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中年人已經進入“加速折舊期”。但是,大廠們別先急着甩鍋給那些中年人,應該先想想,爲什麼把曾經朝氣蓬勃的小白兔,培養成了一個個阻礙公司變革的老白兔?

前兩天,騰訊要裁撤“老白兔”(近200名中層管理人員)的新聞刷了屏,昨晚又迎來了“史上最差”的財報。

“我就是運氣太差了,碰不上騰訊裁員”


財報顯示,騰訊2018年總收入爲人民幣3126.94億元,同比增長32%。總收入的增長,主要是因爲金融科技相關收入增長。

等等?騰訊不是個互聯網公司嗎?

騰訊2018全年淨利潤787.2億元人民幣,市場預估822.9億元人民幣,低於市場預期。

另外,騰訊第四季度淨利潤142.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滑32%,爲2005年來最大業績滑坡。

“我就是運氣太差了,碰不上騰訊裁員”

騰訊稱,該項減少主要是因爲第四季度附屬公司集資的相關非現金支出等因素。刨去這些,四季度騰訊淨利潤爲197.3億元人民幣,雖同比增長13%,但同比增速和利潤率均爲近年來新低。

這份“最差年報”和之前被裁撤的中年人有關嗎?這是很多人爭論的重點,許多人認爲騰訊還是有一定問題。

1.

/ “最差年報”背後:

騰訊的投行大腦不分中青年? /


現在的騰訊給人的感覺是,像一個大投行,追求短期利潤的最大化,當然這也是股東第一的必然結果。

對了,剛出爐的財報裏還有一點可以佐證:騰訊2018年全年投資超過1194億元人民幣,對外投資額已經超過了其全年淨利潤。

騰訊在沒有找到下一個風口的時候,能讓錢生錢的生意,也就只有投資了,而說到騰訊這個大投行,不得不提的就是騰訊“投行”掌門人——劉熾平。

劉熾平在加入騰訊之前,在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任執行董事,他在高盛時期經手過最複雜的項目就是二十年前在國內投資界名噪一時的廣東粵海集團債務重組。

“我就是運氣太差了,碰不上騰訊裁員”


劉熾平

據媒體報道,自2011年騰訊成立產業共贏基金後,騰訊最神祕的部門投資部的規模就在不斷壯大,已經從最初不超過20人翻了幾倍。

部門人員來自高盛、貝塔斯曼投資、摩根斯坦利等知名投行,且都具有北大清華或是海外名校背景。

有位四大的注會曾經和鐵馬閒聊時透露過,在一次會議的飯局中,騰訊方面的人知道他有過多次審計海外併購項目的經歷後,沒等吃完飯,騰訊投資部的橄欖枝就已經伸了過來。

雖然是騰訊“空降兵”,但騰訊對外的重大投資大部分都出自劉熾平之手,如京東、滴滴、搜狗等。

至今劉熾平依然是騰訊投資委員會主席,把控騰訊的投資事項。也就是他在騰訊公司20週年的會議上,宣佈要裁掉騰訊的老白兔。

不過有人發現,每次騰訊的架構調整和裁員,好像都不包括主導騰訊商業投資的部門。

2.

/ 騰訊真實的中年人/


除了神祕的投資部門永不被裁以外,很多人好奇,騰訊真實的中年人是什麼樣的?

第一財經採訪過一位2014年從騰訊離職的中層幹部,他表示:

在騰訊內部,最受歡迎的一撥人普遍在2009年或之前入職騰訊,和騰訊各部門負責人相熟,能爲自身所在部門協調到更多資源,這在騰訊內部稱爲“內部商務”。這撥人享受了騰訊收入和股價增長紅利,他們的能力、技術或許並非最高最強,但卻是騰訊最受歡迎的人,是各業務部門爭搶的對象。

一位在魔都的騰訊程序員也向鐵馬反映:

具體到他們技術崗上,手裏掌握一定資源和壁壘的老員工,會使出一些不厚道的手段爭搶更多的資源或者人脈。雖然也能理解他們是爲了養家養房貸,而且這種現象在80後的中層裏確實普遍存在。

鐵馬也曾經在魔都接觸過一個騰訊二級公司的總助的助理,仗着領導,派頭大到讓人窒息,吃個螃蟹就差讓別人剝好喂進嘴裏,談個話白眼能翻到天上去。

同行悄悄說:

“切,你以爲他憑什麼敢這麼牛,因爲是大廠所以驕傲唄,你沒見,他的leader在場時他和leader一起牛。”

在調查中,多個曾經的騰訊員工都從側面證實,上述的情況並不是個例,可能騰訊的部分中層們確實在舒適區裏待太久了。

去年,馬化騰在架構調整前的香港戰略會上曾向總辦同事提問,“騰訊一兩千個總監級幹部裏,30歲以下的有多少?”答案是不到十人。

而騰訊創業時,馬化騰等人只不過27、28歲。

3.

