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部電影的契機,是我對“博主”這一行當的觀念上,發生了比較大的轉變。

  多年前,博主作爲一種新的互聯網單位剛剛展露頭角,似乎還是一個略帶貶義的稱呼,許多垂直行業都出現了自己的“博主”,從前的行業專家甚至公開批評過他們的不專業。今時今日,當我們整理自己的關注列表,卻會承認這些人佔據着自己的大多數“衝浪時間”。

  博主們的下一站是什麼?或許是拍電影。這不是一個突然說出口的玩笑話,我後面會嚴肅說明這件事。

  一部電影在立項之初就能夠同時被一億人關注?也許從前這件事很難做到,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它輕而易舉。方法就是:請來粉絲過億的博主拍電影。

  當然粉絲過億的博主畢竟屈指可數,所以我要說的這部電影就邀請到 25 位博主共同出演,他們全部是時下的社交網絡紅人,粉絲動輒已過百萬,不管是以 YouTube 還是 Instagram 平臺粉絲數來計算,這些人的粉絲總數都已過億,相當於美國人口總和的三分之一。

  看看這幅片場圖片。作爲翻牆健將的你,到底認識幾個?

  不認識?那也沒關係。正好,你就把這篇推送當成“外網紅人快速科普”好了,看看人們平時都關注了什麼樣的人。

  比如 Casey Neistat,你怎麼會沒聽說過?初代 Vlogger:

  David Dobrik,惡搞大王,卻因爲和女朋友分手,導致整個互聯網不再相信愛情:

  Lele Pons,大熱單曲《Havana》歌手 Camlia Cabello ……的好姐妹:

  King Bach,擅長把恐怖電影改編成喜劇:

  Amanda Cerny(右),鮮肉博主收割機:

  這些人後面我會具體介紹的。

  說它是網紅大電影,一點兒都不委屈,因爲甚至連它的編劇也是超級網紅:

  如果你曾關注 2018 年福布斯公佈的年度最高收入 YouTube 博主榜單,就會對Logan Paul 和 Jake Paul二人有所瞭解——都很有錢。

  作爲兄弟檔,分別以 1450 萬美元和 2150 萬美元的收入,位列這份榜單的第十名和第二名。

  他們不僅是本片編劇,兩人同時也作爲演員參與其中。

  所以這是什麼電影?

  電影的名字叫做Airplane Mode(飛行模式),講述了主人公 Logan Paul 要乘坐一架飛往澳洲的航班,參加在當地舉辦的社交媒體大會,不巧的是,和害怕乘坐飛機、並且是第一次乘坐飛機的 Logan 同一航班的乘客們都是在網絡上“橫行霸道”的博主,他們拒絕開啓手機的飛行模式,有的人無時無刻不在自拍,有的人希望在飛機上能有一段難忘的邂逅,於是整個航程變成了雞飛狗跳的大型災難現場。

  預告片中的一些片段:

  是不是聞到了一絲絲爛片的氣息?

  但不管是從內容數據還是商業收入上衡量,兩人都是社交網絡上的天才,也不難想象他們能夠一手策劃出這樣一部“一呼百應”的電影。

  這是電影的官方 instagram 主頁。簡介上寫着:25位最頂級的社交網絡明星登上了飛機!

  從 2013 年活躍至今,哥哥 Logan 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成爲一名娛樂行業的佼佼者,弟弟 Jake 則向社交媒體專家轉型——這更類似於經紀人的身份,也就是網紅經紀公司,用以培養想要成爲社交網紅的新人。

  或許你也可以試試看。(你算了。)

  你看,對大多數博主來說,單打獨鬥是他們長期以來的經營方式,但 Logan 與 Jake 自然不滿足於此,於是他們共同擔任編劇,參與製作了這部“網紅大電影”。

  哪路神仙參與其中?

  除了同時擔任編劇和演員的 Logan Paul 和 Jake Paul(兩人在 YouTube 粉絲數量均爲 1800 萬,Instagram 上的粉絲數量超過 1000 萬),這份演員名單中在國內互聯網傳播最爲廣泛的要數 Casey Neistat 和 David Dobrik 了。

  現在是時候向你介紹一下這趟航班上的真·網紅了。瞭解他們,你彷彿就瞭解了一種成名之路。

  作爲初代 Vlogger,Casey Neistat 曾一度堅持每天錄製一條 Vlog 長達一年多,其 YouTube 個人頻道現在已經累積超過 25 億播放量,粉絲數量 1100 萬。

  引來很多模仿者。

  從沒有在專業的影視學校進修過的 Casey,早在 2003 年便開始了視頻製作的職業生涯,彼時他因爲拍攝視頻揭露了蘋果公司沒有爲 iPod 提供電池更換服務的祕密,而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和報道。

