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將商業行為與是否愛國綁定

投票是個商業決策,每家公司當然都可以做出更有利於公司利益的選擇,哪怕選擇的標準制定者不是本國企業。

現在如此多的人不待見聯想,是有原因的:

1) 雙重標準:在投票問題上說商業決定無國界,但在國內售賣東西時卻很喜歡用用民族企業標榜自己。

2) 區別對待:相同的產品,美國的原材料更好,價格更便宜、服務也更好。從中國走出去的企業,卻讓中國的消費者做冤大頭,實在不厚道。

2. 公開信適得其反

公開信中只提及了一次投票情況,但實際上總共有三次投票。互聯網時代,獲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也很便捷,這樣避重就輕的公開信難以讓人信服。

打擊面太廣,批評聯想的人,很多都是普通的消費者,聯想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對立面,有什麼好處呢?

扣大帽子、喊口號、義憤填膺的文風放在上個世紀可能有效果,可現在這樣風格的公開信不合時宜。

公開信發出以後,引起了更大的公憤,現在聯想只得淡化處理。

3. 柳傳志朋友圈中評論、點贊的朋友感覺自己被出賣了

柳傳志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了這份公開信,聯想公關把柳傳志朋友對這封公開信的評論、點贊變成了一份聯名支持名單,發通稿廣為傳播。估計上了名單的人都會感覺自己被出賣了,無端被捲入一場紛爭,而且站到了網民的對立面,以後商界大佬、知名人士大概再在朋友圈評論點贊都會特別慎重了。

我是【職業諮詢顧問陳凱】,如果覺得我的回答不錯,歡迎點贊、評論或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用智慧成就快樂工作!


柳傳志他們還不明白什麼是族類和族群的代入感現象。且這封公開信在繼續加強與這種代入感的對立情緒,把對方推向更激烈的對抗。與之前楊元慶的「愛國」與「技術標準有無國界」的微博之議都是繼續在火上澆油。只會激起更多不滿情緒。

聯想兩年前的關於技術標準的投票行為,其做法,如果作為一個追求不高的一個影響面不大的公司,在以商言商的市場競爭中,其行為完全符合其公司最大利益,沒有任何人會對其非議。公司的市場競爭就是這麼殘酷,我為我公司謀最大利益,儘可能打擊市場競爭對手,這很正常。

但是,做到全國行業里排行靠前的有影響力規模的大公司就不同,這個公司在很多時候的行為,無論他願不願意,並不僅僅代表著自己公司的利益。

如果今天的華為公司市場形象、商譽和民眾口碑有問題,或者犯了大眾之惡,站在了國民情緒的對立面,那麼,聯想的投票行為就是一個英明的有先見之明的大快人心的在國民心目中很加分的行為。但是,偏偏華為正在其主攻方向攻城拔寨,在市場上呼風喚雨,其產品深得民心,國人看到華為的代入感很強!華為的產品讓國人為之自豪!現在又屢屢傳出美國等一些西方國家想通過貿易戰手段打壓以華為為代表的中國一些民族品牌。所以,聯想才一下子陷入被動。

聯想人覺得自己的商業行為完全沒問題,現打電話與華為老總任正非溝通,任正非能說什麼?從生意和市場競爭角度,對方當然沒問題!聯想有什麼責任替你華為的未來利益著想?投票前你華為有這麼大利益為什麼不主動找聯想來談談其中的生意?

早幾年,華為未必是聯想的需要仰視的仰望者。現在,市場形勢不同了。現在華為品牌如日中天,在美國貿易戰的重點追剿名單之列更加強了國人的代入感,在中國是民族高科技公司品牌的佼佼者,已成了民族的驕傲。

國人對華為的代入感情感邏輯和代入路徑是非常清晰的。把這種代入感推向敵對,宣布對方有不良企圖,只會將事情弄得更糟。

聯想近期應該尋找和挖掘自己的民族情感代入點和代入機會,不應在兩年前的投票事上過多纏糾。明眼人都很清楚,聯想做了市場上怎樣的行為。

聯想急需要抓好一切近期突發事件的機遇,站在國人的情感一方,做出點讓中國人感到自豪的行動來!


