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遇見你的第一眼開始,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更加靠近你。

——《藝伎回憶錄》

前幾天,我還一直在為影評的事兒煩心。有時候寫多了,就不知道接下來該給大家推薦什麼了,總有一種劇荒的感覺。

後面朋友跟我說,你可以試試《藝伎回憶錄》。是啊,我怎麼差點忘了它呢。

這部以「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尾的電影與其它「大圓滿」結局的電影不同,它最後留給我的是一種令人窒息的悲劇感。

怎麼說呢?我可以接受美化版《格林童話》中白雪公主的幸福結局;也可以接受梁山伯與祝英台化身蝴蝶,雙宿雙棲的凄美結局。不管怎麼說,這二者的美好都會是長遠的。

可唯獨《藝伎回憶錄》不一樣,結局裡的美好最多就是那一瞬間。

《藝伎回憶錄》全程都是以章子怡飾演的小百合為視角,講述了自己如何從小女孩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出色藝伎的歷程。

作為一名藝伎,她們從小就要接受最嚴苛的訓練,言語間的談話藝術、精緻的妝容、優雅的舉止,這些都是她們必須掌握的。

在現在看來,這儼然就是一個完美女神。這樣的人想必一切都是心如所願的。可實際上,她們永遠都得不到愛和希望,從成為藝伎的那天起,就被剝奪了掌控自己命運的權力。

就像影片中章子怡飾演的小百合一樣,自小生活在靠初桃(鞏俐飾演)養活的置屋中。見到小百合的第一眼,初桃冥冥中感覺到她將是自己未來的一個強敵。為此,小百合多次遭到初桃的刁難。

故事發展到這裡的時候,編劇總會給女主派來一個「救星」,就像電影中的主席。

從小百合遇見主席的第一眼開始,她就將自己人生的意義全部寄托在了這位主席身上,往後自己經歷的每一件事、走過的每一步,也全都是為了他。

但是作為藝伎,儘管她有在試圖擺脫禁錮她愛戀的鐐銬,可一切都是徒勞。

這裡我想到了很久以前看到的一句話:藝伎,其實就是失落世界的藝術家。

她們將自己打造成一件精緻的藝術品,等著人來花高價買下自己的初夜,最後抱著那個時代別人理解不了的遺憾,在華麗的外表下度過陰鬱的余年。

不過從小百合的視角來看,她終歸還是幸運的,雖然買下自己初夜的不是主席,但在二戰後,因為一系列原因,她最後還是如願地成為了主席一人的藝伎。

可我個人並不認為這樣的結局真就是幸福。還記得電影中櫻花樹下的那句對白:美好的事物不可期待,只能等待驚喜的降臨,而美好並不會永駐。

那時候的主席已有妻兒,而小百合只能是主席的半個妻子,而所謂的「最後還是得到了餘生的幸福」也是小百合在自欺欺人。

比起小百合,初桃就沒有那麼幸運。她喜歡的人在那個時候只是一個最底層的窮小子。從他那裡,初桃不但不能得到金錢物質,反而還要倒貼。

兩人每次約會都必須要小心翼翼,畢竟沒有哪位達官顯貴會願意繼續花錢供養一位和身份低微者有染的藝伎。一旦被發現,初桃的藝伎生涯也就結束了。

但是紙是包不住火的,東窗事發之後,男子離開了初桃,初桃也離開了置屋,失去了一切。

藝伎的一生,於我而言,是帶有悲劇色彩的。她們追求的藝術,是以將自己物化成藝術品為代價的,用盡全力最後也掙脫不了藝伎不能自由戀愛的枷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