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如需原文檔,可在PC端登陸www.vzkoo.com搜索下載本報告。

一、政策市場雙管齊下潛力巨大

(一)海上風電正在揚帆起航

風力發電是我國新能源發電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風電已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風力發電按照地域來分可以分爲陸上風電和海上風電。陸上風電目前已經實現了技術成熟穩步發展的階段,在不棄風的情況下可實現平價上網。而海上風電由於其高技術水平和高投資成本,雖然發展速度沒有陸上風電快,但也初具規模。隨着技術進步和投資成本的降低,海上風電未來的發展潛力巨大。我國《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明確指出,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的海上風電建設,到2020年四省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均達到百萬千瓦以上,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累計併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技術要求更高。海上風電雖然和陸上風電一脈相承,但對於技術和產業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海上風電具有風電項目與海洋工程相結合的特點,不僅需要夯實風電技術,更要求掌握先進的海洋工程技術。其次,鑑於颱風、海上防腐等問題的客觀存在,海上風電項目對風電機組提出更高的可靠性要求。再次,海上風電的發展還依賴於安裝專用船舶的設計與研發,高壓海纜等設備的鋪設與安裝。此外,由於海上風電遠離陸地,其後期的維護也更加困難。總之,海上風電是一個比陸上風電覆雜且涉及的產業鏈更多的行業。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成本更高。由於海上風電的海洋工程屬性,不論在項目前期,建設期還是運營期,海上風電的複雜程度和費用支出都超過陸上風電項目。首先,前期申報覈準要涉及海洋、海事等部門,需要的支持性文件較多,增加了非技術成本。其次,建設期對海纜可靠性,其他核心零部件的可靠性要求遠遠高於陸上風電,相應投資成本比陸上風電要高。此外,在運營期,費用高昂的專業碼頭、國內短缺的專用船舶都增加了成本。據有關數據表明,海上風電裝備與安裝工程約佔總成本的19%-20%,而陸上風電的此項支出僅爲2%-3%,風電場運行維護工作量約爲同等規模陸上風電場的2-4倍。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全球海上風電與中國海上風電裝機量向好發展。放眼全球,海上風電起步雖晚於陸上風電,但近年來,海上風電憑藉其穩定性和大發電功率的良好特性,受到世界各國的青睞。截至到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行業總投資達到歷史高點257億美元,同比增長14%,中國以114億美元投資額獨佔鰲頭。從裝機情況來看,2016年全球海上新增裝機容量有小幅波動下降,但2017年全球海上風電吊裝容量恢復積極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年新增裝機達到了4.3GW,實現創紀錄突破,截至2017年底,全球海上風電累計裝機量18.81GW,其中我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達到1.16GW,累計裝機達到了2.79GW。根據彭博新能源公佈的最新數據,2018年我國新增海上吊裝容量170萬千瓦。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中國新增海上風電覈準量快速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新增海上風電項目14個,覈準容量爲4070MW。而在2018年度,根據CWEA統計,我國新增覈準海上風電項目45個,覈準容量達17837MW,分佈在遼寧、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和廣東等所有沿海省市,其中福建和廣東覈準容量最大。這些項目將在未來幾年開工,我國海上風電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中國海上風電正在啓航。得益於歐洲海上風電發展成功經驗,自2007年起中國海上風電蓬勃開展,其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分爲四個階段。2007-2009年是我國海上風電項目試水階段。2010-2013年是我國海上風電項目示範階段。2014-2015年是我國規模化海上風電場建設階段。2016年至今是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階段。2017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較去年同期增長97%,中國一躍成爲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累計裝機容量排名第三位,佔比14.8%,僅次於英國與德國,成爲全球海上風電第三大市場。同時截至2017年底,單機容量4MW機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53GW,佔海上風電的55%,5MW機組裝機容量達到200MW,5MW機組開始進入商業化運行階段。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潛力巨大,空間廣闊。數據顯示,我國5m到25m水深線以內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m高度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5m到50m水深、海平面以上70m高度可裝機容量約5億千瓦。根據國家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開發建設海上風電1000萬千瓦,力爭併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隨着國內海上風電覈準指標的釋放以及覈準指標陸續進入開工建設期,“十三五”末國內大概率能夠實現10GW以上的裝機容量,因此2019-2020年國內有望實現新增6-7GW,若以2017年公佈的17.56元/W的平均造價來測算,對應未來2年市場空間有望達到1053.6-1229.2億元。

