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讓人猝不及防的東西,晴時有風陰時有雨」,最近一直單曲循環這首歌,聽歌的時候,過去一年的點滴如同放電影般在腦海中一遍遍回放,念念不忘也好,雲淡風輕也好,都是風景。

這兩天詢問我考研調劑

的人太多,決定寫一篇文章記錄那段歲月,姑且所作「調劑攻略」,供19考研師弟師妹們參考,願大家都能如願,一戰成碩。

本人情況:性別男,江蘇揚州人。本科就讀於江蘇一所普通院校的漢語言文學專業(非師範),一直都夢想著成為一名語文教師,因而考研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學科教學(語文)專業,希望通過教育碩士的培養,彌補自己本科非師範的劣勢,如願站上三尺講台。

去年(2018年)考研一志願為蘇州大學

,總分356。各科成績如下:政治65分;英語70分;教育綜合135分;語文教學論86分。

各科及總分均通過2018年A 區國家線,但很遺憾離蘇州大學的複試線360分還差4分,沒能進入複試。

接下來,我將以時間為線索,談談2018年2月出成績至4月複試,我都做了一些什麼事情,供各位參考。

調劑準備階段

2018年2月3日——2018年3月17日

2018年2月3日。

考研出成績。

出成績的心情想必大家都是類似的,既忐忑又期待。當天下午一點多我查到了自己的成績,86分瞬間就進入我的眼帘,我懷疑著自己是不是查錯了,「怎麼可能只有86呢?」。因為專業二是我考研過程中最費心思、花費時間最多,也是自認為考的最好的一門科目,而結果卻是讓我難以接受的「不及格」。

後來在蘇州大學學科語文考研群里,我也發現了和我類似的情況。好多人前三科成績都還不錯,可第四門語文教學論不及格、低分,甚至有人僅僅考了64分。大家都紛紛猜測:是不是老師批閱地過於嚴格了?因而便有了這樣的猜測:既然批閱嚴格,那麼進複試的分數可能也會相應降低。去年複試線是360分,我356分或許也有希望進入複試。

可於我而言,能不能進複試是次要的。我所在意的首先是為什麼我苦心孤詣、認真建構的語文教育知識,只能拿到區區的86分?

是不是我劍走偏鋒?是不是我極端偏激?是不是我不適合走這條路?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詢問了我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師兄師姐和身邊朋友們,

執教我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課程的S 老師說:「成績已成事實,首要的是在既定事實的前提下採取措施讓結果往盡量好的方向走。」這句話我也想送給和我一樣,懷疑成績,沒有達到自己預期的師弟師妹們。

和S老師的微信聊天截圖

當然我也好好回憶了我的答題過程,有了以下反思:

86分是我應得的,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涉獵可謂淺嘗輒止。初試有道論述題是「論述《昭明文選》對當下語文教材編製的啟示」,考試的時候我對於《昭明文選》的了解僅僅停留於文學常識的層面,也從未借閱過書籍,答題的時候我也只能泛泛而談,做不到從中國古代語文教育的維度去解讀這開歷史先河的讀本。只是將自己考研前準備的熱點「部編本語文教材」相關編製的方式往這道題上「套」,儘管洋洋洒洒寫了很多,但現在的我(讀了半年研究生的我)明白了:這並非是一道【語文教材題】,而是一道【語文教育史的題】。

由於這篇文章關鍵詞是「調劑」,因而關於「反思」的內容就摘錄這麼多。當然,在我看來「反思」非常重要,反思自己為什麼失敗之後,才可決定自己是否要「二戰」。

反求諸己的過程儘管是痛苦的,但卻能明晰自己未來的路,更加堅定地走下去。我想,在語文教育這條路上,我還有非常長的一段路要走。

由於自己的分數特別尷尬,對我來說要做兩手準備,一是渺茫機會能進蘇大複試(低分進複試,如何逆風翻盤?);二是選擇調劑(本科非師範、實力平平的我如何獲得學校、導師的青睞?)。

因此二月我主要做了兩件事:

1、查詢去年(2017年)學科語文考研調劑的相關信息。

2、廣泛涉獵教育理論知識,閱讀教育類、語文教育類書籍。

先談談1,搜集考研信息,如何搜集?搜集什麼?

