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凸透鏡成像公式,當u &> 2f時,

有: 1/u + 1/v = 1/f其中u是物距,v是相距, f是凸透鏡焦距.那麼,問題來下,相機鏡頭的f是不變的, 近物的物距是u1, 遠物的物距是u2, 那麼根據成像公式, 近物的像距f1和 遠物的像距f2應該不相等啊。。但是照相時鏡頭到感光原件的距離卻只有一個數值(事實上的"像距")。。 理論上,如果近物清晰 那麼遠物應該模糊;而如果遠物清晰,則近物應該模糊。

但是我們經常見到照片上近處的人和遠處的景物都很清晰,這是為什麼呢?

是相機鏡頭不是標準的凸透鏡,因此不遵守前述成像公式,能做到遠近都可以清晰成像呢, 還是說,只是在某個特定距離上的景物可以清晰成像,其他距離的景物成像都是有暈而是模糊的,只是暈非常小,小到人眼辨別不出來?


超焦距景深合成
超焦距也是做不到整個畫面清楚的,有種技術叫做focus stacking,多張不同焦點的圖片合成。

題主疑惑的關鍵是不理解相機里的焦距的概念。

上面有人說相機成像的本質是小孔成像,這是不對的,相機成像的模型應該更接近於透鏡成像。

這個問題並不是很難,我簡單說說,原因有兩個:

1、超焦距,當對焦距離很遠的時候,某距離到無窮遠處就都清晰了。用焦距不長的鏡頭拍十幾米之外的物體的時候,很容易就出現這種情況。

超焦距:對焦在遠處的某一點,使得景深的另一極端恰為」無限遠「,則由"無限遠"(∞)到景深範圍內最近的攝影距離,稱為「超焦距離」。

短焦距、遠距離、小光圈都有利於出現超焦距。

試看:

2、通過不斷調焦可以實現在遠處和近處都能清晰成像(當然不是說「同一時刻」都清晰)

你說:

相機鏡頭的f是不變的

鏡頭的f值是什麼意思,明白嗎?

焦距,是光學系統中衡量光的聚集或發散的度量方式,指平行光入射時從透鏡光心到光聚集之焦點的距離。

當物體在無窮遠處時,可以認為是平行光入射。當物體距離很近的時候,不能視為平行光入射,典型的比如微距鏡頭。

而標值焦距f定義的是無窮遠處對焦時,光線匯聚的焦點處和光心之間的距離。

如果用大F表示定焦鏡頭不斷調焦過程中的真實物理焦距的話,這個值是不斷變化的。其關係滿足:

1/u + 1/v = 1/F

欲知更多,可看我以前問的問題:

相機成像究竟是成在像平面還是成在焦平面?底片相當於像平面還是焦平面? - 光學
謝邀。請參考此問題的答案:景深的原理是什麼? - 攝影。
相機的景深與彌散斑允許半徑和入窗直徑有關
相機的景深、像差決定了整個照相機的好壞。 並不是不遵循1/l-1/l=1/f這個公式,並且其實除了非球面鏡頭以外所有的透鏡都是正負透鏡的複雜化形式,因此焦距公式(其實這個公式叫高斯公式。。。)是完全成立的。但是你忽略了的一個問題是,相機清不清楚並不是通過焦距來決定的而是它的成像深度和解析度決定的,此外你還得讓你的成像晶元的成像元能和最小能夠識別的彌散斑大小相差不大才行。這樣一來本來人眼可視的範圍照相機能清晰拍攝,同理如果解析度高那麼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彌散斑相機能夠分辨並且放大,至於是否能有立體深度還得看景深大小。而且其實差不多10米以外的物距理論上已經可以近似為無窮遠了,只要相機夠好,能清晰分辨50來米的物面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小光圈超焦距,最近足夠遠的情況下。另外之前在央視看紀錄片有人做出這種功能的鏡頭但是我沒見過就是了
題主忽略了相機本質是小孔成像啊,孔徑越小,物距對相距影響越小,景深也就越大啊,f1.4和f22景深顯然不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