(二)海上風電的相關政策梳理

2010年初,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招標權由國家能源局發起,這標誌着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招標開始啓動。但此次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的最低投標價格,幾乎與陸上風電最高上網標杆價0.61元/千瓦時持平。與陸上風電相比,海上風電雖具有風速高、風資源穩定、發電量大等特點,但因其技術和所處的運行環境遠較陸上風電覆雜,因此其發電成本應比前者更高。項目遲遲沒有啓動,目前四個項目中,只有魯能的東臺項目正在投運中。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2014年6月5日,爲促進海上風電產業健康發展,鼓勵優先開發優質資源,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海上風電上網電價衡策的通知》,首次規定海上風電標杆電價。對非招標的海上風電項目,區分潮間帶風電和近海風電兩種類型確定上網電價。2017年以前(不含2017年)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爲每千瓦時0.85元(含稅,下同),潮間帶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爲每千瓦時0.75元。鼓勵通過特許權招標等市場競爭方式確定海上風電項目開發業主和上網電價。通過特許權招標確定業主的海上風電項目,其上網電價按照中標價格執行,但不得高於以上規定的同類項目上網電價水平。2017年及以後投運的海上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發改委將根據海上風電技術進步和項目建設成本變化,結合特許權招投標情況研究制定。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2016年12月26日,爲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合理引導新能源向負荷集中地區投資,按期實現平價上網,緩解補貼資金缺口,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調整光伏發電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的通知》,降低2018年1月1日之後新覈準建設的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一類至四類資源區陸上風電標杆上網電價分別下降爲0.40元/KWh、0.45元/KWh、0.49元/KWh、0.57元/KWh分別爲。明確規定海上風電上網標價不變,近海風電項目標杆上網電價爲每0.85元/KWh,潮間帶風電項目標杆上網電價爲0.75元/KWh。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2018年5月18日,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從2019年起,新增覈準的集中式陸上風電項目和海上風電項目應全部通過競爭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各項目申報的上網電價不得高於國家規定的同類資源區標杆上網電價。

2018年11月13日,爲促進海上風電有序規範建設,加快海上風電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市場化發展,根據《國家能源局關於2018年度風電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廣東省發改委發佈《廣東省能源局關於廣東省海上風電項目競爭配置辦法(試行)》,明確規定根據國家文件規定,凡納入《廣東省海上風電發展規劃(2017-2030年)(修編)》,但未在2018年5月18日前確定投資主體的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從2019年起新增覈準的海上風電項目,均需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確定投資主體和上網電價。

關於通過競爭配置方式確定的上網電價,《通知》規定在國家規定的我省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基礎上,上網電價降低1分/千瓦時及以內的,每降低0.05分/千瓦時得1分;上網電價降低1分/千瓦時以上至2分/千瓦時,超出1分/千瓦時的部分,每降低0.1分/千瓦時得1分;上網電價降低2分/千瓦時以上,超出2分/千瓦時的部分,每降低2分/千瓦時得1分。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綜上所述,國家能源局制定的《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確保2020年實現海上風電併網5GW,力爭開工10GW。爲了保證海上風電的投資回報率,對於海上風電的標杆電價並未作下調,潮間帶海外風電維持0.75元/kWh,近海風電維持0.85元/kWh,2019年及之後覈準的項目按競價方式配置和確定上網電價。各地方政府積極響應能源局號召,整合地區資源,制定了本省的海上風電發展計劃以及相應的扶持方案。據統計,目前已出臺省內規劃方案的省份有: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山東、上海、河北、遼寧合計9省市,截至2030年已出臺規劃海上風電併網容量累計高達96.12GW。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二、海上風電產業鏈全分析