  2008 年,他和兄弟 Van Neistat 製作的八集電視劇 The Neistat Brothers 被 HBO 以 2 百萬美元的價格買下。

  從 2015 年至今,他的個人頻道中僅僅是 Vlog 這一播放列表就有 490 部作品,而與品牌合作的商業內容,例如爲 Nike 拍攝的短視頻 Make It Count 也被評價爲最好的品牌故事。

  通過平實、生活化又不乏幽默感的內容走紅後,Casey Neistat 同樣收到了主流媒體的認可與邀請,不僅出席過 Met Gala,也參加了奧斯卡頒獎典禮,但你絕對不會想到,20 歲不到的他剛到紐約時,只不過是一名輟學的高中生。

  或許你也可以試試輟學。(你算了。)

  關於 David Dobrik 你一定不會陌生,去年六月,他和交往三年的女友 Liza Koshy 在個人頻道上發佈的分手視頻惹得社交網絡哭成一片

  兩人在 YouTube 平臺上的粉絲總數超過三千萬,很多網友表示:“不想知道他們什麼時候分手,只想知道他們什麼時候複合。”

  累計播放量超過 25 億的 David 在個人頻道中除了記錄日常——包括自己、家人寶貴的初體驗——還有各種惡作劇以及生活中的小插曲,而這些視頻的本質是在記錄真實,製造歡(sha)樂(diao)。

  中文社交網絡甚至也出現專門搬運他視頻的賬號了,你可以在微博上搜索一下他的名字試試。

  Lele Pons 的 YouTube 粉絲數量 1300 萬,累積播放量 26 億。

  與 David Dobrik 同樣起步於短視頻平臺 Vine 的她,是一名委內瑞拉裔美國人,五歲時跟隨家人移民至美國。

  Lele Pons 不止於在個人頻道中分享 Vlog 和自制網絡喜劇,她同時也是一名演員和歌手,在 2017 年的大熱單曲 《Havana》 的 MV 中便出演了 Bella 一角。

  此外去年至今,她共發佈了四支個人單曲,其中名爲 Celoso 的單曲 MV 播放量達到了 2.3 億次,其餘單曲的播放量也超過了千萬級別。

  與她同在一家公司的 Anwar Jibawi 也參演了這部電影。相比之下,Anwar 的 YouTube 粉絲只有 400 萬,但是累積播放量已有 6.9 億之多。

  自 2016 年創立個人頻道至今,Anwar 的視頻內容多以情景喜劇爲主,而非記錄真實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除了情景喜劇,各種類型的惡作劇也是受到互聯網歡迎的一種內容形式,演員中 Roman Atwood 便是依靠隱藏攝像機,拍攝惡作劇而迅速積累起了粉絲和熱度。

  現在已經是三個孩子的爸爸的 Roman 形容自己的頻道是家庭友好、兒童友好的類型,擁有粉絲 1500 萬,累積播放量 50 億。

  自 2010 年起,Roman 便開始拍攝惡作劇視頻、活躍在 YouTube 上。其最爲著民的一支惡作劇視頻,是將自己兒子的等身假人當着妻子的面從二樓陽臺上扔下去。

  不僅如此,他還在自己的頻道中開通了 YouTube 原創劇集 Roman Atwood’s Day Dreams,每一期會爲自己的一名粉絲實現一個願望,帶給他們“一生只有一次”的體驗。

  Vitaly Zdorovetskiy 身爲這些人中唯一一名俄羅斯博主,其個人經歷也更加“豐富”。

  成年之前,Vitaly 收過垃圾,在餐廳打過工;成年之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參演成人影片。

  他的第一支成名視頻是裝扮成殭屍,闖入邁阿密當地的貧民區嚇唬居民。至今惡作劇視頻依然是他的個人頻道中的主要內容,這爲他吸引了 980 萬粉絲的關注和 16 億的播放量。

  對了,還要告訴你的是,2016 年這位博主爲了錄製視頻,爬上了好萊塢山上的 HOLLYWOOD 標誌,並且遭到逮捕;三個星期後,他又因爲在 NBA 總決賽克里夫蘭騎士隊對金州勇士隊的第四小節上脫掉上衣抗議而再次遭到逮捕。

  你別試。

  除了俄羅斯博主,還有來自墨西哥的 Juanpa Zurita,這位 96 年的博主更加強調自己身爲墨西哥人的身份,在 YouTube 個人頻道中也使用西班牙語作爲日常用語。儘管在以英語爲主的互聯網環境下,使用西班牙語並不十分“友好”,這並不影響他吸引到 980 萬粉絲的關注和 5.3 億的播放量。

  在迅速積累粉絲和人氣的成長期,曾經與 Juanpa Zurita 居住在好萊塢附近同一處公寓大樓的還有 King Bach 和 Amanda Cerny,二人也出現在電影的演員名單上。

  

  從 YouTube 博主起步的 King Bach,一向擅長對電影劇情進行惡搞和改編。

  從《奇異博士》、《黑豹》到《蜘蛛俠》,甚至是恐怖電影《寂靜之地》也沒能“倖免”。

  是不是還挺想看的?

