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班裡很多人都說:就算我不讀書以後我也會過得更好.誰給她們的自信.


當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這是相對公平、便捷甚至可能打破階級壁壘的一條路。


可能之前是這樣,但現在十個人裡面九個大學生。十個大學生裡面5個研究生。到後期的工作應聘階段你的老闆要看學歷選擇這可能對你老說很難。畢竟現在這個年代人羣學歷普遍比以前的老舊社會偏高。所以導致了現在一些人在努力的自己尋求出路


不是唯一出路,但是是絕大多數人的出路,概率上幾乎是最直接可靠、最簡易可行的出路。不可否認其他出路的存在甚至更優越,但如果自己定位為一個學生 ,讀書就是唯一出路,讀書包括但不限與課業學習,讀書是一種不斷學習進取的姿態,所以只要肯努力,為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努力,自然條條大路通羅馬。


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便捷的捷徑。

對什麼人來說不讀書實質影響不大呢?出身較高的人。中產不能算,富二代官二代起算。但是這種人往往不會不讀書,90後了,就算是鍍金,也得鍍個本科學歷,這樣在生意場上才抬得起頭。

至於中產,讀書是維持階級的辦法。不說讀得多好,大專以上學歷,找個正規工作,守住家裡原有的一點資產,入能敷出即可。想想不讀書你能幹的事,肯定都不如讀個書找份正規工作簡單。

再至於更低的階層,我們統稱無產階級吧,這種出身讀書真是捷徑中的捷徑。讀的一般,譬如我表妹表哥,二本本科畢業,找份教職,或考個公務員,就有了父輩沒有的五險一金,不再需要年輕時居無定所,捨不得喫肉捨不得買衣服。讀的稍好一點,像我,211本科985碩士,非互聯網非金融行業管理崗,應屆稅前21w,同學裡做演算法崗(技術類)的稅前都是31-32w,尤其厲害的能拿到40以上。我們今年平均23歲,來自無產階級家庭的孩子,除了讀書,還有別的辦法混得更好嗎?

有。比如說楊超越,比我們更年輕,家庭比我們更窮,現在的收入條件比我們要好得多得多。可你要知道楊超越這種機遇多麼難得,多少個無產家庭的孩子纔能有一個這麼幸運呢?不如想一想自己身邊的人吧。

混得好不好,不僅要看收入,還要看你從事的職業的類型,腦力工作還是體力工作,社會地位如何。勞動不分貴賤,體力勞動者同樣高尚,這個道理我懂,平常的生活裏我也非常尊重服務行業的人。可如果你能選的話,你是想到一個中型企業當個部門經理,還是想去一家豪華餐廳當服務員,還是想在霓虹燈旁邊給人洗頭呢?操勞了大半輩子、對你寄予厚望的父母,又希望你成為什麼人呢?你到時候跟他們說勞動不分貴賤嗎?

至於你說,來自無產家庭,不讀書,做生意行不行?當然行了,可我還是那句話:去看看你身邊的人。有幾個湊足錢、敢做生意,做了又有幾個成功,成功的喫過多少苦。

你就不覺得像我妹那樣每天16:30下班回家擼貓更好嗎?就不覺得像我哥那樣一早穿個小西裝兜風去辦公室更好嗎?就不想像我一樣20出頭回家過年給村裡的姥姥姥爺買身貂皮大衣滿屯子裝b嗎?

你只要安安靜靜讀16-19年書就能做到零風險擺脫父輩的艱辛與無奈,還在找啥捷徑啊?最大的捷徑你都不走。

本答案大部分內容針對無產家庭出身的人,因為我相信絕大多數中產及以上家庭的孩子其實不會考慮到「出路」這件事,也不會懷疑讀書的必要性。

希望對題主有幫助,也希望題主不用太因槓精困擾。若干年後你碩士學位、體面工作、五險一金,而你的同學還在開長途貨車或在超市收銀時,他們見到你都不會抬頭。


我講個身邊的例子吧。我一個發小,女生,前幾天因為高中沒唸完(唸到高二,職業學校,就退學工作了),應該是個初中學歷吧,被她所在的物流公司辭退。

還有一個初中同學,初中唸完去了高鐵站上工作,那時候本科還不是很多,前幾天也被辭退了。

還有一個男發小,高中唸完職業,沒考上大學。工作人家不要,只能去當了兵,也算是一種收入吧。因為學歷不能從一個小兵往上升。

還有一個男發小,高中,也是職業高中,唸完工資二千,還是在青島,活不下去就創業,賠了十幾萬,還好不多,父母給填上了這個窟窿。現在在家開車出去撩妹,叫雞,抽煙喝酒。放假回家,聽我媽說他要去海上開船捕魚啥的了。

我念的師範,已經大三了,是本科,最低也能在市小學簽合同教書(那邊校長跟我說好了,之前講課他很滿意,說畢業可以去他那)。

大家自己體會吧


不是唯一出路!

但是會多一條重要出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