(一)海上風電的產業佈局

海上風電與陸上風電的產業鏈大致一樣,可歸納爲:上游的原材料生產與零部件製造,中游的整機與相關塔架海纜等重要設施製造以及下游的安裝與運維三個環節。原材料與零部件生產是風電行業的起點,這一環節主要進行葉片,發電機、齒輪箱、變流器等生產。在中游環節,風電整機製造企業市場份額總體呈現日益集中趨勢。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統計分析,2018年中國風電行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產業鏈趨於成熟。在22家實現新增裝機的整機製造商中,前五大整機製造商囊括了73%的新增市場份額,總吊裝容量達15GW,相較於2017年上升9個百分點。其中,排名第一的金風科技新增吊裝容量達6.7GW(含400MW海上風機),市場佔比32%,約佔前五大整機製造商新增市場份額的44.7%。下游環節主要是風電機組的安裝與運維,現階段,海上風電的運維由央企與地方能源集團構成的五大四小主導,如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家電投,三峽,中廣核等。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二)上游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分析

風電機組(不包括塔架)的核心零部件主要包括葉片、齒輪箱、發電機、風機控制系統等,涉及的關鍵原材料包含鋼、鋁、銅、玻璃纖維、碳釺維、永磁材料等。這些作爲風電機組的重要零部件和原材料,其供需及價格波動都密切影響着風電機組的運營成本。在風電機組的整機成本構成中,風機葉片佔風機總成本大約30%,齒輪箱約佔17%,發電機約佔5%,風機控制系統包括制動系統、油冷系統、安全系統等約佔21%。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大葉片和輕質化是趨勢。風機葉片對於提升風能利用率至關重要,其直接影響風機的性能和效率,一方面做大葉片,一方面用輕量化的材料。在材料方面,風機葉片基本上是由熱固性基體樹脂、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增強材料複合而成,複合材料佔整個風機葉片的比重高達90%。在尺寸方面,全球的風電葉片長度目前以45-59.9米爲主導,佔比超過70%,預計到2021年,60-69.9米的葉片佔比將提升到22%。據報道,LM單片最大能做到100多米,這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從重量上來看,隨着葉片尺寸的增加,葉片的重量也水漲船高,輕量化材質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碳纖維具備技術潛質,但價格昂貴,未來是否能大批量應用,還有待考察。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多種技術路線同臺競技,不相上下。發電機是整個風電機組中重要的能源轉換部件,決定了風能轉換和利用的效率。當前,主要的技術路線有雙饋機組、永磁直驅機組和半直驅機組等。從全球風電市場來看,雙饋風電機組的裝機容量最大,在全世界佔到80%以上,代表廠家包括Vestas、GE、Gamesa、Siemens、Repower等;直驅式風電機組,在陸上風電機組表現優異,代表廠家包括Enercon、金風科技等;半直驅代表廠家有明陽智能等。雙饋式與直驅式是變速恆頻風力發電機組的兩種主要機型,二者各有優勢並相互競爭,同時在技術上也相互促進。半直驅機組採取中速齒輪箱加小型永磁電機,綜合兩種技術路線的優點,在海上大功率機型應用較多。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風能變流器是風機控制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風機控制系統在整個風電機組中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成本約佔風電系統總成本的15%左右。風機控制系統從控制結構上來劃分,可以分爲以下四個部分:一是電網級控制部分,主要包括總的有功和無功控制,遠程監控等;二是整機控制部分,主要包括最大功率跟蹤控制,速度控制,自動偏航控制等;三是變流器部分,主要包括雙饋發電機的併網控制,有功無功解耦控制,亞同步和超同步運行控制等;四是變槳控制部分,又分爲統一變槳控制和獨立變槳控制兩種,大型風電機組大多采用了獨立變槳方式,以減少紊流對風電機組的影響,平衡各個葉片的受力狀況以及保障系統安全。海上風電變流器則是海上風電系統的核心部件之一,以控制複雜、可靠性及穩定性要求高爲主要特點,技術要求和設計難度較高。變流器是使電源系統的電壓、頻率、相數和其他電量或特性發生變化的電器設備,其成本佔風電機組整體成本5%左右,主要由主電路系統、配電系統以及控制系統構成。風電變流器不僅提高了機組效率,而且對於機組併網、電網安全穩定運行起到了良好作用。根據機組技術路線不同,變流器也分爲永磁直驅的全功率變流器、雙饋和半直驅用變流器等類型。在行業發展早期,整機廠採購了大量的進口變流器,當前,國內陸上變流器已經實現國產化。面對海上風電大功率機型,國內廠家也有產品,除禾望電氣外,其他幾家的產品出貨量並不多。未來隨着海上風電的規模化發展、風電機組大功率化以及國內廠商技術水平提高和經驗積累,國內企業大功率的變流器市場份額預計將快速提高。

