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市裡工作的朋友聊天,才知道原來市直機關的工作人員每個月都有300元的加班補助,剛開始,我以為是假的,後來又問了下市直機關其他單位的,說確實有這個錢,知曉這個事情後,我首先是一臉茫然,因為在基層從未聽說有這麼一回事;其次是滿頭霧水,為什麼上面有,基層卻沒有;最後是陷入沉思,因為基層沒有很正常。

每當中央出來好的政策以後,省、市往往執行的很堅決,因為有權有錢;而基層往往是滯後的,一方面是因為沒錢沒資源,基層只能等,等上面給錢給權給資源;另一方面在上面都沒有開展前,基層要是先開展了,搞好萬事大吉,搞不好還的背鍋,擔著被上級督查問責的風險。就這樣,基層的現實處境和位置,往往造成了上面的政策是一回事,實際上底下執行又是另一碼事。所以,聽到這樣的的事情,我想了想之後,開始覺得不平衡、不公平,後來反而感覺到沒必要驚訝,這不是很正常麼,基層不總是這樣麼,所以安安心心的呆在基層幹活就行了,上面再怎麼風風火火,底下也是一潭死水。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政策執行的好不好,主要看基層落實的怎麼樣」。但是基層怎麼落實?這個問題,不是一句話、一個文件、一次會議就能解決的,需要資源配套,包括人力資源、資金資源、制度資源和權力資源等。

我一直在想,中央的好政策怎麼才能在基層落實好?那就是政策的落實一定伴隨著資源的配套,因為任何的政策落實或是資源的分配、或是資源的消耗、或是資源的投入。比如,出臺激勵幹部擔當作為的文件,必須得拿出實際的措施,如上升渠道(位置資源)、物質激勵(金錢資源)等;出臺改善鄉鎮幹部住宿條件,提供鄉鎮周轉房等政策,為什麼會往往流於形式,完成於文件?因為鄉鎮本來辦公條件就緊張,實在無法提供周轉房,而且在上級部門沒有資源投入的狀況下,上級只會動不動問責於下面,下面也只好完成於文件上。

所以,政策的落地實施必須要有資源的進入,才能落地有聲,有實際的效果,如果僅僅出臺文件,沒有資源反而陷入了空喊口號的怪圈,這也就是為什麼基層幹部對中央的好政策往往只有三分鐘熱度,剛出來時是希望,是盼望,是深深感受到了中央對基層的重視,過一段時間後,文件就成了文件了,嘴上轟轟烈烈,精神上上熱情高漲,可是身體卻很誠實,還是一如既往,於是很快熱度降下來了,涼了之後就無人問津了。

近段時間以來,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央對基層的重視,連續發文,並伴隨著政策的配套和實際的行動,中央指出:對基層幹部既要嚴管,又要厚愛,嚴管就是厚愛。作為基層幹部,我相信,也必須相信,中央的好政策肯定會伴隨著好的資源配套,讓基層幹部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