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行業未來,一定不是用現在的邏輯推演出的詩和遠方。人們總是爲自己的“嚴密邏輯”和“完美假設”付出慘痛的代價。

當電視機普及,專家斷言“有了光碟和電視,誰還看電影?”,結果錯過了2010年以後的影視狂潮。

當阿里、京東出現的時候,“誰會看不到就買衣服?”,結果錯過了互聯網紅利。當這些人開始哀嘆“線下已死”,新零售的線上線下融合又開始了。被左右收割的人,沉澱在歷史的塵埃裏,百思不得其解。

商業的歷史,就是一部變革與被變革的歷史,永遠不要斷言一個行業的覆滅,因爲往往被顛覆者會汲取顛覆者帶來的靈感,爲行業賦予新的驅動能量。

一.精裝修侵蝕產業鏈最差的結局是什麼?

大家擔心地產精裝修會對定製企業帶來衝擊。房地產企業付款條件不好,一年之後給商票!房地產企業毛利率低,纔給25%,還有各類的返點之類的。這不是定製企業的滅頂之災麼?

所以,2018年定製企業的股價表現慘不忍睹!過來人都深有體會。

我們先看看幾個行業案例。偉星材料代表的管道業,三棵樹代表的防水業務,九牧代表的水暖衛浴,整個行業從C端爲主變爲B端爲主,他們行業特徵是什麼?

1.過去滿大街的零售店,如今零售店換代較慢,店態逐漸老化,不過廣告還是滿天飛。

2. 他們的業務端口是小B端很多,什麼叫小B端?就是區域的裝飾公司、裝修公司。還有就是做小工程,比如機場、公司、酒店這些業務。現金流好、盈利能力也不錯。

3. 和地產企業很成熟的合作模式。比如三棵樹和恆大的業務磨合很順利。

4. 只剩下幾家寡頭。以乳膠漆爲例,三棵樹、嘉寶莉、立邦還有什麼?幾乎沒有了。衛浴行業還有什麼?toto、科勒、九牧,還有什麼?沒幾個了。可是這些巨頭的收入是多麼可怕!九牧2018年120億,立邦中國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175億。

是的,看完幾個行業的先例之後,我們並不感到恐懼。即使是當前條件下,未來還是可以活得很好!即使環境開始變化,又有什麼關係呢?發生變化,就意味着這麼低的估值?給出白菜價?

市場有時候很愚蠢,他的邏輯總是很清奇:“不是現在這樣好,未來就是死亡。”市場下殺的邏輯給定製行業的定價,就是苟延殘喘活下來的白菜價。怎麼可能!

二.未來一定是這樣的麼?

當然不是這樣的。

是的,過去二十年強勢的是地產,爲什麼未來強勢的還是地產?

爲什麼一定要接受苛刻的付款條件?

最重要的是,地產爸爸有錢,有錢就能喫掉所有產業鏈上下游?

市場的邏輯太無聊了,現在是這樣,未來一定是這樣。

地產強勢,不會的永遠強勢下去的。萬科都要轉型服務商了。

地產的付款條件,不可以通過銀行爲中間方,地產先把錢存在銀行,然後企業按比例付款?美國就是這樣的。

地產能喫掉所有產業鏈?癡人說夢!

定製家居不會匍匐於地產的腳下,這樣的商業模式,被踩在腳下的可能性是0!

要記住,如果一個商業模式是殺掉所有合作伙伴,哪怕邏輯再完美,這個模式也不會成功,因爲邏輯基礎就是錯的。就好比,很多人偉大的夢想都是這麼開始的:“如果我中了500萬。”而現在隱含的商業模式就是:“地產能夠喫掉所有產業鏈上下游。”癡人說夢!

商業模式可以改變產業鏈的長短、力量對比,但是,一定不會消滅必然存在的生產環節。而生產環節絕不可能屈從於淫威,做一個生產者。

三.建材企業需要做什麼?

放棄什麼也不要放棄品牌的建設。老闆電器在公告裏說:和地產合作因爲不要打廣告,利潤率其實不差。錯了!必須要有品牌,沒有品牌的商品,就是沒有牙齒的老虎。消費者都不認,何況地產公司!洋洋得意這種賺點代工錢的日子,未來一定會讓你苦不堪言。

放棄什麼也不要放棄零售!零售是現金流、品牌的立業之本。立邦、三棵樹等等之所以能夠越做越大,就是零售始終不放棄。通過小工程滲透零售,通過小裝修渠道滲透零售,哪怕自己幹,也要滲透零售。就像立邦刷漆一樣,我就自己培育產業工人,殺到行業裏,零售是我品牌的附着地。做精品高端項目,做大型地標項目,做優質公司的總部大樓項目。

九牧、立邦、偉星在地產時代活下來的原因是什麼?是矜矜業業服務好地產公司?不,是他始終不放棄品牌的力量。在消費端口製造自己的影響力,提高了和各種企業打交道的分量。哪怕昂首挺胸,也可以對地產爸爸說:是的,我值這個價。

中國的門窗行業很久就完全洗牌了,爲什麼沒有好的公司出現?就是因爲放棄了C端的運營,變成了一個被地產剝削的產業。

現在地產行業動不動自己搞一個小品牌,壓價、代工,這是不長久的。

未來的混戰纔剛剛開始,定製行業,十家上市公司,還有無數5-10億的企業在虎視眈眈。未來經過激烈的廝殺,戰國時代,纔剛剛開始。(作者:家居分析的柏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