(三)中游整機製造分析

海上風電的中游最主要的部分是整機製造。總體來看,國內外風電整機製造商市場集中度趨高,國外已有領先技術優勢,國內正尋求技術突破,但在國內外市場仍佔的一席之地。由知名風能研究機構發佈的《2017年度全球風機整機商市場份額報告》顯示,西門子歌美颯藉助西門子在海上風電的霸主地位,依然佔據全球海上風電第一的位置,佔有43%的市場份額,三菱維斯塔斯緊隨其後,上海電氣藉助和西門子在中國海上風電市場的合作,保持全球第三、中國第一的排名。

國內風機整機製造商集中度提升。據彭博新能源財經追蹤到的22家整機製造商於2018年新增裝機最新數據顯示,前五大整機製造商總吊裝容量達15GW,涵蓋了73%的新增市場份額,相較於2017年上升9個百分點。其中,金風科技穩居行業領先地位,新增吊裝容量高達6.7GW(含400MW海上風機),市場佔比爲32%。上海電氣雖位列第五,但其海上風電吊裝容量高達720MW,繼續領跑中國海上風電市場。隨着國內整機製造商的崛起,國外整機製造商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漸下降。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整機製造大型化。國內風電整機市場主要由前十家整機製造商壟斷,各家製造商均有代表機型。海上風電方面,隨着逐漸向遠海、深海發展,海上風電機組進一步大型化是未來主要發展趨勢。從各大風機製造商的研發計劃以及開發進程可以看出,大型機組是大家競相進軍的領域。海上風電場的大規模開發需要更大型的機組,它可以有效地降低風電場度電成本,提高海上風電場規模開發利用的整體經濟性,爲投資商創造更多價值。從歐洲市場來看,其投標機組已經從6-8兆瓦爲主向10兆瓦以上過渡,2020年有望達到12-14兆瓦的水平,風輪直徑相應地從現在150米-170米的水平增加到200米以上。與此同時,中國市場還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之前以4兆瓦爲主,但2017以來,5-6兆瓦的裝機迅速增長,2019年,明陽智能的7.2兆瓦機型已經完成吊裝,多家整機製造商已經開始了更大容量的機型,預計到2020年中國海上8-10兆瓦的樣機將會弔裝,大型化趨勢日益顯現。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四)中游塔架分析