聯想的事咱們從頭聊一聊好嗎……

聯想的起家還是相當早的。 當時,我們家看的還是12寸黑白大彩電。看不懂了吧,我告訴你就是黑白大彩電。電視是12寸黑白的,但是,在1985年左右吧,有一件高科技產品,就是像醫院看骨折拍片的那個片子,但這個高科技的片子不是黑白的,是五顏六色的,然後大家買回去,罩到電視上,當彩電看。驚不驚喜?

大約在那個年代就有聯想了,而且播著那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廣告: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

咱這平民百姓也不知道聯想是幹啥的,也不知道失去聯想究竟能怎樣,反正電視里天天播,那可是中央1啊,就那一個台。

聯想在那個年代上路,可以說正趕上時代的潮流,而且以柳傳志的出身,也肯定是有一定的人脈,政治資源的,所以,起家也是順風順水。

進入90年代,個人電腦開始普及,那時候組裝一台電腦是掙一台電腦的。沒3萬塊錢,裝什麼電腦。應該就是在這個時期,聯想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但那時候他在國內還不是一家獨大,與聯想差不多的IT企業很多,比較著名的有金長城,清華同方......

大約在98年前後,隨著國家實力的進步,國內的民族熱情也是開始高漲。當時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在打民族牌,都是拿中國人買中國企業的產品當宣傳,尤其是金長城,他本身的名字就帶個中華民族的代表符號。但有一個企業例外,就是聯想。

聯想當時是死活不打民族牌。我看著都替他著急,因為打民族牌的企業當時確實收到了豐厚的回報。當時感覺聯想咋這麼傻呢,這等於撿錢一樣啊。 但是三年之後,聯想的遠見就開始顯現出來了,這些打民族牌的企業開始一個個的消失,最後,在國內,電腦銷售企業只剩下一個聯想。

因為隨著國家的開放程度越來越大,打民族牌的企業被封死在國內。聯想由於沒有民族背景,他在跟國外的交流,購買核心零件或者壓根就是收購歐美品牌是一路暢通的。如果換了金長城去購買IBM PC後者MOTO,那是不可能的,人家直接卡死你。

聯想的不愛國,是有歷史的,而且他也是靠這個崛起的,他走的是國際范。 現在很多人抨擊柳傳志,這不對,在老柳的年代,聯想是相當不錯的,產品我用過,非常好。而且當時他也有不少創新,比如說一體機,聯想雙飛輪。唉,這個聯想雙飛輪太棒了,就是一個小主板,上面有兩個CPU插槽,上面安兩塊CPU,再把這小板子插到主板的CPU介面上,直接電腦就是雙CPU。

聯想的衰落就是始於楊元慶。柳傳志能力有,但終究還是時勢造英雄,他就是趕上了好時機,所以打下了聯想厚實的基礎。但他選的這個接班人,太,太,太保守了。一看老柳就是想找個穩當人,保住自己這點家業。

柳傳志選了保守的楊元慶,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聯想,失去了聯想。從那以後,聯想是一步步的走向沉淪,走向醜陋,再也沒有過亮點。

聯想,有沒有錢?有。有沒有潛力?有。他有沒有實力開發出一款特別漂亮,特別新穎,特別拉風的產品?他絕對是有這個實力的。但這麼多年,聯想的產品說好聽點是保守,老土,說難聽點就是難看,噁心。 為什麼?