①去這個學校的官網搜集(研究生院、文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每個學校學科教學(語文)專業所在學院不同,有的在文學院、有的在教師教育學院。也有一些特別的學校會設置類似中國語言文學院等。

去每個學校的官網主要搜集學校的【複試名單】,看這個學校參加複試的人裡面,有多少是調劑過來的。如果全是一志願參加複試,說明這個學校一志願已經滿了,不需要調劑。另外再看看【錄取名單】,看看有多少調劑的學生是被刷掉的。

兩個人數一減,就是調劑成功的人數。當然每年調劑的情況不一樣,去年沒有調劑名額今年有調劑名額,也說不定。

以集美大學為例,它公布了複試名單,並且標註了一志願/調劑的具體情況。也公布了考生編號和分數,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通過查詢考生編號得知這個考生的一志願學校。(考生編號前五位代表學校),來評估自己的實力,以下是我做的查詢分析,紅色部分是後期添加的。為了保護隱私,我進行了馬賽克處理。

集美大學2017年文學院複試名單

②去這個學校或者學院的老鄉群

一般老鄉都是比較熱情的,QQ里輸入一般都能搜到。

進群了發個紅包,說明自己的來歷,一定會有熱心老鄉幫你跑腿諮詢。

請老鄉幫你去研招辦/學院辦公室問問,打聽到信息請老鄉喝杯熱奶茶,暖暖的,很貼心。

我想在人際相處里,當面聊天要比電話微信真誠地多。哪怕是代替別人當面詢問調劑情況。

③去這個學校或者學院的官方微信平台

有的學校會有自己專門的微信公眾號,可以添加關注,後台諮詢。

這裡我有個私心,青海師範大學語文教育有自己的專業微信平台,歡迎大家關注了解。

我也是這個微信平台的編輯,裡面有很多關於語文教育的諮詢,也有我們班級同學的學習日常,安利大家關注。

再談談第二個準備,提高自己的語文教育理論知識,閱讀教育類、語文教育類書籍。

讀書真的是給自己充電的好辦法。這個階段我又一次精讀了王榮生教授《語文科課程論基礎》,並做了詳實的讀書筆記,王榮生教授的書比較偏哲學,第一遍讀來晦澀難懂,但慢慢的隨著自己閱歷、教育經驗的不斷疊加,對書中觀點的認知也會提高。

王榮生教授也是大陸第一位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博士研究生,這本書是他的畢業論文。建議大家拜讀。

教育類方面,我整本閱讀了盧梭《愛彌兒》以及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在這裡不贅述了。

如上文所述,出成績後我一直在懷疑自己,究竟適不適合走語文教育這條路?受一位師姐(二傻學姐)的啟示,我開始整理自己本期期間關於教育教學的作品,包括影評、支教日誌、教學反思、教育感悟、教育時評等等,梳理自己對教育的不同理解的過程,看看自己的成長。

我把我的作品集取名為《天廣心安》,我大二去到了四川廣安支教,那是作為非師範生的我第一次踏上三尺講台,因而「廣安」這個地名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是我教師之路的起點,所以我將「廣安」蘊含在作品集的名字里。

另外,天是廣的,心是安的。天廣心安。願自己在這一段人生低谷里也能不忘初心,堅守初心。蘇軾《定風波》那句「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

【總結】這段時間可謂是準備階段,我把全國所有招收學科教學(語文)專業的學校都查了個遍,包括調劑成功人數、調劑要求、導師、導師研究方向、聯繫方式等。這些搜集看似無用,實則大用。在我讀研半年裡,在上專業課時,任課老師一提到某某老師,我就能反映過來這是哪個學校的老師,這個老師的研究方向是什麼,說不定我還和這個老師打過電話問過調劑。因此,我覺得調劑的歷程也會鍛煉一個人的信息搜集能力,也能對全國這個專業的研究情況有個全面的了解。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呢?

並且這一階段我整理、校對了我的作品集初稿。整理、校對的過程更加激起我對教育、對語文教育的熱情與執著,我想這些小風小雨並不能阻止我。到底適不適合走這條路,需要在探索的過程中去驗證。實現夢想的路上,誰又不是摸著石頭過河呢?泰戈爾說得好:你的負擔將變成禮物,你受的苦將照亮你前方的路。

另外根據自己的分數以及目標調劑院校的要求,我確定了以下三個重點目標:

集美大學:去年(2017年)招生25人(4人一志願,24人調劑)。調劑希望很大!

