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子弒母案的嫌犯吳謝宇終於被抓住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立刻提起了曾關注過或剛剛聽說這個案子的人的神經,這個話題也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一,相關討論絡繹不絕。

吳謝宇,這個有着“天才”、“學霸”等光環的優秀青年,曾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進福州一中,在2012年又被北大提前錄取,大一還曾獲得北京大學三好學生的榮譽,大二又獲得北京大學廖凱原獎學金,要培養出這麼一個優秀的人,可見他的家人在背後付出了多少心血和精力,可是,這麼一個優秀的人,沒有把他的高智商用於回報社會,而是設計了一個完美的犯罪過程,將愛他的母親謝天琴殺害了。

吳謝宇弒母的過程網上都可以查得到,這裏不多贅述,而吳謝宇弒母的動機,目前案件還未完全調查清楚尚且不明,但不管怎麼說,吳謝宇和母親謝天琴之間,一定是存在矛盾的,可什麼樣的矛盾能讓他殺了自己的母親?難道不能雙方心平氣和的說一說,共同解決嗎?

我們都不是當事人,不清楚當時發生的事,但從吳謝宇弒母這個案件來看回現實,類似謝天琴一樣盼子成龍的母親比比皆是,可是,母愛也是需要適度的,過了度,這樣的母愛不僅會毀掉我們的孩子,也會把我們逼上絕路。

北大學子弒母案:有一種母愛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新聞 第1張

1、有一種母愛叫,孩子還小,長大就好

生活中,我們或許都有遇到過和孩子出現摩擦的情況,如果孩子的家長在場,懂事理的家長會教育自己的孩子對和錯,也會教育孩子為自己的錯負責,可是,也存在這樣的家長,生怕孩子吃虧受委屈,忙不迭的為孩子犯的錯開脫:“孩子小不懂事”、“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不就一點小事嘛,孩子又不是故意的”、“你這麼大人別和一個孩子計較”……類似這樣的話是不是很熟悉?看起來家長是維護、愛護孩子,可是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家長一味為孩子犯的錯開脫,他們就會逐漸模糊是非對錯,慢慢的,他們學會逃避責任,不懂承擔,甚至犯了錯依然理直氣壯,成了永遠長不大的“孩子”,最終釀成惡果,而這樣的後果,都是家長一力促成的。

北大學子弒母案:有一種母愛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新聞 第2張

2、有一種母愛叫,我都是為你好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幹預無處不在,當然,家長是愛我們的,才會勞心勞力的為我們着想,為我們奔波。可是,不是所有的幹預都是我們所能接受的,相信很多人的成長過程中聽家長說過很多次的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你好”。家長對孩子當然是好,可不是所有的好,都是對的。好不好,孩子們是有自己的判斷的,可有些家長認為孩子不懂,太過幼稚,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要求強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替孩子去做決定。這樣的“為你好”實在讓人承受不起,而在這種溫柔“壓迫”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患上抑鬱,甚至心理扭曲,做出一些喪心病狂的事情,所以家長們,如果是真的為孩子好,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你們的孩子,他們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幼稚,他們懂得自己想要什麼。

北大學子弒母案:有一種母愛正在毀掉我們的孩子 新聞 第3張

3、有一種母愛叫,你只管讀書,其他的媽媽幫你料理好

看過太多陪讀媽媽的新聞,在為她們感到辛苦的同時,也為她們的選擇感到擔憂。不可否認,中國的家長很看重成績,和中國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但是,教育的體現僅僅在成績上嗎?除了書面上的成績,我們的孩子不應該更注重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良好的人品嗎?可是有太多的家長不懂,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就是讀好書,其他的一切不用他們操心,大到為人處世,小到生活習慣,家長都幫他們料理了,他們就像讀書的機器,除了會讀書,一無是處。可是,把書讀好了又能怎麼樣呢,孩子們最終都要走向社會的,讀書厲害不等於能力強,在社會上挫折那麼多,只會讀書的孩子一向對自己的成績感到驕傲,而在社會上碰壁了,挫敗感撲面而來,孩子們能承受得住嗎?如果承受不住,他們會怎麼做呢?這恰恰是很多家長只重視成績而忽略的問題,我們的孩子驕傲又脆弱,只因為我們要求的,太單一了。不讓孩子自己去闖,他們怎麼能靠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立足呢。

“北大學子弒母案”讓人憤怒、讓人唏噓,可冷靜下來以後,我們也該反思,我們愛對孩子了嗎?希望這樣的案件是最後一例,也希望我們的家長,能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得到孩子由衷的敬佩和愛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