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女生是這樣的:20歲張揚拚命,無疑不得同性喜歡;40歲成就等身,讓人在看懂她之後黑轉粉,頓悟:原來她從前是那樣的呀。

就像章子怡。

今年第72屆戛納電影節,她拿到戛納電影節最高禮遇——成為首位在戛納開辦大師班的亞洲電影人,也是今年在戛納開辦大師班的成員里,唯一一位女性。

女人清醒還是糊塗,得靠時間檢驗

章子怡三個人生階段,選擇的著力點各有不同。

20歲快速成長期,抓住一切資源試錯探索;30歲事業上升期,只挑選適合自己的角色;40歲人生轉型期,換一個活法追求輕鬆愜意。

她並沒有「過人天資」。少年時代學了6年舞蹈,即便披星戴月的勤奮練習,畢業時老師對她的評價仍有點打擊人:「很刻苦,但條件確實一般。」

所以20歲剛起步,她抓住一切能讓自己鍛煉、成長的機會,也因為這個階段的稚嫩,她把所有慾望和膽量都寫在臉上,足夠直率,也足夠爭議。

比如上大學時,她曾為能接上榨菜廠只有500塊酬勞的小廣告開心不已,可這事兒後來卻被班主任常莉當做反面教材,在系裡公開批評。

陪張藝謀去柏林電影節領取銀熊獎,因為大膽的穿著,惹來議論,有人甚至臆測「章子怡未經允許,穿個肚兜強行跟著張藝謀上台,讓張藝謀非常不快。」

22歲,她與成龍合作《尖峰時刻2》,在慶功宴上坐成龍大腿,被指責行為放肆,成為媒體炮轟的對象;

25歲,她與豪門少爺霍啟山交往2年一度成為八卦常客;28歲,與富豪艾維·尼沃無疾而終的跨國戀愛,更讓人質疑她的擇偶觀。

假如把每個女生20-30歲這段時間放大來看,多少都有肆無忌憚的時候,章子怡的優勢和缺點都在於,公眾人物的一言一行被放大之後,既帶來話題性,也帶來抨擊。

所以,當年張藝謀給她建議:「你不用解釋,好好拍戲就行,作品代表一切」。

看得出來,她其實是非常聚焦的。

精心挑選好導演、好劇本和專業團隊,極有原則地拒絕各種電視劇天價邀約,一心打入國際市場,這種定力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於是,光是一個「宮二」的角色,就幫她拿下12個影后。

而與李安合作的《卧虎藏龍》,與王家衛合作的《2046》,與吳宇森合作的《太平輪》,與馮小剛合作的《夜宴》,與陳凱歌合作的《梅蘭芳》、與李芳芳合作的《無問西東》,也都口碑不俗。