因為他已經失去聯想了。一個沒有夢想的聯想,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聯想,一個沒有銳氣鋒芒的聯想。一個老態龍鐘的聯想,一個醜陋的聯想。 楊元慶有沒有這個資源說:咱們聯想,埋頭拼搏兩年,做出一款世界上最漂亮的手機?他有這個資源,但他不敢說,甚至是不敢想,他壓根就沒有這個雄心壯志。

我這幾年快得強迫症了,看著電腦上一堆的線就難受,特別想買台一體機。而我用的軟體很雜,還不能用蘋果,所以只能在聯想,惠普,戴爾這些品牌里挑。真的,我就不理解,他們咋就能把機器做的那麼難看。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聯想的一體機,中低端的,配置都是落後時代3年的,然後丑到爆。而但凡能湊合的,他都死貴死貴的。聯想高端的一體機比蘋果貴,即便配置還不如人家。

咱不說別的,蘋果一體機的配置,外形擺在那,你抄一個也行吧?就不,咋難看咋做。 這企業,沒有夢想。

近期,聯想的是非開始增多。首先是被人家踢出科技指數,網路上遭到大家嘲諷。這兩天又因為5G投票的事,被網友們罵的狗血淋頭,這次終於被扣上了漢奸的帽子。

其實我個人覺得聯想投5G票這件事還應該是正常操作,但問題是為什麼大家這麼不聽解釋,不分青紅皂白的就開始噴聯想。我最開始想說這是聯想的人設崩塌,但想想也不對,聯想啥時候有過人設啊。目前充其量是牆倒眾人推,破鼓眾人錘。

最近這十年,網路發展迅速,網路經濟,粉絲經濟在急劇膨脹。而聯想是沒抓住這個潮流的。各個企業都在努力經營自己的人設,蘋果有粉絲,小米有米粉,華為也有花粉,連鎚子都有粉絲,醉了。大家都在努力塑造自己在網路上的形象。但聯想沒有,你聽說過聯想粉嗎?誰在網上喊,我是聯粉,這是不是得當精神病處理?

我現在有將近13000的粉絲,我都有勇氣跟聯想PK一下。 聯想為什麼不經營自己的形象,為什麼不圈粉?他沒興趣。他考慮的還是1996年的事情,我裝一台電腦,成本5000,賣給你1萬,我掙5000。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我收錢,你拿貨走人,然後我等下一個買主。

聯想這次被當漢奸罵,實際上就是他長期無視國內用戶種下的惡果。你沒興趣在意大家的感受,大家也慢慢的開始討厭你。聯想這次投票挨罵,其實他也出來解釋過,但大家不聽,就罵你是漢奸。為什麼?因為我們討厭你,我們就希望你是漢奸,所以我們不聽你解釋。

聯想走到今天,楊元慶是難辭其咎的,但是,柳傳志是必須挺他的,因為他是柳傳志親自挑的接班人,說楊元慶不行,就是在說老柳犯了致命的錯誤,目前,他倆是一根繩上兩頭的螞蚱。柳傳志自己釀的苦酒還得自己喝。

聯想確實是已經走上了一個長期的下降通道,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實力還是有一些,老百姓是已經拋棄他了,但政府,企業,學校,銀行的採購還是會支撐一段時間的。


最近,聯想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來只是因為兩年前的一次投票,現在已經被普及得全民皆知了,讓柳傳志老先生都忍受不了,專門出來怒懟所謂謠言。但是網友顯然不買賬,仍然寫出了更為深刻的文章,直指聯想多年來的戰略錯誤問題。

其實聯想這次被全民狂懟,直接的原因是這次美國制裁中興的事件,因為美國對中興的制裁,大家才發現中國對晶元問題的嚴重依賴外國的現狀,但網友追根溯源,則能追查到中國人放棄自主研發的過程原來是在聯想柳傳志和倪光南之爭的那個時候。

中華民族是會覺醒的,網友在怒懟聯想的時候,呈現出的是一種痛心,希望國家變得更好一點,希望國家變得更堅強一點,從這一點來說,無論過去走了怎樣的彎路,其實聯想現在轉型還來得及。相信聯想如果能夠順應民意,也許這家公司還會繼續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

但我們看到,是柳傳志先生親自撰文反擊,其反擊的對象和目標都不清楚,訴求也很不明白,只說要打響聯想名譽保衛戰。實際上看柳傳志的文章,實在是想不明白他會有何種招數,還處在徵集意見的階段。

這幾天,聯想一直在風口浪尖上,公關人員到處刪帖滅火,撒了這許多錢,想必又沒有經費去搞研發了。

華為、小米、阿里、騰訊,人家有出色的產品,其次人家能盈利,沒有吃國家補貼,為國家納稅,最後人家還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做到這些,不管曾經犯過什麼錯,在我心裡都是優秀的企業。

