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孫子輩命運都比較悲催,兩個孫子都當過皇帝,朱允炆幹了四年,朱高熾幹了不到一年,朱元璋還有兩個孫子企圖當皇帝,朱高燧被朱棣打壓,朱高煦被朱瞻基做成了掛爐烤鴨。

朱元璋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朱標活不過他老爸,朱元璋死後只好傳給喜歡的皇太孫(朱標長子)朱允炆。朱允炆做了明朝第二代皇帝,也就是明惠宗,也就是建文帝。

看上去有人對這一成不變的人事安排有反對意見,朱允炆登位不過一年,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準備糾偏,歷時三年後,他成功了,把大侄子朱允炆逼到了歷史的迷霧中,一場大火之後,誰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朱棣順理成章的做了明朝第三代皇帝,也就是明成祖,也就是永樂大帝。

話說二代到三代有點孔融不得不讓梨的味道,皇位上的屁股年紀越來越老,頗不符合歷史潮流,但誰要去管呢,都是人家的家務事。

朱棣在自己的太子位置上當年游移不定,沒有把眼光完成對長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的最終聚焦,但至少是打壓掉了三子朱高燧的非分之想,後來例學朱元璋,看在皇長孫朱瞻基比較聰明靠譜,敲定了長子朱高熾的太子位置,很不符合當年的造反精神。

朱高熾,也就是第二代皇帝朱允炆的堂弟,他倆的年紀只有一歲差距,終於登基成為明仁宗,成為大明第四代皇帝,幹了不到一年,在這有限的時間內,確實做了很多仁明的舉措,把建文帝舊臣平反,彌合了家族矛盾,雖然短命,卻是個稱職的好皇帝。

大明王朝第五代皇帝朱瞻基,朱瞻基登基成為明宣宗後,遵從慣例的指引,朱元璋的孫子做出了最後努力,作為第四代非核心成員的二叔朱高煦也旗幟鮮明的向大侄子提出了反對意見,並為之付諸行動,怎奈大明王朝的軍隊厭倦了單調重複的演出,少有人支持他,他很快被收服後關押了起來。

但朱高煦的一顆雄心又豈是關禁閉就能遏制的,他在朱瞻基視察他囚所的關鍵時刻,忽發奇想,親昵的伸腿拌了朱瞻基一下,朱瞻基被這舉動徹底激怒了,找到一尊三百斤的大銅缸給他扣住反省反省。

作為朱元璋的孫子,朱高煦拼盡全力,居然把銅杠頂了起來,想給大侄子朱瞻基一個驚喜。但朱瞻基很快就還給了朱高煦一個驚喜,他命人在銅缸旁邊一圈堆放木炭,點燃後,銅缸里很快就傳出了果木烤肉的香氣。

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第四位皇帝是朱高熾,他們兩個人是同輩份,是堂兄弟的關係。

朱元璋在位期間,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把朱標作為皇位繼承人來培養。不幸的是,朱標患病英年早逝,朱元璋依據「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又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駕崩後,朱允炆在南京繼位,是為建文帝。

建文帝上台後,便採取方孝孺、黃子澄等文官建議,開始削藩,意在維護自己的統治。其中封地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尤為不滿,於是打著「清君側、靖國難」的旗號起兵反叛。建文帝的政府軍也確實是不給力,竟連一個藩王都抵擋不住,讓燕王一路南下直抵南京。建文帝在這場叔侄大戰中,下落不明。

燕王朱棣取得靖難之役勝利後,便榮登大寶,即皇帝位,是為永樂帝。不久,朱棣便遷都北京,開啟了天子守國門的佳話。永樂帝朱棣駕崩後,其長子朱高熾繼位,就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明代第二位皇帝和第四位皇帝之間是堂兄弟的關係,他們同一個祖父朱元璋。

明代第二位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長子朱標的兒子,太子朱標死後被朱元璋立為皇太孫,成為皇位繼承人。朱元璋死後登基為帝,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

但是朱允炆在位時間很短,期間發生了明代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在朱棣攻破南京後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基成為明代第三位皇帝,即永樂大帝,。朱棣在做燕王的時候,他的長子朱高熾就被封為「王世子」,朱棣登基之後自然而然的被立為太子,後來在朱棣死後,朱高熾即位,成為了明代第四位皇帝,但是他在位時間較短,不足一年!

朱允炆和朱高熾都是朱元璋的親孫子,因此他們是正兒八經的堂兄弟!


堂兄弟的關係。

明朝第二個皇帝是建文帝朱允炆,他是朱元璋的嫡長孫。第四位皇帝是朱高熾,是明成祖朱棣的兒子,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所以朱高熾也是朱元璋的孫子。朱允文是朱高熾的堂哥。

(圖為建文帝朱允文)

朱元璋本來傳位給自己的嫡長子朱標,而朱標在朱元璋之前就去世了,所以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標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朱允文,也就是以後的建文帝。

但是建文帝在位時間不長,靖難之役以後,自己的親叔叔也就是朱棣即位,成為明代第三位皇帝,明成祖。

(朱高熾像)

朱棣又把皇位傳位給自己的兒子朱高熾,他即位不到一年就掛掉了。在位時間也不長。


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明惠帝朱允炆,年號建文。明朝第四位皇帝是明仁宗朱高熾,年號洪熙。

說起他們,就不得不說他們的祖父朱元璋,不得不說他們各自的父親朱標和朱棣。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標和朱棣分別是其長子和四子。而朱允炆和朱高熾又分別是朱標和朱棣的兒子。

所以,朱允炆和朱高熾為堂兄弟關係。

至於為何兩位堂兄弟會分別成為明朝的第二位和第四位皇帝,他們各自的父親是關鍵因素。第一,朱允炆的父親朱標英年早逝,所以有了朱允炆以皇太孫身份繼位。第二,朱高熾的父親朱棣靖難成功,而朱高熾以皇太子的身份繼承其父親的皇位。

歡迎關注生說。??


