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歡迎來聽我的白話歷史。在上一期中我著重解釋了讓日本人特別糟心的黑船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簡單講了坂本龍馬最開始的履歷,龍馬打手出生,並不像勝海舟是那麼根正苗紅的革命派,但是早年學習時受到了蘭學的影響,對於日本的未來比大部分的武士階級有先進得得多的認識。細心的朋友不知道留心到一個細節了嗎?我前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拒絕開國的德川齊昭和支持通商理論的井伊直弼都認為日本最緊要的課題是人心一致,舉國一致,諸大名必須有共通的認識,這也是面對美國來犯的唯一方法。」我在這裡有必要對當時日本的社會環境進行一下說明。

當時的幕府內部也是派系林立的,上面提到的兩位大佬都是類似於我們國家的輔政大臣的角色,只是立場不一樣,對於日本的未來看法不一樣。這個時候的內閣基本上還處於議會制,大家都有發言權,只是會根據實際權力的大小,進行再分配,而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地方上的諸侯也就是日本的大名是很有話語權的,說白了,你幕府發文,要是我的意見完全被無視的話,我可以選擇不執行,甚至兵諫。這種事情還在日本現代化的歷史中反覆出現,就像以後的薩摩和長洲之戰,還有維新軍對幕府軍隊的戰鬥等等。這裡我說句題外話,誰說明治維新是不流血的革命我和誰急!只是相對於爆發全面內戰,日本的戰鬥都是相當克制的,說白了誰都不想打,都是為了一個更好的未來,說到這我想起一個人,張勳,搞了個復辟,這種多半就是為了個人的私立高官厚祿這樣的。我這裡有一組數據,可見當時日本幕府內部的爭論之激烈:關於總體日本未來如何的意見,有勢力的大名(大廊下、大廣間、溜間詰等49家大名)中有三十九家做出答覆。其中拒絕通商大名14家,同意通商大名3家,認為最好還是拒絕的大名10家,持拖延態度的大名2家,表示任憑幕府決議的大名1家,以及不言明態度的大名1家。這裡就可以看出當時幕府的決策層是怎麼樣的一個體系。

江戶幕府佔有日本三分之一的土地,稱為「天領」,其武力號稱「旗本八萬」固然是誇張。(旗本相當于禁衛軍,最精銳的部隊)但是幕府輕易調動幾萬人馬倒是並不難,也就是說,必須要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藩聯合起來,才有能力和幕府作對。但這只是開國浪潮席捲而來的局勢,事實上:「黑船事件」之前,因為財政狀況惡化,幕府連帶各路諸侯,就都陸續展開過一些改革措施。幕府船大難調頭,別的藩的改革措施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見成效,但在幕府的刻意打擊下,他們的改革也無法徹底扭轉窘迫的態勢。但等幕府威望、執行力、控制力下降以後,某些大藩都乘此機會脫穎而出。其實各個大名最開始的願望,不過是削弱幕府的獨裁權,提升自己的發言權,要求在權力劃分上多分一點罷了,但一方隨著幕府的日薄西山,藩候的離心思想越來越重,另一方面幕府死死抓住權力不肯放手,最後造成了部分強藩的揭竿而起。維新戰爭就表面上來看是西南強藩對幕府的「下克上」。再簡單講一下之前提到的幕府兩位大佬德川齊昭和井伊直弼。保守的德川齊昭要求的恢復的鎖國體質顯然在現實面前已經不可能了,自然就會被歷史的潮流所拋棄,主張開國的大佬井伊直弼扶持將軍德川家茂登上歷史舞台,德川齊昭父子被軟禁,但是也是因為井伊直弼這一系列獨裁而強硬的舉措,招來原本尊王攘夷的藩士(現在沒有東家,變成了浪人)的刺殺,最後在櫻田門外被水戶藩浪人刺殺。強勢的井伊直弼被殺後,幕府更沒有拿得出手的人了,再無鐵腕人物,幕府的統治變得更加衰微。