聯想作為一個中科院控股36%的企業,一個靠國家輸血打造的世界五百強科技企業,一沒有出色的產品,二沒有獨立自主的技術,三還沒有盈利能力,四對本國消費者百般盤剝,一心媚外,還總是以「國貨」、「民族企業」自居,這樣欺世盜名的企業,如果不罵兩句,那麼我才是真正的良心不安。

中美貿易戰期間,忽然被爆出兩年前,在3GPP舉辦的有關5G標準的86次會議上,有關數據碼(長碼+短碼)的方案投票,聯想投了華為的反對票,投了高通的贊成票,而且是唯一這麼乾的中國本土企業。

特別是在關鍵的L+P方案投票的時候,華為擁有很強的競爭力,國內幾乎所有的參會企業,包括中興、小米、OPPO、VIVO、酷派、努比亞,甚至連台灣地區的聯發科,都選擇站隊華為,然而只有聯想,在大陸企業和台灣企業團結一致的時候,它選擇了站隊高通。這就導致雙方勢均力敵,爭論不休,華為未能取得短碼話語權,長碼歸高通所有,其他的87次會議再議。

87次會議上,在數據碼方案中,華為以微弱的劣勢輸掉了短碼的話語權,這一次聯想投了華為短碼方案,但因為權重的問題,華為最後還是未能拿下數據碼短碼方案。

但無論聯想如何辯解,他們都無法掩蓋86次會議上長短碼都投給高通,而給華為投反對票的事實,因為那才是聯想最本能的選擇。

也就是說,在最關鍵的5G數據碼方面,無論長碼還是短碼,華為都輸了,高通一家壟斷5G數據碼,這裡面有聯想的一份功勞,雖然不是決定性的。

2G/3G時代無線通信的核心專利一直被高通所掌控,高通這次再次依靠LDPC先掌握了5G時代話語權。華為用Polar來應戰並非僅僅為了專利,而是爭奪話語權,擺脫一直以來中國公司跟隨者的形象。然而這次,依舊輸掉了數據碼的話語權。這個後果是什麼?舉個例子,以後我們每買一台5G手機,哪怕只是千元機,都要給高通幾十元的專利費,高通每年什麼都不幹,就能從我們這裡拿走幾百億。

前不久,聯想楊元慶怒噴我們這些網友,說我們拿愛國和民族主義綁架聯想:

我怎麼記得聯想是一家最喜歡打「愛國牌」,自稱「民族企業」的公司啊?拿愛國做營銷手段,不正是聯想最擅長的手法嗎?

華為2017年研發投入已達900億,而聯想十年研發投入加起來也就44億,不到人家一年投入的零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華為能夠做出P20這樣全球消費者都喊好的手機,為什麼華為P系列和mate系列能暢銷全世界,為什麼華為通信設備業務能夠佔全球近二分之一的原因。

而且聯想在17年9月18號台灣地區官網上還有日本國旗什麼的,這叫愛國嗎?


您好!

不是評價,個人觀點。任何說法,先了解事實經過,再做發言,學會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思考,人云亦云。

最近,網路瘋傳聯想關於5G標準投票相關言論,發展到其他領域,對聯想影響非常大。以至於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先生親自發文,表達觀點力挺楊元慶和聯想。

相關知識

1、一個組織。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是一個成立於1998年12月的標準化組織,旨在為通信系統制定全球適用技術規範和技術報告,各個國家和企業主導的方案想列入5G標準,需要組織內成員表決通過。

2、兩次會議。

3、兩個碼。長碼和短碼。

4、三個場景。主要是5G標準的3個場景,本次涉及到的主要是在第一個場景中,eMBB。

5、三大編碼競選

回顧

把這些背景知識串聯起來了解此次事件過程。

5G標準方案確定一共開了兩次會議,第一次會議上,聯想把票投給了高通,給華為投了棄權(反對)票,最終會議決定數據信道編碼(長碼+短碼)使用高通(美國)主推的LDPC方案。

