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的話太多,很想直接丟照片給照片說故事就好

IMG_1615.JPG

第一天到柬埔寨,我們下飛機的地方是暹粒,他們的機場很小,但是很別緻很可愛,感覺的出想經營觀光產業的用心

IMG_1619.JPG

從領行李的地方往外看,就是很漂亮的造景 

IMG_1625.JPG

我們這次住的是Ta Som Guest House,環境很不錯,簡單大方該有的都有,不過沒有吹風機,要自己帶

 IMG_1636.JPG 

放完行李後,立刻前往這次要去的村落:Spean Thmei 新橋村,發音是斯邊特美

在車上我們喫午餐,是法國麵包塗牛油夾肉,非常好喫。柬埔寨的法國麵包聽說很有名,很可能是被法國人統治過的關係

在前往村落的路上,可以看到一些柬埔寨的生活景象

IMG_1657.JPG

大家都在關心泰國淹水,其實柬埔寨也有淹,但是因為對臺灣影響不大,所以新聞沒有報導

現在還可以看到之前淹水留下的溝槽沿著路

IMG_1665.JPG

柬埔寨只有分雨季和旱季,當雨季來臨,大雨常常是個困擾,因此當地的屋子很多都是高架屋

IMG_1678.JPG 

先到了村長家,拜訪村長,等會兒就要做家訪。總共要訪問六個家庭,因路線不順,所以分兩隊帶開各訪問三個家庭

訪問完後,我們會給他們一包米致謝,畢竟讓我們增長一些視野可能會不小心打擾到他們的生活

IMG_1687.JPG

(將米磨成米粉的工具)

 

我們訪問的內容主要是以「金、木、水、火、土」為中心,金-收入、木-植栽、水-飲水、火-衛生、土-土地利用IMG_1689.JPG

第一個家庭,就在村長家旁邊,是個媽媽為主要受訪者

43歲,有5個小孩,因為房間太小,所以有一些孩子會去其他人家的房間睡

主要的工作是種田,賣稻米是主要收入,也有養雞、鴨為次要收入,2個小孩會幫忙農事,其他的小孩就去讀書

這次淹水淹了2個星期,淹到約膝蓋的高度,因季節關係平均一年會有一次淹水

平時喫的東西是飯+一菜或是飯+湯,沒有多的了,主食就是飯

水源是地下水

小孩到高中上學都是免費,要走3公里,時間約1小時去上學

這個媽媽在我們訪問的時候,是手抱胸,回答也很簡短。讓我很憂心這樣子的訪問會打擾到他們,導致他們不悅

 

第二個家庭,也是我們第二天要去使用他們土地耕種的住家,主要受訪者為爸爸,是那個村子中很想改善環境的男主人,也因此成為我們的配合對象

16歲結婚,自由戀愛娶了當時14歲的老婆,至今3年,生了5個孩子

因踩到地雷而失去了左腳腳掌,政府沒有補助

主要收入為種稻米、玉米,剪頭髮是另外謀生的技術,不過不是常常有人要剪,所以次要收入很不固定

房子都是自己蓋的,天黑了用蠟燭和油燈照明,喫飯和聊天的時候會需要

這個家庭的媽媽抱著孩子笑的很燦爛,男主人感覺有些害羞但是不厭其煩的給我們採訪

 

第三個家庭,主要受訪者是一對夫妻,他們都有回答,也因為是最後一家,所以問題問的多了些

現年31歲,結婚10年了,生了兩個孩子,女孩5歲、男孩8歲

主要收入為種果樹和香蕉,也有種田,不過離住家較遠

他們用果樹來劃分土地界限

平時是在路邊的小攤販購買必需品,不是去市場,也沒去過城市

去年收成的多,但是今年收成的比較差

當地約7、8點就天黑了睡覺休息,4點天亮就起牀工作

平時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是起牀→工作→累了→睡覺

希望小孩可以更好,但是自己都已經有一天沒一天,很難去顧到小孩的生活

之前不同家庭會共用物品,但是常常弄壞了不負責,也不知道是誰弄壞的,所以對於自己物品的所有權觀念很重

喫米飯為主食,米粉為甜點

當地服飾是沙龍,通常衣服也是用傳承的,不太會買新的

農忙時除非必要,不然不會想找鄰居幫忙,因為請別人幫忙要給予回饋(如給錢或是下次幫對方),但是自己都顧不來了,無法回饋,也不會想欠別人

結婚時親朋好友會送一些動物,結婚後會把那些動物給養大當家畜

以前結婚慶祝是一星期,但是現在減少為3天,但是每天都會有活動

通常新婚的地都是父母給的

房子的結構是:屋頂樹葉是乾稻草,牆壁是棕糖樹的葉子

 

以上為家訪的內容,不過詢問另外一組後發現,我們這組問的問題比較輕鬆一些

另外一邊的家人通常是以柴薪維生,一天賺約2美金上下,第一個家庭說一個月只賺2美金,生活很艱難,訪問中就掉淚了

 

他們的道路是紅土色的,尚未整修完所以很顛簸,目前已經有路段在整修了

 IMG_1696.JPG

紅土會飄到道路兩旁的植物上,所以兩旁的植物看起來融入道路中,有點像是鐵生鏽的顏色,若在臺灣應該是很棒的裝置藝術,但是這是在柬埔寨

IMG_1701.JPG

最後來張路邊的牛車做結尾吧!

IMG_1705.JP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