  現在擁有 210 萬粉絲和 1.2 億播放量的 King Bach 已經正式轉向影視製片的工作,從劇本到出演一手包辦,不僅如此,他將個人的喜劇氣質繼續放大,甚至在線下開始了個人喜劇脫口秀巡演。

  

  Amanda Cerny 的發展則更爲全面,除去日常更新喜劇視頻外,她同時擁有健身頻道,積極分享個人的健身經驗。把形象高冷的博主拉進她的喜劇世界,也是她擅長的內容。

  比如下面這位,曾經的宇宙網紅 Jay Alvarrez,以探險、戶外、自然爲關鍵詞的男孩就曾在 Amanda 的視頻中客串了一把。

  你一定在很多地方見到過這張臉,這支視頻也成爲 Amanda 的所有視頻中播放量最高的一條。

  她的經營重心主要集中在 Instagram 上,在那裏她的粉絲數量爲 2480 萬。

  以 YouTube 和 Instagram 平臺粉絲數均達到百萬級來衡量的話,除了上面這些重量級博主們,剩下的博主則是一些相對不那麼重量級的角色,沒有 YouTube 頻道的固定產出內容,Instagram 的照片也多流於形式,個人風格並不特別明顯。

  

  整部電影中,最爲特別的一位演員,就是最後向你介紹的這隻鸚鵡。

  它是 Logan Paul 的寵物 Maverick Parrot,一隻太陽鸚鵡,粉絲不是特別多,也就 130 萬,還擁有自己的服裝產品線Maverick by Logan Paul。

  爲什麼還沒紅?

  最後,問一個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這部電影會火嗎?

  有這麼多流量的加持,這部電影本該成爲年度最受關注的電影之一,其官方主頁上也寫着“將讓整個互聯網爲之瘋狂”。然而現實情況是,目前爲止,這部電影只在今年的加州猛獁電影節上進行過曝光。

  早在 2016 年六月,電影的第一部預告片便在一次三星大會上釋出,影片同年完成了全部拍攝,Logan 本人也在同年宣佈電影會在 2017 年上映。

  之所以拖延至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Logan Paul 的“青木原森林”事件而引發的爭議。

  故事要說到 2018 年初,Logan Paul 成了整個互聯網集體聲討的對象。

  彼時,他在日本的青木原森林(the Aokigahara Forest)內錄製 Vlog,這處森林一直以來揹負着“自殺者勝地”的名聲,Logan Paul 將 Vlog 標題直接命名爲《我們在日本的自殺森林裏發現了一具屍體》,同時他將鏡頭近距離對準了自殺者的遺體,雖然這條視頻的本意是呼籲大衆正視健康,但這樣的呈現方式所帶來的效果卻適得其反。

  然而,更加諷刺的是,這場看似對博主生涯自行了斷式的事件,非但沒有影響他的職業發展,反而將他推上了年度最高收入 YouTube 博主榜單之中,總收入相比上一年增長了 16%。

  在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以建造自己的帝國。

  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實,尤其是在粉絲經濟模式變得越來越成熟之後,“建造自己的帝國”就意味着階級的躍升和財富的積累,它對現實生活產生的影響可以說天翻地覆。

  目前爲止,全球互聯網的總用戶數量已經達到了 43 億,佔到全球總人口數量(76.9 億)的一半還多。隨着這一數字的增加,不管是明星還是博主中,微博還是 Instagram 上,紛紛出現了粉絲數量破億的個人社交賬戶,雖然這是最近兩年纔開始湧現的現象,但不得不承認手握過億粉絲無疑是互聯網上最有價值的流通貨幣。

  社交媒體已經徹底改變了整個行業的分發機制和資源分配,網紅憑藉自身的流量和人氣打入主流市場的事件也並不止存在於海外市場上,相較龐大的產業體系,他們和粉絲之間建立的聯繫更爲親密,彼此之間的瞭解也更爲深入,加上攝影器材的普及和越發平民化,身爲博主的他們利用自己一呼百應的號召力,去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大製作”電影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這一點,從短視頻質量不斷走高就能夠看出。

  很多時候,改變都是從邊緣開始發生、再逐漸壯大,最終來到舞臺中央。也許眼下這樣的博主大電影並不會被更多的影視公司所採納,但並不意味着它不是一種可複製的案例,可能只是因爲覆蓋得還不夠均勻。

  就像博主這一職業剛剛出現時那樣,人們不過認爲他們是一羣不怎麼專業的小丑罷了。

  很高興認識你,以下都是我喜歡的

  如果你也感興趣,試試關注烏雲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