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香》發行於1944年。由於在近半個世紀里,不斷被歌手翻唱,這首歌也成為了中國人盡皆知的歌曲之一。不過,這首歌在當年發行時,卻被人們歸入了「靡靡之音」的範疇。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有不少人認為,這是日本人專門為了麻痹佔領區的人民而作。而這首歌的原唱者李香蘭,也是一位頗受爭議的歷史人物。

(李香蘭舊照)

抗戰時期,關於李香蘭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對於她身份的爭論。在當時的大多數人認為,李香蘭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女漢奸。是日本為了宣傳自身,麻痹中國國民而推出的工具。而另有一部分人卻認為,李香蘭本來就是日本人,不應該被劃分到「漢奸」的類別之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香蘭的國籍和身份,已經蓋棺定論,她的確是日本人無疑。但鑒於她曾給戰爭時期的人民帶來過對於美好的幻想,卻又以特殊的身份令追隨者們失望,因此關於她的爭論,直到現在仍然在繼續。

李香蘭本名山口淑子,1920年2月出生在中國奉天。

她十二歲那年,山口淑子跟隨父親山口文雄搬遷到了瀋陽。在撫順到瀋陽的火車上,山口淑子結識了蘇聯少女柳芭。在柳芭的引薦下,山口淑子成功拜入了蘇聯著名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門下,開始了對於唱歌的學習。

1933年,山口淑子被父親的中國好友李際春收為養女,由此得名李香蘭。

山口文雄也喜歡讓女兒成為中國人的養女。1934年,李香蘭來到北平後,又認了父親的另外一位中國朋友潘毓桂為養父,並取名為潘淑華。這位潘毓桂,是抗戰時期的著名漢奸。他在七七事變中將國軍二十九軍出賣,直接導致了南苑的失守。

來到北平之後,山口淑子以「潘淑華」之名,進入了北平翊教女中念書。在學校期間,山口淑子並沒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日本身份。由於從小生活在中國,山口淑子會說一口流利的中文。她像一名普通中國女學生一樣上學放學,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李香蘭影視舊照)

1938年,由於山口淑子特殊的身份以及出眾的表演天賦,日本人很快將她拉進了「滿洲電影協會」,並進行了大力包裝。當時的山口淑子還很單純,並沒有聯想到太多政治目的。因此,當日本人想要她用中國人的身份,以「李香蘭」為藝名進行演出時,她也根本沒有多想便答應了。

李香蘭在日本奉天廣播電視台策劃的《滿洲新歌曲》節目中大放異彩,她演唱的《漁家女》《孟姜女》等歌曲,在播出之後好評不斷,而她也因此一炮而紅。

在走紅之後,李香蘭參演了「滿映」推出的一系列電影。這些電影的劇情,也大多是她所扮演的中國少女,在經歷磨難後,成功地與日本少年走在了一起。

讓李香蘭沒想到的是,在電影推出之後,她卻陷入了風口浪尖的輿論漩渦中。不少中國國民對於她拍攝親日電影的行為罵聲不斷,甚至有人還稱呼她為「漢奸」。

對於這些聲音,李香蘭有苦難言,只能以沉默來應對。

(李香蘭晚年舊照)

後來,李香蘭去了上海發展。1944年,憑藉著一曲《夜來香》,李香蘭也成為了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而這時的她,才算是真正意義上在全中國走紅。

不過好景不長,1945年抗戰正式結束,李香蘭以「漢奸罪」的罪名,被中國政府逮捕。由於當時整個中國掀起了懲治漢奸的熱潮,因此社會上也傳出了一些槍斃李香蘭的呼聲。就在呼聲越演越烈之時,李香蘭的好友柳芭向法庭提供了證明,證實李香蘭並非是中國人,而是屬於日本僑民,她才被釋放並遣返回國。

回國後的李香蘭,又重新用回了「山口淑子」的本名,成為了一名普通的日本婦女。1969年,李香蘭進入了富士電視台工作,並且她還採訪過如曼德拉、阿拉法特等一眾大人物。由於頻頻在電視中出現,再加上她擁有特殊的經歷和身份,1974年,李香蘭在日本首相的勸說下,成功競選為日本參議院議員,一直到1992年才退休。

