任醫師,教授,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神經病學博士。從事老年神經科疾病的臨牀和研究工作,對神經系統變性疾病和腦血管病的診斷治療頗有心得。精研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眩暈和癲癇,並在帕金森病免疫發病機制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擅長腦梗死、帕金森病、記憶障礙、癲癇、眩暈、顱內感染性疾病。

「耳石症」——眩暈江湖中第一大幫!

1、耳石症,眩暈關耳朵什麼事?

據統計,引起「頭暈」的病因有100多種,大家大多比較熟悉「貧血」、「頸椎病」、「腦梗」之類,但其實,「耳石症」(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絕對是眩暈中最最常見的,雖然你可能都不知道有這種病!

眩暈這件事,怎麼和耳朵扯上關係呢?

其實我們的耳朵裏有一些由碳酸鈣鹽構成的結晶,長得和小石頭一樣,被稱為「耳石」,它能幫我們感受重心的變化,控制人身體平衡。所以我們的耳朵除了用來聽,還能控制身體平衡呢!

當耳石脫落,這些「小石頭」就會在耳朵裏遊盪,到了別的平衡位置,就會影響人體平衡功能,產生眩暈。

2、暈都暈了,怎麼知道是不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從名稱就可以瞭解它的特點:

1. 良性:耳石症本身不會產生生命危險,大多數病人在數天或數周自愈。當然,如果你暈得不是個地方,沒站穩倒在了不該倒的地方,那還是蠻危險的。

2. 陣發性:發病時間短,眩暈可持續數秒到數十秒,一般在1分鐘內消失,不過基本會多次發作。

3. 位置性:它的發作和頭的位置改變有關。多在左右翻身、躺下坐起、低頭仰頭時出現。其他原因的頭暈和體位的關係就沒那麼明顯了。

4. 眩暈:強調暈的感覺,耳石症導致的眩暈發作時,感覺天翻地轉,有強烈的噁心感,嚴重的人會嘔吐、心慌。

3、哪些人容易得耳石症?

耳石的脫落,和耳朵內的血供、外傷,以及一些周身性的疾病有關。一般中老年人、工作壓力大的人、長期低頭的人、頭部受傷的人更容易得耳石症。其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

以前中老年人是耳石症的主要發病人羣,主要是耳部功能退化或耳朵血供不足引起的。但現在,長期低頭使用手機、電腦的年輕人成為另一大發病人羣,這主要是因為長期低頭的動作影響了耳朵的供血,進而引發耳石的脫落。

治療耳石症——立竿見影的神奇效果!

1、耳石症怎麼治?

不要以為耳石症是良性的,還能自愈就可以不管不顧,要知道這一陣一陣的眩暈感也足夠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了。這個時候,該治還得治!

目前耳石症治療手法主要是手法複位和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用來改善頭暈、噁心的癥狀。手法複位纔是治療耳石症的首選方案,採用先進儀器精確定位、診斷治療,複位成功率可達98%以上。

手法複位是個神奇的治療方法,醫生通過改變頭位的方法將耳石送回它應該呆著的地方。複位時間短,雖然複位的時候會有不適,甚至可能眩暈感比發病時還嚴重,但耳石複位後,多數人的癥狀會立馬減輕或消失,有些患者或許還留有暈乎乎的感覺,但靜坐一會兒後癥狀就能緩解。

2、耳石症治好後怎麼減少複發?

對醫生而言,治癒耳石症就是小菜一碟,但如果不重視耳石複位治療後的一些事項,複發的幾率也很高。所以為了避免眩暈的再次發作,請注意:

1. 複位後24~48小時內禁止高空作業、開車等事件,對於年老者,避免獨自活動,防止跌倒。

2. 複位後避免頭部劇烈運動,避免頭部過伸過仰,防止耳石再次脫落。

3. 複位治療後,睡覺時最好使用高枕頭連續三天,用於鞏固療效,防止耳石重新脫落。

4. 注意休息,多飲水,放鬆心情,避免長期伏案工作。

5. 如果是耳部疾病與頭部創傷引起的耳石症,要積極治療相關疾病。

專家觀點

在臨牀常見,常由於臨牀醫生認識不足而誤診的情況,正確認識耳石症,從而給予正確治療意義重大。尤其是發生眩暈的患者,不要恐慌,及時就醫,排除腦血管疾病和心源性眩暈後,建議考慮耳石症,以便得到有效的指導和治療。手法複位可以有效治癒耳石症,但需要提醒的是,手法複位一定要在醫院由有經驗的醫生進行操作,不要隨意找個人按著頭部亂晃,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本文為微醫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123RF正版圖庫。

  • 生活小疑惑,有一線健康達人、號主大咖來互動。
  • 疾病專業疑問,有資深、專業的醫生給你細心解答。
  • 一個問題,多人回答,賞金只給最佳答主,錢有所值。

戳這裡?來和專業醫生、健康達人互動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