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拍過很多很好看的史詩級戰爭電影,什麼斯巴達三百勇士啦,什麼獅心王啦。但有一段歷史西方人從來不拍,甚至提都很少提。那就是蒙古西征。別說拍電影,他們連提都不願意提,一說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

  繼續西進

  當蒙古大軍佔領欽察草原這個穩固基地後,他們稍作休整便繼續向西方的波蘭、匈牙利進軍。

  蒙古對於西方的進攻是有着深遠的戰略考量的。東歐平原毫無遮攔,極易受到西方軍隊在匈牙利高地的威脅。蒙古大軍繼續西進就是意圖殲滅這裏的王國,爲蒙古打下的東歐草原佔領一個重要的戰略要點。在趁西方尚未警戒禦敵之時,蒙古大軍乘勝選擇西進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妙招。

  關於此次的西進掃蕩,大軍統帥拔都將軍隊分爲三個方面軍。北路軍由察合臺的兒子拜答爾率領三萬人馬進入波蘭,牽制波蘭軍隊並阻止他們南下以保護蒙古軍的右翼。中路軍由拔都和速不臺親率六萬主力進攻匈牙利,目標直指布達佩斯。南路軍由合丹率領三萬人馬負責掃蕩南歐地區,掩護大軍左側翼。

  公元1241年初,十二萬蒙古大軍殺入歐洲大地,讓歐洲人恐怖的上帝之鞭即將到來。

  九個麻袋

  在三路大軍中最先取得戰績的就是進入波蘭的拜答爾。

  拜答爾一路攻城掠地,波蘭國王昏聵無能沒能形成有效的抵抗,都城被蒙古大軍攻破。三萬蒙古鐵騎很快就抵達了西里西亞首都弗蘭茲拉,西里西亞國王亨利二世自知不敵率軍撤退。三萬大軍退到了勒格尼茲,意圖與捷克的五萬援軍會師之後再與蒙古大軍進行決戰。

  蒙軍知道之後繞過城池,直接奔向敵人集結的勒格尼茲,將大軍駐紮在了兩支西方軍隊之間,意圖阻隔兩支軍隊會合。從戰場態勢上看,蒙古大軍情勢並不有利,遠道而來人困馬乏,而西方援軍距離勒格尼茲不過兩日距離。所以拜答爾當即下令首先攻擊西里西亞的三萬大軍,務求在敵人援軍到達之前全殲這支敵人。拜答爾敢於做出這個決定,一是因爲他認爲蒙古大軍有能力完成圍殲戰,二是西里西亞軍隊皆是拼湊出來的烏合之衆,英勇善戰的騎士只在少數。

  很快蒙古大軍就在勒格尼茲城下挑戰,雙方一接觸蒙古軍就裝作不敵後撤。這個計策對西方屢試不爽,三萬西方軍隊蜂擁而出。他們將軍隊分爲五個部分,意圖用前三隊爲炮灰負責消耗蒙古大軍的實力,後兩隊則爲精銳主力,多以騎士爲主,待蒙古軍消耗到一定程度後發起突擊。

  戰鬥一開始前三隊的炮灰們就開始了衝鋒,可是這些沒有甲冑沒有防護的士兵根本沒有消耗蒙古軍分毫,蒙古人的一陣陣箭雨反而讓炮灰們幾乎全滅。亨利二世見勢不妙馬上率領騎士進行衝鋒,意圖利用重裝騎士的正面對決解救自己的軍隊。可是縮在龜殼裏的西歐騎士機動性遠遜於蒙古騎兵,幾輪衝鋒皆落空,騎士也都紛紛落下馬匹被殺,三萬人馬被全殲。五萬援軍撒腿就跑,逃到了德國不敢再出兵。

  據史書記載,當日蒙古人割下了九大麻袋的耳朵,蒙古軍主力北側再無威脅。

  飲馬多瑙河

  拔都的主力大軍在此時卻碰到了硬釘子,蒙古軍圍攻布達和佩斯多日,可匈牙利國王早做準備,城池堅固難以攻克。

  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面對危急情況,派遣使者帶着沾血的寶劍向教廷與西方世界求援。可是西方世界不爲所動,匈牙利岌岌可危。

  面對久攻不下的布達佩斯,拔都選擇了與兄弟拜答爾同樣的戰術選擇——誘敵深入。拔都率領大軍佯裝撤退,貝拉四世不知是計,居然率領十萬大軍追擊蒙古軍,兩軍最後僵持在了賽約河畔。匈牙利軍隊駐守河西,佔據開闊地勢環車爲營,意圖用堡壘阻隔蒙古軍以逼迫蒙古軍撤兵。蒙古軍則駐兵河東險要之地,準備做持久戰等待時機消滅匈牙利大軍。

  很快蒙古軍定下計策,兵分兩路。一路在河東構築炮石繼續牽制匈牙利大軍,一路則沿河前進尋找渡河點,渡河後形成對匈牙利軍隊的合圍之勢。蒙軍的作戰計劃當天夜裏就被俘虜偷聽,消息很快傳到了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耳中。可是貝拉四世並沒有做出任何策略,只是固守營壘做消極防守之準備。

  第二天蒙古軍隊爭奪河上橋樑,交戰之下蒙古軍又佯敗撤退,匈牙利軍因此放鬆了警惕。當日凌晨,拔都親率主力進攻石橋,匈牙利人本以爲蒙古人不會再攻,沒做防備,一場血戰之後,拔都奪下了石橋。另外一路也渡過了河流,兩支軍隊形成了對匈牙利大軍的合圍之勢。

  匈牙利軍中的聖殿騎士團主動請纓,衝擊蒙古包圍圈。可是兩次衝擊毫無效果,聖殿騎士團也在戰鬥中盡數陣亡。精銳的陣亡使得士氣大大低落,匈牙利軍中士兵多從營壘逃跑。見此情形拔都用上了經典的圍三缺一的戰術,將包圍圈打開了一個缺口,讓匈牙利士兵肆意逃竄。求生的慾望讓匈牙利人喪失鬥志,貝拉四世無力迴天只得上馬向南方逃竄,最後他到達了海島才擺脫了蒙古軍隊的追殺。可是他的十萬大軍就沒貝拉四世這麼幸運了,兩隻腳終究跑不過馬蹄,十萬大軍損失了整整七萬多,匈牙利全境也慘遭屠戮,只剩三座城池在戰火殘存下來。

  這就是著名的賽約河之戰。此戰後,蒙古遊騎都已經出沒於維也納附近,眼看整個歐洲都將不保。這時窩闊臺的死訊傳來,拔都撤軍回蒙古奔喪,歐洲躲過一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