值得一提的是,李香蘭在二戰後一直積極奔走,為中日的友好做出了不少貢獻。2005年,她還曾公開發表一篇長文,勸誡小泉首相不要參拜靖國神社。

最終,這位擁有傳奇人生的女子於2014年去世,享年94歲。

(參考資料:李香蘭著《我的前半生》)


李香蘭是日本人,原名叫山口淑子。他的父親叫山口文雄,早年移民到中國的東北奉天,1920年李香蘭出生,剛好山口文雄有個中國朋友叫李際春,他是奉天銀行的總經理,他就認了山口淑子當養女,並起名叫李香蘭。

1934年李香蘭在北平讀書,這個時候她認識了柳芭,一位布爾什維克的蘇聯女人。他們成了朋友,李香蘭在柳芭那裡學會了唱歌。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全面的侵華戰爭,這個時候偽滿洲國的特務就看上了17歲的李香蘭,因為她是日本人而中國人又認為她是中國人,她又說說日語和漢語,長的漂亮又歌聲甜美,適合當文化漢奸。於是在連哄帶騙之下,李香蘭就成了偽滿洲國的政治宣傳工具。偽滿洲國成立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簡稱「滿映」。這個滿映是專門宣傳殖民主義思想文化傳播。李香蘭剛開始是唱歌為主,唱漁家女,孟姜女等中國傳統的歌曲,更是以一首夜來香讓她名聲大噪。大家被她甜美的歌聲征服了,而這個時候日本人開始讓李香蘭出演電影。李香蘭隨後出演了《白蘭之歌》《支那之夜》《熱沙的盟誓》等等電影,這些電影都是美化日本侵略戰爭,美化日本侵略者,宣傳什麼「日滿親善」「大東亞共榮」的奴化思想。這種文化上的欺騙和侵蝕非常陰險。李香也曾經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他離開過滿映,只是一切到晚了。1945年抗戰勝利,李香蘭以文化漢奸被捕,關押在收容所里,不出意外肯定被判死刑的。沒想到,李香蘭的朋友柳芭救了她,柳芭拿出了李香蘭的出生證明,證明了李香蘭是日本人,那就不是漢奸了嘛!最終李香蘭被釋放遣送回日本,只是她曾經的行為傷害過中國人民啊!

中日建交後,中日恢復了正常化的關係,李香蘭也努力改善中日的關係,她再次來到中國,唱歌演出,只唱中日友好的歌曲。她我當過日本參議院議員,她力圖讓日本政府對慰安婦問題作出賠償和道歉,她反對政府人員參拜靖國神社。可以說在李香蘭的後半生中,她為自己的良心而活。其實李香蘭也是被政治利用的工具罷了,好在李香蘭後半生用自己的良心去救贖自己曾經犯過的罪行,這點讓人同情。2014年李香蘭去世,活了94歲。

李香蘭特殊時代的一個特殊符號。在新時代的當下,我們也要警惕西方國家對我們進行文化上的侵蝕和扭曲啊,畢竟有時候軟刀子更能傷人啊!


李香蘭在抗日戰爭的時候一度被人們以為是正宗的中國人,當她為日本人唱歌拍電影的時候,人們的怒罵聲炮轟在了她的身上,於是李香蘭就成為了當時中國非常出名的文化大漢奸,當1945年日本全軍投降,李香蘭被抓獲的時候人們這才發現,李香蘭其實不是中國人,而是一個正統的日本人。

李香蘭小時候和年輕時的經歷

李香蘭的父親是在東北滿洲鐵路上的一名日本高層,在李香蘭13歲的時候已經是1932年了,日本因為平頂山事件對東北的百姓大肆屠殺,在這場屠殺中將近有3000人為此喪失了生命。

當時李香蘭的父親不忍心看到中國的百姓們受到日本軍人的屠殺,所以暗中救了幾個中國人,後來被日本軍隊發現就將其逮捕,以反叛罪關押了起來。

後來李香蘭被父親的一個好友收養,這個好友是個中國人,是當時奉天銀行的經理,他因為親日所以能在當時日本人管理的東北裡面隨意行走,原本李香蘭還不叫李香蘭,她有著一個日本名字叫做山口淑子,她在被父親的好友收養之後就取了個李香蘭這樣好聽的名字。