風塔是整套風機的支撐。海上風電的中游環節中塔架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風機塔架屬於風力發電系統的基礎裝備,常年野外運行,環境惡劣,運行風險大。因此,風電業主在選擇設備製造商時十分謹慎。風機塔架呈錐筒形,有獨特的、精細的高技術工藝製造要求,對直線度及垂直度要求、法蘭平面度及平行度要求、表面防腐要求和焊接質量要求等,這些技術指標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是相當高的技術質量指標。風塔主要用於支撐風力發電機,除塔體外,其內部通常有爬梯或電梯、電纜、平臺等結構。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鋼材、法蘭和防腐是塔架成本的主要構成。塔架主要原材料包括:鋼材、法蘭、油漆、焊材以及零配件,其中鋼材和法蘭成本爲塔架的主要成本,而法蘭成本也與鋼材密切相關,因此鋼材對於塔架的成本影響較大,佔比55%-65%左右,法蘭佔比也在15%-20%左右。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塔架產品技術要求更高。對於海上柱樁將常年浸泡在海水裏,海面以上部件也常年受海洋氣氛包圍。海水具有強腐蝕性、海洋氣氛具有高鹽霧等特性,所以海上風機塔架產品必須具備抗腐蝕抗鹽霧能力,防腐要求非常苛刻。必須採用整體式噴砂系統(包括對筒體、樁基除鏽),然後進行100%的鍍鋅、預處理及油漆塗裝處理。鍍鋅表面清潔度要求達到Sa3以上,粗糙度要求達到Ra12.5~<25μm;油漆表面清潔度達到Sa2.5以上,粗糙度要求達到Ra6.3~12.5μm。此外,由於安裝於海水區域,塔筒基座相較於陸上風電要求更高,一般需要根據水深、水位變動幅度、土層條件、海牀坡率與穩定性等一系列要求進行綜合考慮進行設計安裝。目前常用的基座類型主要包括單樁基礎、重力式基礎、樁基承臺基礎(潮間帶風電機組)、高樁承臺基礎、三角架或多腳架基礎、導管架基礎等、深海將採用浮動式基礎。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五)中游海纜分析

海上風電傳輸需要通過敷設於海底的電纜傳回岸上,必將帶來海纜的巨大需求。根據海上風電建設第一輪特許權招標的四個風電項目前期設計情況,江蘇龍源(潮間帶)在建項目20萬千瓦裝機容量需35kV光電覆合海纜115km、220kV光電覆合海纜96km;江蘇射陽(近海)在建項目30萬千瓦裝機容量需35kV光電覆合海纜200km、220kV光電覆合海纜105km。電線電纜是料重工輕的行業,原材料佔電線電纜總成本的80%以上,因此,鋁和銅等原材料價格的變動是影響電線電纜行業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

國內外海纜技術存在差距。我國目前已有部分企業可以生產和銷售110kV及以下海纜,但是220kV的海纜和臍帶纜除東方電纜外能夠實現生產和銷售的很少,而國外耐克森等知名企業已經可以生產500kV的海纜。另外,發達國家在海洋調查勘探、海洋資源開採以及海洋軍事裝備等方面的開發上使用了各類海纜(包括光電覆合海底電纜和臍帶纜),用於系統中電力/光電信號的傳輸以及液體/氣體的輸送等。海洋油氣勘探和水下生產系統、水下機器人(ROV)、聲納系統和海洋傳感系統、深海地震採集系統等用的海洋工程系列電纜,我國只是剛剛開始進入。海纜附件中的軟接頭及海纜終端的技術水平與國外仍有差距。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銅鋁價格對於海纜行業有較大影響。電線電纜行業的上游行業爲電解銅、電解鋁、塑料、橡膠行業製造業等。在電線電纜產品中,銅、鋁、塑料橡膠等佔成本80%左右,所以電解銅製造業、電解鋁製造業、塑料、橡膠行業的變動對電線電纜行業的影響較大,銅價、鋁價劇烈波動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造成較大影響,部分企業通過銅、鋁的期貨套期保值、簽訂遠期合同來規避價格波動的風險。電線電纜行業的下游行業爲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發電、通信、鐵路、礦山、船舶等重要的國民經濟領域。電線電纜行業作爲國民經濟中不可缺少的配套產業,受這些下游行業的發展速度影響較大,尤其是與電網建設和海洋能源開發高度相關。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六)下游海上風電的安裝和運維分析

