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產品結構設計,都應在品質至上的基礎上,以簡單實用、生產(裝配)容易、符合客戶要求為主。分件及裝配,先從生產角度構思。儘可能減少生產工序及零件,以提高生產量降低成本,提升其市場竟爭力。本文就家電產品結構設計相關的注意事項整理分享。

相關文章推薦:家電產品結構設計注意事項

固定零件裝配間隙

  • 小零件如LED導光拄、小鏡片、裝飾件裝配間隙單邊為0.05mm或0.07mm。稍大的因收縮和變形不同單邊為0.10mm或0.15mm。
  • 尺寸比較大的零件收縮和變形也大, 裝配間隙單邊可加大為0.30mm~0.50mm。
  • 尺寸不大的硅膠或橡膠零件可設計為零配合,如USB座橡膠蓋。

螺絲柱

  • 產品裝配和模具加工中要求精度較高,其座標位置儘可能的設計為整數,有難度也應精確到0.50(如51.50或49.50)。方便易記減少失誤。
  • 螺絲柱的大小在整套產品中盡量避免太多不同尺寸,以求生產、裝配、螺絲採購的方便和系統性。
  • 螺絲柱不宜太高,太高會降低強度。旁邊可以加加強筋(火箭腳)來加大強度,也可以通過加高螺絲頭沉臺來降低螺絲柱高度。
  • 螺絲柱加強筋(火箭腳)高度不應與螺絲柱面相平,通常是為螺絲柱的0.9。
  • 離殼邊較近的螺絲柱加筋與壁相連起來,目的是加強支柱的強度及使膠料流動更順暢。
  • 孔加倒斜角,螺絲頭沉臺加圍筋。
  • 通常螺絲柱的外徑是內徑的兩倍。但如果這種方式螺絲柱壁厚等於或超過膠料厚度而在表面產生縮水紋及高成型應力。則螺絲柱的厚度應為膠料厚度的50-70%。如因此螺絲柱不能提供足夠強度,可以加加強筋,若柱位置接近邊壁,則可用一條肋骨將邊壁和柱相互連接來達到加強的效果。
  • 絲頭孔如果較深螺絲頭孔應儘可能的加大以方便螺絲刀的操作。
  • A類產品常用螺絲為1.0~2.0 。B類產品常用螺絲為1.7~3.0。

    C類產品常用螺絲為2.6~4.0 。

  • 螺絲柱儘可能的避免靠邊,靠邊柱容易造成表面縮水。

螺絲蓋

  • 螺絲蓋要求做段差來定位高度如圖10-1。
  • 避免用大面配合如圖10-1上面段有0.05的間隙。 盡量用筋骨做局部零配合,如圖零配合面。裝入口要加C角作安裝導入。
  • 如果外表面是弧面必須有防呆設計。
  • 表面必須有拆卸槽。
  • 螺絲蓋的總高度不宜過高,通常是其直徑的1.5倍。

卡扣

  • 卡扣的設計主要是用在零件間的連接或組合,扣位的組合部份在生產成品的時候同時成型,裝配時無須配合其他如螺絲、介子等緊鎖配件,只要需組合的兩邊扣位互相配合扣上即可,提供了一種不但方便快捷而且經濟的產品裝配方法。
  • 按功能來區分,扣位的設計可分為成永久型和可拆卸型兩種。永久型扣位的設計方便裝上但不容易拆下,可拆卸型扣位的設計則裝上、拆下均十分方便。可拆卸型扣位的勾形伸出部份附有適當的導入角及導出角方便扣上及分離的動作,如滑動式的電池門扣。永久型的扣位則只有導入角而沒有導出角的設計,所以一經扣上,相接部份即形成自我鎖上的狀態,不容易拆下。這是最常用的一些如組合卡扣。卡扣效果完全取決於塑膠的彈性,設計中特別注意其強度和變形量。
  • 卡扣的根部要加圓角以減少應力的集中,防止斷裂。
  • 卡扣常用的扣合量A類產品扣合量為0.5~0.8 ,預留加膠0.2以上。B類產品裝飾線為0.8~1.2 。預留加膠0.5以上。
  • 扣位的設計時考慮斜頂的寬度和行程是否足夠。(寬度5.0以上,行程6.0以上。)
  • 卡扣的常用設計數據(A類產品):

    ①:公扣厚度,0.8以上,注意彈力和縮水。

    ②:公扣直身邊,0.5以上。③:公扣掛鉤高度,1.5以上,如有空間盡量做強。④:母扣掛鉤高度,1.2以上。

    如果公扣較高或強度不夠可加加強筋。公母扣必須要加導入C角。

⑤:公母扣間隙,0.15以上。

⑥:公母扣扣合間隙,0.05~0.10。

⑦:母扣預留加膠空間,0.2以上,如有空間盡量加大。

⑧:母扣扣合量,0.6以上。

⑨:公母扣避空空間,如有空間盡量加大

加強筋

  • 加強筋在塑膠部件上是不可或缺的功能部份,加強筋有效地增加產品的剛性和強度而無需大幅增加產品切面面積。對一些經常受到壓力、扭力、彎曲的塑膠產品尤其適用。此外,加強筋更可充當內部流道,有助模腔充填,對幫助塑料流入部件的支節部份很大的作用
  • 加強筋設計過厚產品表面容易產生縮水紋、變形撓曲等問題。加強筋厚度通常是相交的膠料壁厚的60%以下。在一些非決定性的表面肋骨厚度可最多到70%。
  • 如果加強筋沒連著外壁則高度不應高於膠料厚的三倍,如果太高應加輔助加強筋(如下圖)。當超過兩條加強筋的時侯,加強筋之間的距離儘可能大於於膠料厚度的兩倍。
  • 在設計時應考慮到塑件的整體強度,在壁厚較弱或受外力的區域應加強筋來增加其強度。
  • 塑件上儘可能不要做太多的穿孔,如因結構的需要的穿孔,可以在孔的周邊加加強筋以加強塑件的強度。

電池箱

  • 電池與電池之間一定要有塑膠壁定位分隔。
  • 電池箱必須使用最大的電池尺寸。
  • 因為只有平均料厚的電池門是非常單薄。所以儘可能的加上加強筋作強化作用。
  • 電池門在外觀許可時,應加上美工槽。
  • 如電池門的位置是在產品的中央,而且在電池門的四周沒有凹坑的時候。必須加上手指位,作方便開啟電池門之用。
  • 當完成電池門與電池箱的設計後,必須進行電池門的模擬裝配過程,檢查安裝過程是否干涉。

常用塑膠產品最小壁厚及常用壁厚推薦值

[責任編輯]:一加一學院·思琪

版權聲明:

本文由一加一學院原創整理編輯,版權均為「一加一學院」獨家所有,其他媒體轉載請註明出處,並添加源鏈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