李香蘭踏入演藝圈為日本軍隊展現歌喉

在1943年的時候李香蘭為了到北平的女子大學讀書,又改了名字,她認當時的天津市市長為義父改名為了潘淑華,李香蘭天生有絕艷的歌喉,歌聲美妙不可方物,所以她很快被當時的日本軍隊看中了。

日本人隱藏了李香蘭的日本身份,把她當成了一個正宗的中國人打造成了明星,將其推到了民眾的眼線中央,李香蘭這個名字很快聲名鵲起,李香蘭憑藉著姣好的外貌、美艷的歌喉、還有日本人的全力推動,她很快成為了當時全中國最出名的女歌星之一。

她被日本人操控了起來,為日本人拍了很多弘揚、美化侵華戰爭的電影以及歌曲,為日本的侵華軍隊上台獻唱,當時李香蘭成為了日本軍隊中最受歡迎的女歌星,當她在台上獻唱的時候,台下有不少人的眼中飽含著淚水,這些日本的侵略者想起了家鄉。

其中李香蘭最為出名的歌曲就是《夜來香》,不過因為種種特殊的原因,這首歌曲後來成為了禁曲,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去找來聽聽。

中日友好大使李香蘭

抗戰結束之後李香蘭被國民政府以漢奸罪名抓捕了起來,最終被知道真相的國民政府放回了日本,回到日本的李香蘭一直進行著各種演藝活動,後來她因為巨大的演藝成就成為了日本的參議員,進入了日本的政治界,當她在日本擁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之後,她就開始利用著她的身份為中日的友好做著努力,一度成為了中日的友好大使。

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時候,李香蘭就曾經因為慰安婦的事情在日本國內奔波想讓日本政府為慰安婦的事件向中國賠禮道歉,但是一個人的影響力終究是不夠的,直到如今,日本仍未作出正確的回應。

進入了21世紀,當時日本的首相準備在靖國神社參拜侵華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人,李香蘭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當即寫下了一篇長長的文章制止日本首相,但是仍然抵不了日本首相的一意孤行,最終李香蘭只能悲嘆無奈,2014年,李香蘭在日本與世長辭。

所以說李香蘭雖然在中國長大,在中國接受教育,但她的本質上就是一個日本人,她把日本稱為了母親之國,是生她的地方;她把中國稱為了父親之國,是養她育她的地方,我覺得對於李香蘭身份的事情是無需辯論的,李香蘭即便接受了中國的教育,卻無論如何也擺脫不了日本人的身份,她跟川島芳子不一樣,是為她的國家做事的,而川島芳子是為敵國出賣自己的祖國的。

說實在,作為一個夠傳奇、夠香艷、夠複雜的爭議人物,李香蘭(又名:山口淑子,大鷹淑子,潘淑華)的真實身份曾經讓人撲朔迷離,模稜兩可。

因為她父母雖然是日本人,但是她卻出生在中國,成名在中國,長期對外掩飾真實身份,並深受中華文化浸染,身上有太多的中國印記。

說她身份複雜,因為年輕時曾不幸淪為日本「侵華幫凶」,用歌聲(電影)美化、遮掩侵略醜行,常常以一個華人形象出現;後來回到日本當選國會議員之後,又有幸成為中日友好的「和平使者」,時時為推動中日友誼而呼籲奔走。

霍小姐以為,李香蘭作為一個在中國出生的、富有傳奇色彩的日本人,但在許多中國人、日本人眼裡,她更像是一個「中國人」,準確說是「中國化的日僑」。

下面截取李香蘭的幾個人生典型片段來說明一下:

1938年,18歲的李香蘭作為「日滿親善」代表首次回日本,在東京,當她身穿中式服裝演唱中國歌曲時,掌聲中不時傳來謾罵。這使她對祖國日本的幻想開始破滅,她感到可悲的,「不是為日本人錯把我當成中國人而歧視,而是祖國的日本人對我出生的中國———我母親之國的侮辱。」