而且廈門很美,我一月份剛去了廈門一個人旅行,我在想會不會是特別的緣分呢?另外我也查了集美大學學科語文的課程表,非常喜歡他們的培養方式,有專門的語文教學案例研究課,這門課廈門一中一線教師任教,理論實踐相結合,總之我很嚮往。

濟南大學:2018年是第一年招生,知道的人一定不多,估計需要調劑。而且濟南離江蘇也不是很遠,「濟南的冬天是響晴的」「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這兩句話我也從初一記到了現在。

青海師範大學:去年(2017年)招生20人(1人一志願,19人調劑)。調劑希望很大!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山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是我少時對青海的印象,於我而言,一直居住在杏花春雨江南、山水田園牧歌,去青海歷練或許再好不過。並且金戈鐵馬陽關、大漠孤煙塞北也是我從未領略過的另一種風光。

另外,大學有好朋友便是青海本地人。她也給我強烈推薦青海師大,也向我推薦了去年從西南大學調劑到青海師大的L學姐,從L學姐的介紹中,我了解著青海文化、了解著青海師大、也了解著未來的導師—鐵生蘭教授。

在我得知未來導師鐵生蘭教授的郵箱之後,我偶然得知她的郵箱是QQ郵箱。好奇心使然,我進入了老師的QQ空間。我懷著一顆敬畏與敬仰的心去閱讀老師的每一篇日誌、每一條說說。導師說:「我一定要讓你們智慧且靈動、健康且幸福地當老師!」,導師還說「語文老師,要像散文一樣活著,戲劇一樣跌宕著,小說一樣有故事,詩歌一樣愛著。

從字裡行間、每一段話我都能感受到鐵老師對於學生的愛與責任,都能感受她培養未來卓越語文教師的那份敬業與責任!

那天晚上,我哭了。那是得知成績後第一次哭泣,我想這是感動化為的最富力量的淚水。原來在距離我千里之外的遠方,有這樣一位老師,紮根高原,立足全國。

我特別喜歡導師說的那句「語文老師,要像散文一樣活著,戲劇一樣跌宕著,小說一樣有故事,詩歌一樣愛著。」

詩歌、戲劇似乎也是我這段時間的寫照。

詩歌——我的本科畢業論文研究對象是當代詩人余秀華,準備複試的空隙也在抽空寫本科畢業論文。

戲劇——我的考研之路在我看來可能比戲劇衝突還要跌宕起伏。

因此當時雖然我還沒確定自己是否能進蘇大複試,是否要調劑,是否要去青海師範大學複試,我都把未來導師這句話寫在了作品集的扉頁。記錄這段刻苦銘心的尋常歲月。

調劑備戰階段

2018年3月18日——2018年3月21日

2018年3月18日。

教育部公布國家線。雖說國家線每年漲幅不大,但這對於很多在國家線邊緣的考生而言至關重要。

而國家線一旦確定,第一志願上線人數就確定了,調劑人數也就基本確定了。

這段時間,建議大家可以和之前鎖定的幾個重點目標院校聯繫,詢問具體的調劑名額,並告知自己的基本情況,問詢學校是否能接受自己的調劑。

這裡要重點說明的是,調劑和一志願不同。一般調劑都是由各個學院管理招生的老師負責,我們可以稱之為【行政老師】,【導師】一般是不關乎你能不能來這個學校複試的。(當然這是一般而言,個別學校除外)

簡言之,行政老師篩選一批人來學校複試,由導師組織面試再確定最終錄取名單。很多學校的導師是不會去問責調劑生如何篩選的,也就是你在這段時間聯繫導師可能也無濟於事。當然也不排除你特別優秀,導師想留下你,聯繫行政老師一定要讓你來參加複試,也是有可能的。

一般學校出的調劑公告上留的電話都是行政老師的,行政老師不是我們這個專業的專家,可能是馬克思專業,可能是古代文學專業,因而和行政老師打電話無需言說太多有關專業的內容,他們也不懂,無濟於事。

我們可以把行政老師比作成一個公司的HR,把調劑比作成篩選簡歷。從千萬人中挑選部分人來參加複試,我想和行政老師溝通,你需要做的便是揚長避短,把你優勢說出來,比如通過了英語六級、有出國訪學經歷、本科學校是省屬師範是重本等等。

