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都想過的,但是有分專業人士和偽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想的是做好看又好喫,顏色搭配要好看,味道口感層次要豐富又融合,然後做出來也是這樣的

偽專業人士也是這麼想的但是水平不夠只能樣子做的花裏胡哨,搭配隨便糊弄一下就好了,最多的就是各種烘焙界網紅啦,拍個美美的照片或者視頻髮網上,流量蹭蹭蹭的漲,你要是信了也去學做會發現做出來的東西根本不好喫

最後推薦一本專業雜誌,讓你們少走彎路,名字叫so good ,一年兩期,厚厚一大本可以當盾牌那種,一本大概三百塊,英文版!


有需纔有供,一個悲哀的事實是,現在的甜品消費者相對口味真的更在乎外觀,更準確地說是拍照效果。

微博,ins,抖音,朋友圈,無一不是。

這個問題已經是全球性的社會現象了,不僅中國如此,然而我覺得中國最不應該這樣,咱們才過幾天好日子就這麼嘚瑟?

日本一個垃圾場平均每天要處理500kg的糕點,都餵豬了。聖誕節次日則高達兩噸,很多一口沒動。

所以與其批評商家亂搞,不如呼籲更加理性的消費態度。


我就挺討厭把蛋糕抹的花裏胡哨。可真的耐不住顧客就是喜歡。

一個好好的蛋糕,非要在上面弄上五彩斑斕的奶油,還要插上洋娃娃,棉花糖,巧克力脆。還要保持奶油的穩定性,就只能改換植物奶油,在賣價低的情況下,不可能做到好看又好喫,我也不可能為了這點錢,去做奶油穩定劑。

可顧客喜歡,沒有辦法。


出新品的時候自己肯定是首先作為小白鼠品嘗的,覺得好喫了再給朋友同事嘗,一致通過了贈送試喫給顧客聽反饋,最終才上架銷售


這事我分兩方面看。

一種是好的,是根據味道,口感,前中後味的傳達,師傅採用各種風味和材質的食材進行組合和搭配,只要設計合理,一塊蛋糕可以帶來多層次的味覺體驗,非常奇幻,幸福得原地冒泡。。。

這種情形下,師傅絕對是為了顧客的感受,想把自己最棒的產品呈現出來,,當然不乏用力過猛的,或者某些獨特口味不適宜大眾的情況發生,所以如果對某些味道不能接受的話,提前溝通可以避免喫到雷。

這裡再次摘錄我帶朋友去喫Lessentielle後的點評:能把羅勒葉吊出花香,能把胡椒味拉到後位,能讓醋栗和八角混出新感覺,檸檬的酸吊起生薑的的濃烈,泡芙裏苦杏仁的香氣令人驚喜,…這位主廚是個用香料的天才啊!佩服!

配圖一張

個人感覺國內的大部分甜品店大多還停留在把單一味道做好的層面,一方面相對簡單,材料用好了不會出大錯,一方面價格也更容易被大眾接受,,但是國人明明是最會喫的,卻始終無法品嘗到小小一塊甜品可以帶來的多層次味覺享受,殘念。

(這次回深圳還是沒有發現多少特別滿意的店,如果有朋友挖掘到好的,求推薦哈。)

另一種就覺得不太好,單純為了營造視覺效果,把蛋糕堆得滿登登的,什麼能喫的不能喫的都往上放,又是點燈又是插玩具,不論口味是否搭配,巨量的奶油花,巨量的珍珠,巨量的糖片,所以蛋糕明明是個喫食,,反倒變成了師傅創意的舞臺,顧客拍照的道具。

喏,如果把它當做拍照道具,師傅也算儘力了,但是真的作為食物,我只能說,這就是邪教,邪教!

已吐過槽。

です。


終於看到知乎有人問這個問題了~我其實更想知道顧客到底有沒有覺得這個東西好喫?

我們都知道法式甜品的精緻,不管是顏色搭配還是整體形態,都是完美的。別人好看,而且還好喫。為什麼,因為大到裡面的蛋糕層奶油層啫喱餡,小到最後裝飾上的巧克力插片,糖花,餅乾或者各種糖漬,都是甜點師花時間和心血去做出來。一塊成品只要入眼的都能是能喫且好喫的。

反觀有些網路盛行的,其實就是簡單的東西搞點色彩,搭配一堆不能喫的。又或者嘩眾取寵的,甚至很惡俗的也能火。看不慣也很無奈。

我認為甜點始終要回歸於好喫這個點上,選材如何,搭配如何。顧客對這些東西的認知還有很大的空白,這也是一位真正的甜點師應該堅持的。


有時候我看著那些所謂的花裏胡哨網紅蛋糕就有點排斥,但是架不住大家都想買回去拍照,好看有面子。我覺得身邊大部分人對於蛋糕的印象還停留在生日道具上,而不是真要享受喫它……

既然大部分顧客是這樣,大部分蛋糕也就是這樣。


一般都是考慮過的,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畢竟每個人口味不一樣,也許別人覺得挺好喫的


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為了吸引顧客,

除了噱頭以外作為甜點最重要的是口感,

只有好味的甜點才會成為爆款,

不是所有人天生味覺都好,

甜點師也不例外,

所以做出來的成品口味自然也有分叉,

但是為了謀職做創新也是可以理解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