第二次會議上,針對短碼,聯想,包括其旗下的摩托羅拉支持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投了贊成票。華為主導的Polar Code方案成為5G控制信道eMBB場景編碼的最終解決方案。

利益

這次確定的標準,勝出方將擁有更多的專利權,其他廠商使用,需要付高額的專利費用。

公開信分析

1、此次事件,聯想創始人能發文,說明對聯想的影響相當大,尤其是聯想企業名片

2、信中表述有所隱瞞,只提了第二次會議的投票事件,也就是投贊成票的事情,而沒有說第一次會議中,投棄權(反對)票的內容

3、利益問題的闡述中,聯想企業自身利益帶有偏頗,國家利益更經不起推敲,只有行業利益稍微可以過關,畢竟技術是全世界的。

  • 聯想在國內與華為有競爭,但是都是中國企業,就像一個家裡的兄弟情深,對於國外的企業競爭應該是一條心,一致對外,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聯想沒有這樣,反而在國際上,華為需要支持的時候,站到了競爭方,犯了不可原諒的錯誤,不知道這樣對聯想有什麼好處?

  • 對於國家而言,華為拿到專利權是一件幸事。不僅可以提升名族企業的聲望,也可以提升我國在國際上,國際通信行業的知名度,更實惠的是每年可以收取高額的專利費,給國家創造稅收,為人民謀福利。我想聯想,聯想的員工,也會間接獲得利益。

  • 一個家裡的兄弟兩個,家長不會偏袒任何一個,關鍵時刻不會坐視不管,如果拿到專利權,聯想也會有收益,起碼專利費打折或者免收也不是不無可能的。

  • 在中國科技界,這些年華為的發展把聯想拋在腦後,這就是企業領導智慧的比拼,單從這一點,聯想就輸了。給任總打電話更是多此一舉

4、轉移視線,把問題引向推出事件的人的初衷。這樣更不好,就事論事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不要引申其他問題,與其懷疑說事的人,不如用強有力的證據和知識科學完整的解釋事件經過。

5、不是給員工打氣就可以解決問題,而是要讓員工強大,聯想強大,憑藉智慧和力量來面對事件,解決問題。

作為國人,真心希望聯想好,中國企業強,但是聯想能證明給國人嗎?

希望大家在評論區反饋和交流,順手轉發。我是高工,關注可以找到我哦。


作為產品在美國定價一貫比中國低的美帝良心,這段時間陷入了強力的輿論風波。兩年前關於5G標準的投票,聯想在短碼方面基於公司利益站隊了高通,絲毫不顧國家利益,如今引起了民眾的強烈不滿。

隨著事情愈演愈烈,柳傳志老先生出山了,在微信公眾號發表了一篇轟轟烈烈的回應書。整篇回應書,我只看到兩個點,一、聯想是愛國的,二、聯想完全沒做錯。我以前很喜歡柳老先生的,可是現在那種感覺沒有那麼強烈了。

好一個老先生,真是老江湖。一篇回應書,直接將聯想標榜為民族企業,站在了道德制高點,抨擊所有對這件事持不同看法的普通民眾是分裂分子,好一個老油條。

有些話,並不是聽起來義正言辭就是真的,這篇回應書亦不例外。柳老說,他打電話給了任正非,任總說聯想投票沒問題。我的天,別人能說有問題嗎?能像某些企業一樣開始罵街嘛?一眼看出不同企業的風度。

對於聯想那麼大的企業,無時無刻不代表國家形象,不代表民族利益。5G是國家戰略,不是華為一家的事啊,聯想你的根在中國啊!!!