接下來說說我聯繫行政老師的情況:

集美大學:回應說我這分數不太高,沒有優勢,很危險。當時我和他解釋說蘇州大學可能普遍分不高(當時複試線還沒出來),但那個老師好像電話接多了非常不耐煩說了句「這不關我們的事,調劑來我們學校的都是分高並且好學校的」。後來我也沒再敢打電話。

濟南大學:行政老師是個女老師,聲音非常好聽也很溫柔耐心。我和她說了我的情況,她回復我,我這個情況還是不錯的,會好好考慮。但她沒有權利決定最終複試名單,要等填了調劑系統,由領導最終確定名單,也說會向領導提到我的。(不知道是不是和所有人都這麼說了,但給人感覺很溫暖)

青海師範大學:可能青海師大是調劑熱門校,行政老師接了電話很疲憊的樣子。說等調劑系統開了,填我們學校就好了。看她疲倦的樣子我也沒多問。

......當然這段時間我也給其他學校打了電話,比如寶雞文理學院、太原師範學院等,思路都差不多,這裡也不贅述了。

附上我的調劑自薦信,供參考:

調劑戰鬥階段

2018年3月21日——2018年3月31日

2018年3月21日。

調劑系統打開。

每個人可以填報三個志願,而且每個學校名額有限,所以手速很重要。名額有限意思說比如A學校可供200人填報,200人填報後自動關閉,無法再報名。而最終複試名單也從這200人中擇優挑選。因此手速真的很重要,建議大家凌晨去網速較好的網吧網咖。

當時我填了三個志願:集美大學、濟南大學和青海師範大學。

另外,每個學校都會有鎖定時間,有36小時,有18小時。意思是過了36/18小時候後,如果這個學校不要你,你可以更改志願。

我被集美大學、濟南大學拒絕了,換了太原師範學院,遺憾也被拒絕。最終青海師範大學給了我複試機會,發了複試通知。

集美大學:前文所述,要分高+學校好的,我可能分數不太高,被拒絕。

濟南大學:我21日白天打了電話,老師向我解釋她們有了很多特別好的生源,有本科省屬師大,考北師大漢語國際教育落榜想來的,我可能在文聘篩選上不如別人,我也認了。

太原師範學院:學校老師向我解釋,太原師院調劑公開透明,按照考研成績從高到低擇優發複試通知,不考慮其他。我一開始不太相信,後來查了調劑過去的人,的確都是380+的。也認了。這裡覺得考研調劑的的確確不公平,每個學校的專業課題目不一樣,無法絕對比較。如同北京師範大學356分和蘇州大學356分含金量是不同的,但在命運面前,你休論公道。調劑時候,院校老師哪有那麼多閑工夫考慮這麼多呢?哪有那麼多閑工夫去看看各個學校專業課題的難度呢?

還有一個意外收穫,就是211工程大學華南師範大學職業技術教育(播音主持方向)也需要調劑,我抱著試一試態度也報名了。官網說需要發一些證明自己業務能力的個人材料過去,我發了一段我的朗誦視頻(自認為自己朗誦還不錯),但也被刷了,可能顏值還不夠哈哈。

最後我收到了青海師範大學的複試通知,3月30日—4月1日複試,最終成功錄取,現在已經在青海師範大學讀研半年。以上便是我的調劑經歷,供大家參考。

最後想說的話

讀研半年,最大感受便是語文教育有著一個最大的特點便是:不可言說性。很多經驗無法用紙筆去描述,需要語文教師自己去體會驗證。因而教師實踐性學識也顯得很重要,實踐性學識,實踐中來。

我特別建議那些已經找到工作的師弟師妹們,往非全日制方向調劑,儘管自己會累一點,但我想定是收穫滿滿。

關於是否要二戰,我覺得要根據每個人具體的情況去考慮:家裡的經濟情況?自己的人生規劃?對於二戰風險的評估?沒人能代替你做決定,忠於自己吧。

約翰列儂說:「所有事情到最後都會是好事,如果還不是,那它還沒到最後。」

願我們都能不忘初心,堅守初心。都能成為彬彬有禮、循循善誘、侃侃而談的語文卓越教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