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即建文帝。

明朝第四位皇帝是朱高熾,即明仁宗。

他們之間是堂兄弟關係,生於1377年的建文帝是生於1378年的明仁宗的堂兄。

明朝第一位皇帝,也就是開國之君為朱元璋。朱元璋立兒子朱標為太子,但朱標沒等到即位,就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之餘,立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元璋去世後,皇太孫繼位,是為建文。

建文上台後,在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等人的輔佐下,開始大力削藩,打擊諸侯王勢力。其中,鎮守在北方的燕王朱棣曾屢立戰功,當他的哥哥朱標去世時,朱元璋未將他立為太子,他就極為不滿,而建文的削藩更令他難以接受。不久,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反叛。

經過數年的交戰後,原本在軍隊數量與地盤及戰爭的正義性方面均處於劣勢的朱棣漸漸占劇上風,並一一步進逼首都南京。南京城破後,建文不知下落。有的說死於大火,有的說出逃為僧。關於後一說,至今西南不少地區都有他出家的傳說。

朱棣稱帝,改元永樂,死後廟號成祖。這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不久,朱棣遷都北京。

朱棣去世後,長子朱高熾繼位,這是明朝的第四個皇帝。年號洪熙,去世後,廟號仁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永樂本人殘暴嚴酷,而明仁宗卻為人寬厚,為政開明。但由於他身體肥胖,患有多種疾病,是故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享年47歲。


明朝的第二任皇帝是朱允炆,但在明朝是不認朱允炆為第二任皇帝的。朱棣廢掉建文年號,把建文四年繼續用洪武年號。更未有廟號和帝號。而是直接稱朱允炆。一個沒有年號沒有帝號沒有廟號的,如何能稱的上是皇帝。在萬曆時恢復了建文年號,但未有廟號和帝號。在明朝官方中第二任皇帝為明成祖,第四任皇帝為明宣宗。兩人關係是祖孫關係。

南明政權給了建文帝廟號和帝號,承認建文為第二任皇帝。

清朝也是承認建文為明朝第二任皇帝。在民間和史家也是認建文為第二任皇帝。這樣算來明朝第四任皇帝就是明仁宗朱高熾。建文的父親朱標和朱高熾的父親朱棣是兩兄弟。建文和朱高熾是堂兄弟關係。建文為堂哥,朱高熾為堂弟。


感謝邀請。

一般這樣複雜的問題我都輕易不告訴你滴。(笑)不過老朱家的家事確實非常有意思。

明朝第二個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文,他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的大兒子。而明朝第四個皇帝朱高熾則是朱元璋第四個兒子朱棣的大兒子。從輩分來說,朱允文和朱高熾份數堂兄弟的關係,朱允文是堂兄,而朱高熾是堂弟。

從主從關係來說,朱允文是朱元璋的嫡長孫,擁有正兒八經的皇位繼承權。而朱高熾則因為算是旁支的長子,本來是當不了皇帝的,而且按照明朝老朱家的為人來看,很有可能終生被幽禁在某個王府里,甚至皇帝會隨時找他麻煩的那種。

後來因為朱允文削藩,把朱高熾的老爹朱棣給逼反了,叔叔造了侄子的反,當上了皇帝,而朱高熾因為自己的兒子朱贍基從小受朱棣的喜歡最終得以當了下皇帝。

綜合來看,朱允文屬於那種過慣了好日子的人,而朱高熾在當上皇帝之前始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明朝第二位皇帝是朱允炆,史稱建文帝。下面是他的畫像,顯得很年輕的樣子。

第四位皇帝則是朱高熾,明仁宗,下面是他的畫像。

這倆人,別看一個是二代皇帝,一個是四代皇帝,但事實上他倆是堂兄弟,一個輩的。怎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首先,朱元璋難辭其咎。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皇位繼承辦法到他這就改了。因為自己最鐘意的皇位繼承人,太子朱標,他的大兒子英年早逝,朱元璋就直接跳過了其他的兒子,直接選了朱標的兒子,也就是自己的孫子朱允炆繼承自己的皇位。這就使二代皇帝變成一代皇帝的孫子。

其次,是因為朱棣的蓄意或者是被迫反擊。也許朱元璋選擇皇位繼承人的不公導致了朱棣的憤憤不平,也有可能是朱允炆上台後採取的削蕃策略,總之二代皇帝的四叔,燕王朱棣造反了,最後居然還成功了。建文帝兵敗自焚或者逃逸(是死是活已經不再重要),叔叔搶了侄子的寶座,朱棣成為大明帝國的第三任皇帝。再以後,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接班成為第四代皇帝,史稱仁宗。就這樣,兩個堂兄弟,確成了大明的第二和第四任皇帝。確實有些亂。

圖:造反成功的三代皇帝朱棣。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他身後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孫朱允炆。

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不爭氣,被自己的叔叔也就是朱元璋的兒子朱棣奪了皇位。

第三位皇帝朱棣傳位給了兒子朱高熾。

第四位皇帝朱高熾當了一年皇帝就撒手人寰了。

所以第二位皇帝和第四位皇帝是堂兄弟,這倆朱元璋的孫子輩,找個共同點的話就是,一個當了四年皇帝,一個當了一年皇帝,都挺慘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