女性的主心骨,不是生來具備,都是越往前走越拎得清,逐漸明白。

2015年2月7日,汪峰在她36歲生日派對上求婚,被叫做「國際章」的她欣然接受,用超越大眾認知的速度很快結婚生子,再次被媒體不看好,甚至連家人都反對。

可回顧10年情感路,她其實比誰都了解自己——一個需要世俗的溫暖包裹,而不是生活在月亮里的高冷女神。

懂得自省,女人有破綻更可愛

5月21日,戛納電影節為章子怡從影20周年,隆重舉行了一場《卧虎藏龍》放映會。

現場,還播放了李安特別為她錄製的暖心視頻祝福,稱讚她是「具有渾然天成的才華,並在才華之上更有修為」。

的確,過早的成名,讓她得到榮譽的同時也引來非議,相當長的時間,她給人的感覺都是「爭強鬥狠」。

從《我的父親母親》到《一代宗師》,不少銀幕形象都有「剛烈」的一面,猶如為她量身定製;就連出席公開場合,她也同樣咄咄逼人。

幾年前的芭莎慈善夜,蘇芒一說要合影,她在台上那一個迅速「炫酷狂拽將衣服一扯,露出香肩」的動圖,讓自己成為全場焦點。

《演員的誕生》里,她對鄭爽冷眼發飆,毫不客氣地怒懟劉燁:「你滿意什麼?他們一點信念感都沒有。」雖然不少觀眾過癮,但也覺得她批評人太不留情面。

可婚後這幾年,除了演戲,章子怡的狀態其實也在悄悄變化,有人形容轉戰綜藝當導師的她,好像「走下神壇」。

嫁給汪峰前,她鐵骨錚錚地活著,在從小的成長環境,父母就給她示範了一個「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沒有飯吃」的標準定律。

所以她要強,她對自己力求完美,為了嚮導演證明自己可以,她簡直比男人還勇敢。

演員田征曾跟記者描述過他眼裡的章子怡:當年拍打戲吊威亞,她一上去就得好幾個小時不能休息,下來的時候胯骨都磨破了。為了緩解傷痛,當年找中醫扎的針攢起來都有好幾盆。

芭莎慈善夜那次後,接受記者訪談為什麼會有那個動作,她回答說「這件衣服是我自己選的,它就是這樣穿才好看,所以一聽要合影,我就把衣服拉下來了。」

可是如今的她,不再苛求完美。

在與汪峰一起錄製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時,在所有人面前隨意拿起雞爪剔牙自黑;

對汪峰不時撒嬌,開心的時候完全不顧形象。

有一集汪峰得知章子怡要去零下20度的長白山,買了特別醜陋的滑雪服給她,

大費口舌遊說她一定要帶上,可她軟抵抗,死命拒絕。

這時候的她,成為有破綻和軟肋的女人,或許她心裡更明白,人們不愛完美,不愛掙命,就愛有破綻的女人——完美到每根頭髮絲都好看,只會讓人提防和警覺。

比起緊繃的努力,鬆弛更需要閱歷

有人曾說,一個演員一輩子只要能參演《卧虎藏龍》、《英雄》、《一代宗師》中的任何一部,都足夠自豪一輩子了,而章子怡卻包攬全部。

作為4次上過時代周刊封面的「影響世界100人之一」,她不僅是第一位獲得好萊塢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的華人女演員,也是第一位在好萊塢大片中擔任女主角的華人女演員。

2015年,《名利場》九月號刊登群星紀念大片,她也是唯一一位亞洲面孔,身邊是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凱特·溫斯萊特、斯嘉麗·約翰遜、烏瑪·瑟曼這樣的實力派女演員。

她前兩天還在發微博與網友分享:

「工作一結束,顧不上和哥斯拉說拜拜,穿著這身打扮直接去了拉麵館,腰帶一解,高跟鞋一脫,再不用被禮服束縛再不用只吃四口了」。

而坐在海灘上重看完《卧虎藏龍》,她也感慨:「我覺得這種表演可能也不會再有了」。

走上人生的40歲,她也知道如何讓自己充分放鬆,孩子奴一樣三句話不離女兒醒醒,甚至表示不再刻意規劃未來發展,看一步走一步,會更注重於家庭。

實力、真實和鬆弛,構成了一個女人的必經之路。

也願我們每一位香蜜,都能不再為活出他人眼中的完美,那麼緊繃。有點兒煙火氣的鬆弛,其實挺好的。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40歲的章子怡:大家對我一直有誤解》

HK潮資訊《章子怡談40歲規劃:看重家庭,想讓醒醒讀公立學校,想再生寶寶》

文匯報《章子怡談原生家庭:父母從沒說過的「我愛你」,我每天都要對女兒說》


李筱懿,新女性主義作家、媒體人,「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創始人。著有《情商是什麼》、《在時光中盛開的女子》、《先謀生,再謀愛》、《美女都是狠角色》、《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程翠,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簽約作者,十年電視人,寫作新青年。關注女性成長,喜歡藝術分享。一直在成長的路上與自己較勁,痛並快樂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