海上風電的下游分爲安裝和運維兩大部分。由於遠離陸地,海上的安裝和運維難度大,成本也較高。

海上安裝更具挑戰性,市場也更具發展潛力。海上風電機組安裝可分爲整機安裝與分體安裝,整機安裝又根據安裝地點的不同可分爲陸地安裝與海上安裝。不論是整機安裝與分體安裝都離不開海上安裝船,海上風電安裝船,是用來進行海上風機、基礎運輸及安裝施工的海上風電施工平臺。目前海上安裝船按其性能與裝備可分爲重型浮吊船、自升式駁船、起重駁船與專門風機安裝船,前三種安裝船誕生於海上風電發展早期,隨着海上風電市場的不斷髮展,催生了專門風機安裝船。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運維市場前景可期。中國風電的迅速增長帶動全產業鏈的發展,下游運維市場更是前景廣闊,根據中投產業研究中心的數據,2018年中國風電運維市場規模達到138億元,未來五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爲10.13%,2022年風電運維市場規模將達到203億元。作爲風電市場運維重要組成的海上運維市場正站在這一風口,並以自身無限活力推動運維市場發展。據歐洲市場數據顯示,運維成本佔海上風電工程成本的25%-30%,運維前景廣闊,海上風電運維業未來可期。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運維設備專業化是未來趨勢。由於海上風電離岸距離較遠,氣候條件、潮汐變化複雜,海上運維難度遠高於陸上。普通運維設備難以滿足海上需求,專業化的運維設備必然是未來發展趨勢。風電運維船是海上風電運維的主要裝備,在國外,專業運維船作爲最重要的可達性裝備被普遍應用到海上風電場,而我國目前使用的普通運維船,主要由交通艇和漁船發展而來,近年簡易功能的雙體船逐漸出現,但仍與專業運營船差距較大,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國內專業運維船短缺,投入不足。運維船舶相關的費用佔了運維成本的20%左右,市場潛力巨大。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運營商多爲大型央企,佈局先南再北。現階段,我國海上風電絕大部分的運維市場掌握在央企手中,海上風電項目也成規模化發展,立足風能資源優質海域,由南及北,集中佈局成爲海上風電公司的默契策略。浙江、江蘇、廣東、上海成爲海上風電佈局熱門區域,臨近區域(如江蘇大豐,江蘇濱海)優先佈局,先南再北,當前南方佈局密度大於北方。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三、從IRR的角度分析海上風電的經濟性

海上風電項目吸引力日益顯現。我們知道目前路上風電在不棄風的情況下已經可以實現平價上網,海上風電由於其投資成本和後期運維成本較高而尚未實現。從單位投資上看,近海風電目前的單位投資多集中在1.8到2.1萬元/kw,較陸上風電目前6000-7000元/kw的單位投資高出一倍以上。根據最新的政策,國家給予海上風電潮汐帶0.75元/kwh和近海0.85元/kwh的補貼,根據我們的測算,在有補貼的情況下,海上風電的項目收益率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未來隨着陸上風電的平價補貼取消,海上風電項目的超額收益將會日益凸顯,更具競爭力。在現有的投資成本下,潮汐帶的項目,年利用小時數在達到3000小時以上時,項目就可獲得20%以上的收益率,而近海的項目,年利用小時數達到3500小時以上時,項目就可獲得11%以上的收益率。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海上風電5-10年內將實現平價上網。隨着未來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下降,據測算,海上風電在10000元/KW的投資成本時就可以達到平價。假設投資成本以每年5%-10%的速度下降,那麼海上風電將在未來5-10年內實現平價上網。

海上風電行業專題研究報告

四、重點上市公司

(一)金風科技

銷售業績良好,盈利能力承壓。據公告,公司營收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風機銷售容量增加,進入運營階段的風電場容量增加、棄風限電形勢好轉、發電量較去年同期增加。同時,公司爲應對風電市場政策的變化,公司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和資金資源投入,對當年的淨利潤同比增長幅度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的原因是由於市場競爭加劇,低價訂單導致。預計2019年將有大量低價風機訂單確認,公司的風機業務盈利能力將面臨一定的壓力。

風電市場復甦明顯,公司市場佔有率提升。據瞭解,風機的招標價格在2018年四季度開始企穩回升,並且從整年的吊裝數據來看,2018年全國吊裝量在24GW,公司吊裝6.7GW,市佔率28%,較去年有所提升,此外公司在手新簽訂單的市佔率達到35%以上,龍頭地位穩固。

棄風率改善明顯,風電場盈利能力持續改善。根據公司公告,公司前三季度累計併網容量爲4197MW,其中38%集中在西北地區,34%集中在華北地區;新增併網容量329MW,發電利用小時數達到1654小時,同比增長237小時,棄風限電改善明顯。隨着棄風率的持續下降,公司未來風電場的盈利能力將得到持續改善,增厚業績。

