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篇文章退出課本的歷史舞台,也是歷史的必然。

個人認為《背影》的作者用樸素的文字,描寫了父子二人在火車站的送別時,父親給作者買橘子在月台上爬上爬下的背影,敘述了父子情深,感情表達細膩動人,真摯深刻,從一件很平淡的事情描寫出了父愛的偉大。

但是,除此之外,並沒有對其他比較出彩的描寫,作為教科書中比較典型的散文,這篇文章略顯單調,而且文章畢竟是2017年的,整篇文章都有一些悲傷或者說是頹廢,缺少一種向上的精神,所以退出課本也是必然的。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小時候學過,文中父親所做的一切現在我還記得。我記得這篇文章好像應該是講述父愛的吧!應該是!

但是退出歷史舞台,我不知道,也是在下孤陋寡聞。我覺得(個人觀點)不應該吧!

對不起啊!我剛剛又重新拜讀了一次,也只是感到了深深的父愛(包括父親去買橘子),沒有讀出什麼問題啊?

也許有其他的問題吧!不過既然人家說不適合就不適合唄!也無所謂,好文章也不能全入選課本不是,那些不入選的好文章依然是好文章。

這次被退出也許有專家們新的考慮,說不定哪天就又可以入選了,也未可知。希望吧!


中國優秀作品很多,背影是其中之一。目前國家課程設置豐富,學習方式多樣,即使不在國家教材中,這樣的佳作,也必然跑不出學校的課程。這個盡可放心。一個孩子只有一本語文書讀物的時代早就過去啦


以前聽到過退出的理由:因為父親在翻越站台的時候違反了交通規則,給了中小學生不好的榜樣。我不得不對這理由,呵呵!

所謂法理無非公序良俗。

任何社會背景下離不開規則,規律,法則,這無可厚非。在某段時期嫖娼,逛妓院是一種時尚,而在現代社會就是犯罪。你能說哪個時間段是錯誤的嗎?

上學時候,因為背影是全文背誦。所以對這篇課文深惡痛絕,記憶尤深,但完全沒有領會其中的真正意義。現在作為一個父親,也即將面臨孩子離自己獨自遠去上學,工作。其中的感觸不僅是自己淚眼婆娑。

還清晰記得當時的語文老師是一個代課教師。他在課堂上特別提出翻越站台是種錯誤的行為。但是!作為一個父親,完全能理解這種行為。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看到自己兩三歲的小孩在川流不息的馬路對面蹣跚走路。作為父母看到了,肯定是不顧一切,第一時間衝到孩子面前保護他。這個時候任何的法律法規,交通條例,安全係數通通拋在腦後。父母的唯一念頭就是要第一時間站在孩子身邊,我要保護好他!

這就是親情。這也是背影該我們傾訴的主題思想。


朱的文字美則美矣,但始終不脫溫室里嬌花的感覺,所謂小家碧玉,清新可人,賞心悅目,故而可以完全不用擔心的作為兒童啟蒙讀物。

只不過美的內涵是極深廣的,朱就這樣自足的美了一輩子,成全了自己婉約赤子的好名聲。但其審美的情趣,卻沒有可見的發展。像郊道旁的打碗碗花常年開著,人們習以為常那淡粉的花在風裡晃晃,可愛可憐的,但也僅此而已,沒什麼大意思。


平實質樸的文字,白描素寫的技法。緩慢漸進的敘述,要理解這種文章,要細品慢嚼。這和現在的重口味,強節奏相去甚遠。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聲像里催熟的。此種文風很難吸引還是少年的他們。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特點,也會有每一個時代的經典。不忘記從前,不否定現在。前行,就有風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