聯想平時的作為,導致了網民對聯想的集體討伐。

一件兩年前的事情被扒出來,引起了討論熱潮。在科技企業里還是很少見的。

這些年聯想為什麼一次又一次的,站在網民討伐的風口浪尖?和聯想的發展模式分不開,聯想一直自詡是五百強的科技公司,中國科技企業的領頭羊,楊元慶頻繁參加高端論壇,和馬雲、馬化騰做到一起。

現實是,聯想處在夕陽產業里,PC銷量每年下滑,聯想發展了三十多年,也沒掌握一樣核心技術。一直靠購買國外高端零件,組裝自己的產品。如果放到平時,聯想這樣的日子還能繼續過,夕陽產業,也沒人進入和他競爭。

正巧中興被美國制裁,直接導致中興休克,這讓網民覺醒到,沒有核心技術,不止是花錢的問題,還有可能別人不賣給你。

這時有人扒出聯想5G投票,在網上快速發酵。這個問題剛開始有熱度時,聯想的所謂闢謠聲明,並沒有解釋網民的顧慮,反而印證了一些傳言。

直到柳傳志出來發聲明,網民的怒火已經點燃,靠著不明不白的聲明,很難說服網民,就是一些大佬幫腔也不好使。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這一切的根源,就是聯想把網民的心失完了,平時對網民的不滿,聯想總是愛搭不理。等爆發了,你又說有人故意污衊聯想。我看污衊聯想的人就是你和楊元慶。平時高高在上,網民喊打了,才想起你是中國公司。

如果可以,請點一個贊,謝謝你對我付出的肯定,歡迎關注我


有話題必有槽眼

關於聯想的一些事情,前後也已經很多天了。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最終會持續多久?還會有多少人參與進來?都是未知數!不過槽眼覺得,在當前的節骨眼上(中美貿易戰激烈談判之時)這件事絕對是不可能很平靜的結束。因為咱們的中興還被別人掐著脖子,奄奄一息!廣大網民的憤怒,一方面是對美國政府不按規則而單方面採取行動的一種憤慨。一方面則是對國內民族企業在技術上的受制於人而露出的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感。

改革開放以後,國內由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由於國內龐大的需求量,使得大量的企業如同雨後春筍。可以說當時的各個企業都完成了資金積累,之後呢?又有多少企業真正意義上的往研發上下功夫?華為之所以被國人所推崇,那是華為下苦功夫一點一點拼出來的,在國外有人提起華為,我們都是很自豪的。而且華為對市場的尊重程度要超過任何一家企業。市場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

我仔細的看了柳傳志先生的公開信。裡面確實是動之一情,曉之大義。但是我還是不太明白,聯想究竟要捍衛什麼?在當前的這麼一個市場經濟中,一個企業所有的榮譽都是市場賦予的。如果市場對一個企業產生質疑,那麼這家企業還能立足於市場?同時作為一個有格局的企業家,在面對企業被市場質疑時是不是應該拿出最誠懇的態度,而非反「扣帽子」。

聯想自成立至今,已有35年。成立之初時,還能開發出聯想漢卡。現在呢?網民了解聯想最多的就是「收購摩托羅拉」,「一億年薪」,「貼牌加工」等等。柳總,聯想到底怎麼啦?如果聯想沒有問題的話,為什麼聯想在5月份被踢出恆指成分股?聯想的凈利潤不是很多(2016年——2017年的凈利潤只有5.3億美元),而楊總拿著那麼高的年薪真的合適嗎?柳總,在你的公開信發出後,眾多的商業大佬紛紛力挺,你確定是件好事嗎?


圍繞聯想在5G標準投票中「站隊高通」問題的爭議持續發酵。作為一個曾經使用過聯想手機、正在使用華為手機和聯想電腦的一名普通「吃瓜群眾」,免不了也想發發自己的感慨。

1. 關於柳傳志的聲明

作為中國IT業精英和先驅,作為享有國家聲譽的企業領袖,柳公首先要做的就是澄清事實,以事實說話、以理服人。如果真的有陰謀,那麼請拿起法律武器,懲罰那些造謠生事者,還聯想以清白。

2. 關於投票站隊的問題

作為一名「吃瓜群眾」,我實在看不清楚聯想5G投票「醜聞」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但是有一個問題必須弄清楚,就是爆料中所說聯想最初把票投給了高通而非華為,是不是事實?如果不是,也請聯想直接訴諸法律!

