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稅收窪地」 在一些代理公司的推動下由幕後走到台前,種種轟炸式的宣傳通過社交網路完成了快速傳播,使得許多企業以為 「稅收窪地」 就等於稅收籌劃,甚至稅收籌劃就是到 「稅收窪地「 註冊個企業來開票就萬事大吉了!

真的不是這樣,我們先來看看這些觸目驚心的案例:

案例一:

某地區因為是國家級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地區,成功吸引大批企業註冊,某企業註冊該地區子公司後,採用大額對外開票確認收入的方法節稅,並未考慮實際成本列支及會計報表巨額利潤問題。結果近期該地區對此類情況企業進行大規模專項稅務檢查,企業面臨巨大的稅務調整風險;

案例二:

某生產製造企業通過在「稅收窪地」註冊銷售子公司的方法節稅,但在設計母子公司結算方式及價格時缺乏專業考慮,造成母公司形成了異常報表虧損,觸發稅務局稽查,稅務機關經稽查後利用關聯交易定價調整機制要求母公司補繳大額稅收;

案例三:

某公司在中介的介紹下,利用個人獨資企業模式的「工作室」進行員工薪酬籌劃,將本來屬於公司人力成本的支出進行性質轉移,公司進入IPO階段後發現這樣的操作造成人力成本嚴重失真,所有採用此種方法的會計年度都很難作為申報報告期,企業遺憾的喪失了快速對接資本市場的機會。

到底如何看待 「稅收窪地」 這個新鮮事物?我們先普及一下 「稅收窪地」 的基礎知識:

知識點一:什麼是 「稅收窪地」

「稅收窪地」 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區域,在其稅務管理轄區註冊的企業通過區域性稅收優惠、簡化稅收征管辦法和稅收地方留成返還等處理方法,實現企業稅負降低的目標。

知識點二:「稅收窪地」都有什麼 「套路」

套路一:利用國家級的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

比較典型的有:新疆霍爾果斯的企業所得稅5免5減半的政策,西部大開發相關的地區企業所得稅減按15%的政策等。

套路二:利用簡化稅收征管辦法

比較典型的就是利用稅收管理上的「核定徵收」辦法,即利用核定利潤率的方法計算公司制的企業所得稅或者合夥制、個人獨資制的個人所得稅,對高毛利或者成本費用嚴重無票的企業誘惑力比較大。

套路三:利用稅收地方留成返還

我們國家是一個分稅制的國家,國家和地方在稅收層面有一個分配機制,目前的分配機制是增值稅國家和省級地方五五開,所得稅國家和省級地方六四開,而省級以下級別的地方再和省級財政有各自不一樣的分配方法,所以具體到落地的地方政府財政其可以分配的部分一定低於省級財政的分成,而 「窪地」 的地方財政正是用這部分地方留成資金進行稅收返還,來吸引企業入駐。

---

明白了模式與內容,咱們就聊聊如何利用好「稅收窪地」?

大部分創始人並不是財稅專業出身,我們就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這個問題:

其實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稅務出了問題,要麼是各種稅負特別高,要麼是商業模式中成本發票解決不了,要麼是出現了可能被稽查的風險點。

這就很像一個人成長到一定階段,身體出了健康問題,這個時候我們想當然的應該是去看醫生,而專業的會計師就是靠譜的財稅醫生,用一定的「治療方法」幫助你把企業這些稅務健康問題解決掉。

對於「找醫生」這件事,治療方法通常包括自我調養、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稅收窪地」 就可以把它看做是藥物治療。現在的形勢下,「葯」很多,賣葯的「藥房」更是魚龍混雜。

是不是企業覺得自己在稅上有「病」了,去「藥店」買點葯吃了就好了嗎?

答案肯定是NO了,去正規的醫院和藥店,你更放心哪個那?肯定是醫院啦,而且還要是專家!

醫療界把葯分成處方葯和非處方葯,處方葯需要醫生開具藥方才能吃,否則隨便吃輕則無用重則傷身,稅收籌劃是一樣的道理,大部分的「稅收窪地」安排必須結合專業的會計師出具的「藥方」—稅收籌劃方案,並在其指導下實施,這樣才能保證不「吃錯藥」!

現實中這種「吃錯藥」的情況特別多,嚴重的是被不誠信的地方搞了「JQK」(網路俗語:特指地方招商的亂象,J(勾)進來,Q(圈)住了,開始K(剋)),要不就是錯失了更好的稅務優化機會,還有就是給母公司帶來了更大的稅務風險,等等,這些都是盲目的吃」稅收窪地「這個「葯」造成的!所以說,稅收窪地並不是絕對的稅收籌劃「靈丹妙藥」!

稅收籌劃,或者說是稅務優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是要在對企業的業務模式、交易結構、公司架構、歷史稅負等情況進行詳細「體檢」後,才能對症施治的過程。

怎樣才是企業吃「稅收窪地」這味「葯」的正確姿勢呢?

關注財稅獅公眾號caishuishi66,與財稅小獅子交流,為你私人訂製屬於你的最合理的節稅方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