要講坂本龍馬,有兩個地方一定要說一說,那就是薩摩藩,和長洲藩。這兩個地方的共同點是都位於日本的西南邊,相信說道這,之前說的明治維新是西南強藩和幕府的戰爭大家也都明白是誰在搞事情了。現在我來簡單概述一下,為啥是薩摩藩,和長洲藩呢?其歷史根源在哪裡?請聽在下慢慢道來。

長洲藩屬於「外樣」,既非德川式血脈,也非德川家臣出身,是從戰國時代便留存下來,被迫誠服於德川幕府的藩候。在攘夷派的攛掇下,在極端排外的孝明天皇的授意下,朝廷多次下詔書要求幕府攘夷,也就是廢除和外國人簽訂的條約,把外國人攆出日本。頂不住壓力的幕府於1863年5月10日施行全面攘夷政策。長州藩的攘夷派打響了歷史第一槍,當天,下關炮台炮擊了美國商船彭布羅克號,不久後又擊傷荷蘭軍艦梅杜莎號。6月1日美國軍艦懷俄明號駛入下關水域,擊沉一艘長洲軍艦作為報復,歷史總是驚人相識,1863年7月英、法、美、荷四國集合了17艘戰艦,5000多兵力,攻陷下關,長州藩被迫賠款,屈膝求和。被打成狗的長洲的糟心事還遠遠沒有結束。戰事的不利導致輿論瞬間轉向,幕府乘機聯合薩摩藩等強藩發起反攻清算,橫掃京都的攘夷派人士。長洲派出3000人向天皇請願,寶寶委屈啊,我都是為了天皇的命令啊,怎麼現在都打我啊?請願軍被幕府和諸藩的聯軍鎮壓,全軍覆沒。因為戰事主要在天皇御所旁爆發,幕府借口長州藩武士首先向天皇御所開槍,脅迫朝廷下旨,宣布長州藩為「朝敵」,隨即發動36藩共十五萬的聯軍浩浩蕩蕩攻打長洲,這是四國艦隊圍攻下關同月的事。長州藩內的投降勢力抬頭,向幕府妥協開始血腥鎮壓攘夷派。

然而事態的變化總是雷霆萬鈞一般,當年年底攘夷派領袖高杉晉作潛回長州藩,在功山寺發動起義,短短數月,他就橫掃投降派,進而控制了整個長州藩。1866年6月,幕府發動了第二次長洲戰爭,誓不滅長洲不罷休,又叫「四境戰爭」,總兵力還是15萬,然而形勢和兩年前完全不同,原本徵討長州藩的急先鋒薩摩藩卻已經暗通款曲,暗中倒戈,於是在高杉晉作、大村益次郎等的帶領下,不足萬人的長州藩軍四面出擊,不但暴打幕府聯軍,還乘勝追擊,直取京都。幕府的臉面是徹底丟完了,15萬被不足萬人的長州藩爆錘,只能說樹倒猢孫散啊。而這次四境戰爭,說服薩摩藩倒戈的關鍵人物,我也就不多說了,正是坂本龍馬和西鄉隆盛。

而這個薩摩藩又是什麼來頭呢?其實和長州藩有點像,都是一對苦命兄弟啊。歷代遭受幕府刻意壓制的外樣薩摩藩,具備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薩摩藩位於九州島的最南端,也是日本的最西南部,很早以前就出兵控制了琉球王國,並且通過琉球王國與中國和東南亞進行地下貿易。我沒記錯的話,當時幕府的鎖國令,是不允許諸藩與外國有生意往來的。因此,當第十一代藩主島津齊彬展開全面改革以後,薩摩藩的經濟、軍事實力,可謂在諸藩中成長最為迅速。

這一章我講了很多幕府末期的政治環境,和站上歷史主角的薩摩藩還有長州藩的背景知識,雖然貌似並沒有坂本龍馬和西鄉隆盛多少戲份啊,我下一章將用小說紀傳體的形勢展開那一場充滿傳奇的面見,命運的車輪已經轉動。推動日本歷史進程的薩長聯盟,龍馬迎來了自己命運的時刻,為之奮鬥的革命事業,尊王攘夷究竟能走多遠?一切都迎來了命運的解答。請關注如夢似幻的時刻——坂本龍馬(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