1978年李香蘭曾以政治家、友好人士的身份來華訪問,當時她對自己在中國曾經出演的「偽滿」電影十分懊悔,也非常自省。 尤其是中日建交之後,她對於中國十分友好,並且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2007年,日本東京電視台曾製作了一部紀實電視劇《李香蘭》 ,全劇飽含了對一個弱女子不幸被時代洪流所左右的、無法自主顛沛漂泊命運的嘆息。 比如,李香蘭在日軍攻打北京之時,內心十分複雜矛盾,只好對同學說,「我會站到城牆上去。」寧願被中日兩國的流彈所打死。

李香蘭的成名之作《夜來香》,創作於1944年,是百代唱片公司特邀作曲家黎錦光,參考中國民間小調,專為李香蘭譜寫的。但其中旋律和節奏完全採用了歐美風格,譜成了輕快的慢倫巴,一時間傳遍了燈紅酒綠的淪陷區大小城市。

李香蘭在自傳中說:「儘管這首歌曲很受歡迎,但流行的時間不長,後來日文版和中文版都禁止出售……理由是任何一首軟綿綿的情歌都會使風化紊亂。」

如今《夜來香》在中國大陸和海外其他地區皆已解禁,其歌中傳遞出的開放與包容,讓人倍感輕鬆愉悅。

這也許是時代發展,對李香蘭人格和藝術魅力的一種間接認可吧!


李香蘭是日本人,這個問題毫無疑問。但為什麼人們都以為她是中國人,以至於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以漢奸罪將其逮捕?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李香蘭學生時代與父親在一起

李香蘭的爺爺山口博日俄戰爭後移民到了中國東北地區,山口博的兒子山口文雄在南滿鐵路株式會社屬下的撫順煤礦做事。山口文雄有一位叫李際春的中國好友,時任奉天銀行總經理,1920年,山口文雄的女兒山口淑子出生,認李際春為養父,李際春給她起了個中國名字李香蘭——這就是李香蘭這個名字的由來。

李香蘭還有一個中國名字潘淑華,因為山口文雄後來結識了冀察政務委員會政務處長潘毓桂,又讓女兒認其為義父。潘毓桂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後來到29軍宋哲元手下任職,是有名的漢奸,盧溝橋事變期間,多次向日方透露29軍作戰計劃,曾任偽天津市市長。

1934年,山口文雄將李香蘭送到北平,以潘毓桂女兒名義在翊教女子中學念書。期間李香蘭住在潘家,在潘毓桂調教下,逐步養成了中國人的習慣。李香蘭野一直未公開自己的身世,說得一口標準的中國話,同學都以為她是潘毓桂的親女兒。多年以後,李香蘭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自己的這段北平生活:「我從東北來投親,作為一個中國人——潘家的乾女兒——上了翊教女子學校,名叫潘淑華……上學時三人同路,放學時有時只剩我一個人。那時候,我常順路去北海公園,在無人的小島上練習漢語發音或查字典,也曾去過遠處的太廟。」

李香蘭唱歌很好,後來被奉天廣播電台錄用為專職歌手,「滿映」成立後,李香蘭出演了一系列電影,很快便名聲大噪。李香蘭在影片中一般都飾演一些純情中國少女,愛上了日本男人,滿映還故意淡化她的日本人身份,觀眾都以為她是中國人,一些媒體不明內情,質問李香蘭:「作為一名中國人,為什麼參加拍攝侮蔑中國的電影?難道你不是中國人嗎?」此時李香蘭有苦難言,往往無言以對。

後來李香蘭離開滿映,去上海發展,此間,李香蘭事業達到了巔峰,被譽為「上海歌后」,那首著名的《夜來香》就是這時候推出的。

李香蘭(右)與張愛玲在上海合影

抗戰勝利後,李香蘭因漢奸罪被國民政府逮捕,這時,李香蘭的好友和啟蒙老師、俄羅斯人柳芭向法庭提交證明,證明李香蘭原名叫山口淑子,屬於日本僑民,李香蘭最終被釋放。對於柳芭的救命之恩,李香蘭記在心裡,她在文章中這樣回憶:「柳芭是我最珍貴的朋友。我之所以成為歌唱的李香蘭,是因為有了柳芭;我之所以成為活著的李香蘭,也是因為有了柳芭。柳芭像是神安排在我生活中的護身符,有時像太陽,有時像月亮,她永遠伴隨著我。」