/ 那些離開騰訊的中年人們/

對於員工而言,從普通一線員工默默工作近十年才苦熬進入管理層,並沒有犯什麼大錯就被輕易裁撤掉,如此過於強硬地將老員工清退的方式,真的好嗎?

騰訊員工Q先生說:

“你以爲裁員好悲涼?你太天真了,這些中層們被裁掉拿到補償要高興死了,不到一個月肯定能找到工作。如果是中層的話,被裁拿到的補償更多,拿到的金額甚至都抵得上一筆創業基金了。我們組年前裁掉了一個普通的技術,也不是中層,這個人能力一般,思維還太清奇,次次考評都是最後,結果離職不到兩週,就被同程像寶貝一樣地搶走了。”

Q先生甚至還感嘆:

“哎!我就是勞碌命,工作這麼久都沒碰見被裁員,運氣太差了!”

截至2018年11月,騰訊在職員工數達到48695人,而騰訊的工號已突破了10萬,離職的五萬人,帶着騰訊的光環,一路“披荊斬棘”。

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創業圈子裏,騰訊系校友出任創業公司CEO的數量最多,有335人;緊隨其後是CTO;擔任COO和CMO的騰訊系校友共有86位。

在2018年,有231家騰訊系校友公司實現了融資,併購、上市等同樣是業界最多。

魔都某VC人士對鐵馬說:

“現在的項目計劃書上,尋求投資的公司都會寫明,多少多少員工來自BAT,特別是創始人團隊來自AT兩家的,在融資的時候格外被青睞。”

另外,騰訊系校友融資規模以千萬級和億級居多,還有包括快手、G7、小紅書等9家公司拿到了10億元以上的資本注入,據不完全總結如下:

“我就是運氣太差了,碰不上騰訊裁員”


數據來源:天眼查

更有意思的是,據天眼查統計,騰訊系校友的創業項目的投資人中,注資項目數量最多的前5家分別是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經緯中國、IDG資本、真格基金、紅杉資本中國。

從中不難看出,騰訊自身長期關注着離職員工的動向,並對許多創業項目給予了相當大的支持,上表中的一大半,背後都有騰訊投資的身影。

所以,離開騰訊無所謂,前腳走出騰訊,後腳騰訊的投資就跟上了。

4.

/ 馬化騰的七種武器,

現在還能奏效嗎?/

說到這裏,有人好奇,爲什麼留在騰訊的中年人逐漸失去了核心競爭力,走掉的中年人創富不斷?

吳曉波在《騰訊傳》中曾說過騰訊的7種武器,讓讀過的人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我就是運氣太差了,碰不上騰訊裁員”


其中,內部賽馬機制講的是,在騰訊的發展史上,決定其命運的幾次重大產品創新,如QQ秀、QQ空間及微信,都不是最高層調研決策的結果,而來自中基層員工的自主突破,這一景象得益於馬化騰在內部形成的賽馬機制。

有人批評道,就是這種“賽馬機制”,想讓誰都快點跑,所以讓騰訊員工身上都有一種不背鍋的基因。

還有一位騰訊的前產品經理對鐵馬吐槽道:

騰訊各種產品事業部,因爲公司鼓勵內部競爭,一直都是各個部門搞自己的產品。而這種太重內部賽馬也意味着彼此之間的隔絕。無論是數據還是產品,騰訊連接了許多外部的資源,但是內部卻在分公司的蛋糕。

他還提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

你們做媒體的都吐槽企鵝號被盜,而有沒有人想過,爲什麼你公衆號發了一遍的東西還要在企鵝號發一遍呢?因爲他們是不同的團隊在管,彼此之間有相當激烈的競爭啊!企鵝號爲什麼要給補貼,當然是爲了拉你們的內容啊!

“內耗”不僅體現在公司內部,還有在投資領域。例如,曾經美團和滴滴的燒錢大戰,都是燒騰訊自己的錢。

所以有人說,阿里系都在融合,而騰訊系都在競爭。

當然也不是說競爭不好,但內部賽馬過頭了,就變成“內鬥”了不是?當然七種武器也就失效了。

5.

/ 後記/

在最近的這幾場“裁員風波”中,互聯網公司確實在向年輕化發展。例如阿里從2015年到2018年,三年之間就有16次人才組織架構的調整。

目前阿里企業員工平均年齡32歲,這是什麼概念?87年以前出生的人或許在其他地方還被認爲是小年輕,在阿里已經是“老人家”了。

還有兩三年前,華爲清退34歲以上的交付工程維護人員的傳言鬧得沸沸揚揚。

所以有人說,職場上的中年人已經進入“加速折舊期”。

但是,大廠們別先急着甩鍋給那些中年人,應該先想想,爲什麼把曾經朝氣蓬勃的小白兔,培養成了一個個阻礙公司變革的老白兔?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