(二)明陽智能

風電整機龍頭,業績穩定增長。明陽智能主要從事風力電機的研發、生產和製造,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公司自己生產葉片、齒輪箱主要從南高齒購買,電機部分由南車時代和湘電代工。2018年,公司產品的銷售毛利率穩中有增,前三季度27.5%,淨利潤率比較穩定,在5-6%之間。公司2018年,新簽訂單5GW,佔比19.4%,在手訂單8GW以上,此外還有2.5GW的海上訂單。從營收來看,2019年預計增長20%以上。

藉助海上風電,實力凸顯。2018年是海上風電重要的轉折年,廣東、福建和江蘇覈準項目非常激進,公司在海上風電一直領先,18年新增的招標中,明陽中標48.7%,10%-15%會在19年完成吊裝,5.5WM-158米是主力機型,發電量、併網和吊裝都是第一。另外,公司的產品在三峽興化灣試驗風電場8家企業中都有佈局,從運行情況來看,公司的建設效率最高,等效滿發小時最高,收益率高出7-10%。從規劃和開工來看,19年海上風電會比較迅猛,6月份之後會更集中。目前公司7.2MW的海上風機已經完成吊裝,也做了8-12MW的預演,預計未來隨着海上風電的興起,公司持續收益。

半直驅技術路線,優勢明顯。公司的產品採取集成設計,主機重量有效降低,成本優勢十分明顯。第一,重量上佔優勢,使用超緊湊永磁混合動力技術的3MW機型重量僅爲82噸,同等機型下雙饋的要123噸,直驅的要121噸。第二,尺寸更小。3MW主機尺寸僅爲7.2*3.5*4.1,直驅的尺寸12.1*5.1*5.1,雙饋的尺寸12.8*4.0*3.4。此外在發電量上也有優勢,半直驅產品具有更寬的調速範圍5-17.7轉/分鐘,確保發電機的效率更高。

(三)禾望電氣

領導優秀,研發爲本。公司董事長韓玉爲首的高管團隊大多技術出身,有華爲、艾默生等知名公司的研發和管理工作經歷。公司極其重視研發,持續多年高強度研發投入,研發佔比超過10%,組建了強大的研發團隊,搭建了四大技術平臺,確保公司在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風電變流器龍頭,海上先鋒。自2009年風電變流器量產以來,公司不斷進取,產品涵蓋雙饋、永磁直驅、半直驅等,公司是風電變流器領域第三方配套的絕對龍頭,與國內多家整機廠穩定合作,市佔率超過30%,產品被廣泛應用到西北、華北、西南和東北等區域。我國海上風電長期規劃近100GW,當前累計裝機容量僅有3GW多,行業處於起步階段。2018年,我國新增海上風電覈準達到20GW,海上風電呈加速態勢。公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海上風電項目,強化海上風電的領先地位,產品已經配套金風科技、明陽風電和遠景等龍頭企業。隨着,陸上風電變流器封閉供應鏈的打開,以及海上風電高速增長,公司業績有望在2019年實現反轉。

光伏行業前景樂觀,集散式逆變器有望逆襲。國內光伏政策底已現,利好不斷,國外市場欣欣向榮,全球光伏市場光明。公司主推集散式光伏逆變解決方案,綜合集中式逆變和組串式逆變優點,提高發電效率,降低成本,切合現實,降本提效,業績有望快速增長。

工業變頻進口替代,穩步增長。工業變頻器涉及冶金、石油、起重設備、礦山機械、海洋裝備、造紙、紡織、軌道交通等多個領域,市場巨大。一直以來,我國工控領域被外商佔有,隨着國內技術的進步,以及在售後方面的碾壓式優勢,國產替代空間打開。公司提供多種電壓和功率等級的變頻器,包括HV300通用變頻器、HD2000低壓工程型變頻器、HD8000中壓工程型變頻器等,已經在鋼鐵冶金、軌交、船舶石油鑽井平臺等領域應用,該板塊將持續增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