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走着瞧旅行

  ID:zouzheqiaolvxing

  帶上一顆走走停停的心,踏上一列陳舊的綠皮火車,去邂逅一路的風景,聆聽溫暖的故事!

  知乎上有道題:坐綠皮車是一種什麼體驗?

  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擁擠、喧鬧。

  過道里永遠都是擁擠的人羣,尤其是逢年過節,車廂裏更是人擠人,座位下的大包小包堆得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

  車廂盡頭的門楣上,似乎一直亮着四個紅字“廁所有人”,想要穿過人羣,上趟廁所,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大人聊天聲,孩子吵鬧聲,夾雜着推着零食車,在人羣中緩慢蛇行的列車員,不太標準的普通話:

  “哎,讓一讓,讓一讓啦!花生瓜子礦泉水,啤酒飲料火腿腸嘞!”

  每到一站,就會有很多小販隔着窗戶,圍上來問你要不要茶葉蛋、瓜子、烤地瓜之類的小喫。

  但就是這樣嘈雜的環境,居然讓人每想起一次就懷念一次。

  有人說,綠皮車代表的是一種情懷。

  爲了追尋這種久違的情懷,六集紀錄片《乘着綠皮車去旅行》上線。

  這是一部以綠皮火車爲主題的旅行紀錄片。

  片子採用現在時態的紀實拍攝手法,通過跟拍旅行者的旅行體驗,展現古老村落背後那些原始的民俗鄉情、即將消失的手藝、歷史變遷的故事,力圖在鄉野村莊還原與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狀態。

  六集,七個不同的故事,或感動或淒涼,但更多的是溫暖,就像是一次次心心念唸的追尋。

  這是一段從故鄉到故鄉的旅程。

  節目組跟隨旅客乘坐綠皮車,從北疆到南疆,從鶴鄉到獵鄉,從山城到古鎮,一路“哐當哐當”地從現代化城市開往僻靜的鄉村,開往那些被時光冷凍的村落。

  這一路途經的旅程站點很多,有些車站就藏在山間,很小很小。火車的時速很慢很慢,一小時幾十公里,這在高鐵時代幾乎不敢想象。

  但旅途發生了很多有趣的事兒,動物、器物、揹包和人,各色鮮活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從山城到古鎮》那集中,主人公李月芩說:“你去了(火車)上面以後纔會看到真正的生活是什麼。”

  踏上綠皮火車後,窗外的裊裊炊煙是生活,窗內的談天說地、載歌載舞、打牌、賣貨、睡覺、上廁所甚至過生日,也都是生活。

  齊棟說:“當坐上綠皮火車,整個世界就赤裸裸地呈現在眼前。”

  在紀錄片中,你可能會驚訝的發現,綠皮車也可以作爲婚車,牛羊和人居然能同乘一列火車。

  《在大涼山下的慢火車》那集中,旅行作家齊棟坐着綠皮車去大涼山,在車上遇到了58只羊和60多條狗。

  養羊的人把羊一隻一隻地抱上車,他要把這些辛苦養大的羊羣送到集市上販賣,換取家用,乘客們都一起來幫忙。

  羊與人同坐一列車,車票只用7塊5,羊不用買票,免費坐車。

  消失已久的交通工具——馬車,也在節目中出現了,據說馬車是大涼山常用的代步工具,這裏的人用它拉人馱貨。

  是不是很不可思議?

  每一次與綠皮車的相遇,都是一次與美景的邂逅。

  在紀錄片裏我們不僅感受到了簡單質樸的人情味,讓人嚮往的還有那些被遺忘的原始風景。

  看到這些風景,甚至會讓人產生一種衝動:有生之年,一定要按照這個線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一路美景如油畫,相信你一定連眼睛都不捨得眨一下。

  列車穿過油菜花地,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

  列車穿過河流,讓人傻傻分不清是景色在動,還是火車在動。

  雲霧瀰漫,羣山深處,這是行駛在川渝線上唯一的綠皮車。

  沈從文筆下如詩如畫的邊城古鎮。

  景美如幻,人渺如塵的北疆。

  綠皮火車途經之處皆爲風景,每一處的風景都是那樣的乾淨、純粹,觸動心靈。

  在這個“花錢買時間”的快年代,人們出門首選都是高鐵或者飛機,因爲便捷高效、乾淨舒適。

  速度慢、沒有空調冷氣、環境嘈雜的綠皮車,逐漸淡出中國鐵路時刻表似乎是理所當然。

  但對於紀錄片中這些人來說,綠皮火車又是重要的。

  它是關乎柴米油鹽的生存重器,是聯結偏遠地區與外面世界的主要橋樑,是承載普羅大衆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

  對於遠方的遊子來說,綠皮火車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出行工具,它代表的更是一種鄉愁,是從故鄉到遠方的興奮與惆悵。

  旅行作家齊棟說:“綠皮火車對於我們,象徵着一種鄉愁,是連接故鄉和外界的紐帶。

  我喜歡趴在綠皮車能夠打開的車窗前,靜靜注視着外面這個世界,這是一種讓我覺得特別美好的體驗。”

  綠皮火車於另外一部分人來說,又是審美與懷舊的對象,大家懷唸的是它所演繹的那份在路上的慢時光。

  現代人去旅行,因爲趕時間,搭乘的多是飛機或高鐵,速度太快,根本來不及欣賞窗外疾馳而過的風景。

  迅速到達目的地後,再匆匆忙忙逛景點,恨不得在極短的時間裏,把更多的景點走一遍。

  旅行一圈回來後,除了朋友圈中的照片打卡,似乎再沒有留下多少印象。

  用最便捷的方式去旅行,卻也失去了旅行的意義。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于丹曾說:一場好的旅行分爲三個層次,它讓你完成了一場生命的精彩邂逅。

  這種邂逅的第一個層次是一種奇觀,一個民風民俗的邂逅;比這更近一步,是你進入這樣的環境中,體會到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

  而旅行的最高層次就是你終於遇見一個前所未有的自己。

  所以,有人說,坐過綠皮火車才叫旅行。

  坐上慢悠悠的綠皮車,聽着車輪與鐵軌擦出厚重的哐當聲,手可以伸出去,風可以灌進來,望得見山,看得見水。

  除了一路看盡美景,還能遇見很多有趣的人。

  沒有刻意的安排,大家喫飯睡覺、打牌聊天、看書發呆,隨性自然,敞開的空間就是一個充滿生活的舞臺,似乎誰都是主角,但缺了誰也沒關係。

  那些萍水相逢的人,能讓你感受到不同地方人們的生活方式,體會着各地的風土人情,這是行者的快樂。

  這是一種即使忙碌也會使自己的內心平靜下來,欣賞沿途風景的生命姿態。

  時光很慢,遠方很近。

  你會發現,這樣的旅行更像是一種探尋,是飛機和高鐵無法給予的熱氣騰騰的“慢生活”之旅,是卸下疲憊的心靈,久違的放鬆。

  這或許也是《乘着綠皮車去旅行》這部紀錄片所傳遞的一種價值觀:用緩慢的態度對待每一次的旅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踏上一場純粹的旅行。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有生之年,一起去看看這個美麗易碎的世界。凡有等待,就有啓程。”

  有時候,你與世界,只差一場綠皮車的旅行。

  本文轉自走着瞧旅行(ID:zouzheqiaolvxing)。活在這珍貴的世間,要去看最美的風景,去見最想見的人,如果你也愛旅行可以添加微信公衆號:走着瞧旅行。

  愛我,請給我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