對於我們年輕一代人來說李香蘭這個名字確實有點陌生,就算知道也不了解她的出身背景。但可以義正辭嚴的說李香蘭的的確確是個日本人。

簡單介紹下她的背景

1920年出生於中國東北的李香蘭本命山口淑子,李香蘭這個名字是被中國人李際春收為義女所取。1937年日本侵略者佔領東北,李香蘭順勢進入上海發展,並成為當時紅極一時的影視歌明星。《夜來香》就是李香蘭作品之一。

由於為日軍宣傳侵華戰爭做粉飾。被當時我國稱為「文化漢奸」。1945年日本投降李香蘭等人被國民黨以為日偽政權服務和文化漢奸罪名入獄。1946年國民政府以無罪釋放了李香蘭。2014年李香蘭逝世。

當時人們認為李香蘭(山口淑子)是中國人,我認為最主要的是她出生地是中國東北,從小就說著一口流利的中國話。日本包裝後腐化當時中國作用。所以一直人們對李香蘭的背景很模糊。

在上海出名後李香蘭經過日本帝國主義的包裝後,很多人認為她就是中國人。當時李香蘭和川島芳子一併被稱為「漢奸」。其實當時人們沒有真正了解她的背景所下的模糊定論。

李香蘭的歌曲和影視作品被人們稱為腐化作用,80年代李香蘭才發覺和慚悔自己美化戰爭的錯誤行為。

並以友好使者回訪自己的中國「老家」,她努力架起中日友好的橋樑。她反對日本首相跪拜靖國神社,在中日邦交二十周年前在中國公演。她所做的一系列,她真的是很努力改善中日關係。

我們痛恨那些發起侵華戰爭的人,但也不可否認那些努力為改善中日關係的人。晚年李香蘭就是其中的一位為中日關係改善的努力者。


李香蘭,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被日本人包裝成中國歌星的日本女明星,由於她從小在中國長大,中文講的很好,歌唱的也很好,所以很快就成為當時國內的一線明星,受到許多粉絲的追捧,她的一首《夜來香》紅遍大江南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國產凌凌漆》,裡面的女主角叫李香琴,而她說她的母親叫李香蘭,凌凌漆一想到李香蘭是「文化漢奸」,神情一變,所以,這個黑色幽默可能許多人都沒看懂。司令多次提到李香琴的出身,也是因為李香蘭,同時也是對那個時代的諷刺。

1920年李香蘭的父親,一位日本學家,攜帶妻子來到了中國瀋陽,不久後,就在瀋陽生下了一個小女孩,取名為山口淑子。後來這個小女孩被一個李姓的中國人收養,取名李香蘭,但是,她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在演出中常常宣傳日本。

抗戰勝利後,李香蘭被國民政府抓獲,以漢奸罪處以死刑,直到最後一次審判,她才說出自己是日本人的身份,於是,她被遣送回國。回國後,李香蘭還是從事演藝事業,在日本也是經常宣傳中日關係,曾為了「慰安婦」事件多次發聲,也曾反對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2014年,李香蘭去世。