3. 聯想到底有顆什麼「芯」

如果爆料所說是事實,那就真的要思考一下,聯想到底為什麼這麼做!

誠然,聯想可以說「技術無國界」,但試問: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在技術問題上,是不是也這麼「大公無私」、充滿「國際主義精神」?這麼多年來,他們不是一直在對中國搞技術封鎖嗎?中興的教訓近在眼前啊!

另外,24票對27票,華為在標準投票中輸得並不難看,這也客觀說明華為的技術已經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即使聯想把票投給華為,從技術層面來說也完全過得去。

4. 換手機可能繼續選華為

幾年前,我也曾經用過聯想手機,雖然最初也很心儀華為的一款,但由於經濟原因而放棄了。但那個時候,也並不覺得聯想手機有多差。我正在使用的手機是華為的,身邊很多朋友也選擇華為。

此外,從有第一台筆記本起,我就一直選用聯想的產品,感覺性能穩定,物有所值。我不是什麼精英人士,沒什麼隱私可以保護,因此聯想有顆什麼「芯」對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

但是,如果真如網上所說,聯想是「精美大本營」,那國家就該引起重視,原因不言自明。

5. 期待真相早日大白於天下。如果真的有陰謀,就一定要揪出幕後黑手,凈化輿論和商業環境。


柳傳志作為聯想教父,雖然現在已經不在聯想集團任職,但卻是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的董事長,其實也是聯想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所以在聯想集團因為5G標準投票而遭受輿論風暴後,在經營和聲譽受到雙重打擊情況下,出來發聲號召聯想同仁誓死打贏聯想榮譽保衛戰,對於提振聯想的士氣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聯想的問題的關鍵並非只是遭受輿論風暴那麼簡單,而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聯想沒有核心技術,經營陷入困境,而解決這個問題恐怕需要聯想的決策者和高層要深刻反思了。

柳傳志的貿工技路線成就了聯想PC行業地位

柳傳志早期引領聯想走向貿工技的路線,有技術公司轉型貿易和代理公司,柳傳志大膽啟用PC少帥楊元慶,,在國外晶元廠商的大力扶植下,聯想很快成為國內最大的pc企業,而後續經過收購IBM等資本運作,一舉成為世界PC巨頭。從這一點講柳傳志和楊元慶是聯想PC的功臣。

柳傳志早年驅逐倪光南院士,為聯想如今陷入困境打下伏筆

柳傳志通過驅逐倪光南院士,廢除倪光南為聯想布局的晶元、通訊、軟體等核心技術和產業,轉型貿易和代理公司,讓聯想錯失了成為世界一流晶元和通訊企業的機會,如今pc業務雖然依然排名全球第二,但因為沒有核心技術,大而不強,經營也陷入困境,被恆指剔除,而此次聯想遭遇輿論風暴,這恐怕是最核心的問題,也是目前最難解的問題。

柳傳志專註資本運作,聯想控股實力雄厚

當很多人認為聯想集團經營陷入困境時,其實聯想不過是聯想控股的一個子公司而已,而聯想控股在柳傳志的帶領下,全面進軍金融、農業、白酒、房地產等行業,通過資本運作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聯想控股也於2016年躋身中國企業500強第38位。

柳傳志此次發聲主要是提振聯想員工的士氣

對於此次聯想遭遇的輿論風暴,因為存在很多通信領域的專業技術和問題,很多媒體對於聯想的指責並非十分理性,但對於聯想而言確實實實在在的危機,所以柳傳志作為聯想教父出面發聲,一方面為聯想進行辯護,另一方面也是想提振聯想員工的士氣。

從柳傳志的聲明來看,並沒有反思聯想經營陷入困境的問題,畢竟當年倪光南院士早早的為聯想做了晶元、通訊和軟體等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布局,如果不罷免倪光南,聯想現在很可能和華為一樣成為一流的世界通訊巨頭和晶元巨頭,也就不會陷入今天的境地。聯想集團如果真的想走出困境,聯想的決策者和高層都需要反思為什麼聯想經營會陷入困境,被恆指剔除等深層次的原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