李香蘭是一個日本人。李香蘭原名山口淑子,家人稱她為豆豆,日本人,和族,1920年2月12日出生於中國遼寧省奉天附近的北煙台(今遼寧省燈塔市),不久舉家遷往撫順。

1932年,平頂山慘案中山口淑子父親被懷疑與中國抗日分子勾結而拘留,事後一家遷居瀋陽。在撫順開往瀋陽的火車上,淑子結識了一個同齡的俄羅斯猶太裔少女柳芭。正是柳芭引薦淑子拜蘇聯著名的歌劇演員波多列索夫夫人為師,走上了歌唱的道路。1933年認了父親的中國同學李際春為養父,因此得名李香蘭。1934年,李香蘭來到北平,以「潘淑華」這個名字在北平翊教女中念書。1938年,她的藝術天分和特殊出身很快就被日本在中國操縱策劃的偽「滿洲電影協會」相中並動員她入會,將她大力包裝,作為中國歌星推出,在日本奉天廣播電台新節目《滿洲新歌曲》中演唱了《漁家女》《昭君怨》《孟姜女》等中國歌曲,更以一曲《夜來香》而聲名大噪。於是,「歌星李香蘭」就這樣被推上前台,並且迅速在歌壇和影壇被大眾所熟知。之後,李香蘭還陸續演了一些替日軍宣傳,或者粉飾日本侵略戰爭的電影。雖然身處亂世,她受歡迎的程度卻有增無減。李香蘭成了關東軍推行戰爭政策中的「糖衣炮彈」。1942年,到上海發展,以李香蘭的名字登上舞台,為中華電影公司、中華聯合製片公司、滿映拍了經典電影《萬世流芳》並主唱電影主題曲《賣糖歌》及插曲《戒煙歌》使之紅遍全中國,跟著《夜來香》、《恨不相逢未嫁時》、《海燕》使之更上一層樓,成為與龔秋霞、周璇、姚莉、白光、白虹、吳鶯音齊名的上海灘「七大歌后」之一。1943年,李香蘭再度抵台灣演齣電影《サヨンの鍾》(沙韻之鐘)再度掀起熱潮。《沙韻之鐘》於當年在台、滿、日、滬、華北等地上映。李香蘭回歸日本後,凡是掛上其本名山口淑子的電影,仍屢屢在台造成轟動。1944年,李香蘭辭職離開滿映,1945年,李香蘭在上海大光明大戲院舉行個人演唱會「夜來香幻想曲」。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滿洲國解散,李香蘭被控以漢奸罪罪名被中華民國政府逮捕。但之後,因證明了其為日本人而非漢人的身份,而得以被無罪釋放,遣返回日。1946年2月回日本。1946年遣送回日本並改名為山口淑子,回國後跨入影壇,其間甚至想過要到好萊塢發展,後因故放棄。1951年,山口淑子嫁給了美國的雕刻藝術家野口勇。1956年離婚。1958年,山口淑子與外交官大鷹弘墜入愛河。大鷹弘當時為日本駐聯合國大使的秘書官、三等書記官。婚後跟丈夫姓,成為大鷹淑子,並退出演藝界當起了外交官夫人。1969年,已將50歲的大鷹淑子當起了富士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採訪過阿拉法特、曼德拉等風雲人物。1974年,頻頻在電視上出鏡的大鷹淑子在首相田中角榮的勸說下出馬競選當了參議院議員。1975年,已是國會議員的大鷹淑子因外出訪問,路經北京時,受到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廖承志的接待。1978年,她再次訪問了北京、上海、哈爾濱和長春等地。1992年川口淑子從參議院退休,結束了自己18年的參議員生涯。2005年,已經85歲高齡的李香蘭公開發表一篇長文,勸誡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要參拜供奉有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原因是「那會深深傷害中國人的心」。2014年9月7日上午10時42分,李香蘭逝世,終年94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表示:「李香蘭女士戰後支持和參與中日友好事業,為此作出積極貢獻,我們對她的逝世表示哀悼。」[8]她是日本人一手製造的偽中國演員,通過飾演宣傳日本遠東政策的影片來達到慰問日軍的目的,成為日本方面所需要的偽滿、中國的對日親善使者,但這些卻不足以抹殺她在藝術上的全部成就。她的歌聲婉轉動人,歌唱造詣高深。


老鐵,李香蘭就是日本人,原名山口淑子。這是完全可以確信的。


確實是日本人,這毫無疑問,而且一直親中。她的中國親人叫焦菊隱,就是茶館的導演。也是當年和弘一法師齊名的中國話劇開創人。中央戲曲學院,北京師範學院都有焦菊隱先生的功勞。我們在故宮看到的國寶,有三分之一是抄他們家得到的。李香蘭是不是特務我不敢肯定,但有根深蒂固的中國情節是毫無疑問的。在她有生之年裡,一直傾向中國。在新中國時期,中日重大事件中,很多都有她的功勞。成龍當年拍那部中國人在日本混黑社會的電影,也是因為焦先生的後人從中斡旋,山口組才答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