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表明,隨着國際國內市場環境變化,中小企業面臨的生產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創新發展能力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爲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主要體現在哪?融資到底有多難?融資到底有多貴?《指導意見》的出臺再度爲中小企業的發展,送上了一份專屬“大禮包”。

  4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央廣財經評論員王冠,做客《央視財經評論》演播室,深度解析。

  新聞鏈接:

  在《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提出了五項措施:

  1、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

  2、積極拓寬融資渠道;

  3、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

  4、減輕企業融資負擔;

  5、建立分類監管考覈機制。

  具體措施包括:加大再貼現對小微企業支持力度,重點支持小微企業500萬元及以下小額票據貼現;探索實施民營企業股權融資支持工具,鼓勵設立市場化運作的專項基金開展民營企業兼併收購或財務投資;引導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發放中長期貸款,開發續貸產品;加快中小企業首發上市進度,爲主業突出、規範運作的中小企業上市提供便利;深化發行、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支持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推進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完善創新創業可轉債轉股機制……等等。

  破解融資難 資金渠道怎樣拓寬?

  趙錫軍:拓寬融資渠道 關鍵在於創新和包容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融資難,有人說去銀行貸款幾乎拿不到,要抵押、要擔保,還要什麼其他的手續等,這是難;融資貴,有人說因爲銀行不借我,到別的地方去借就非常貴了,可能會比銀行貸款的利率高很多倍。另外即便是貴,手續也很複雜,所以難和貴都是有它的普遍性和特點的。我覺得目前最重要的還是拓寬融資渠道,在資金供應方面、金融服務供應方面要有更多源頭供應。

  而解決源頭的問題,核心就是要有創新和包容,因爲從銀行的角度來講,給企業提供貸款,但是又貸不出去,因爲見不到好項目,達不到合適的條件。那麼什麼是好項目?在銀行看來,以前能夠給它帶來比較高回報、穩定回報、沒有風險的就是好項目,但是現在中小企業做不到這一點,是大企業才能做到的。所以好項目這點就要重新看待了,要改變它自己的觀念纔行,所以要更多包容那些不是特別掙錢的,可能風險略微大一點的項目。另外,在包容上面要進行產品的創新,要通過它原有的產品線來解決創新的產品供應,創新出能夠承擔更多風險的產品。

  王冠:既要給企業輸血 更要給企業賦能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今年兩會,大量的篇幅在談如何給中小企業輸血和賦能的問題。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中辦和國辦又推出了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可見確實它太重要了。兩個很簡單的數據,我國中小企業的數佔到企業總數量的90%,就業佔80%。所以我們既要給企業輸血,更要給企業賦能。

  實際上這一回的指導意見,相當大的篇幅談到了如何更好的給企業輸血,首先就是金融資本輸血。還有另一個層面的輸血,是訂單輸血,這回專門有一項完善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實際上在今年兩會期間,財政部的負責人在部長通道也說到了,今年要拿出大概30%的政府採購,用於中小企業的訂單,這個是更關鍵的輸血。其實還有30%,就是我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談到了,大型銀行對於中小企業的貸款增長要有30%。另外我想再和大家劃一個重點,這一回特別談到了爲中小企業提供信息化的服務,特別是說大企業和政府部門要一起來爲中小企業打造服務包,這個服務包的內涵非常多,比如今年在連續減稅降費之後,企業在報稅、包括做工資的時候很可能會出現糊塗賬,到底我接下來怎麼報?我能抵扣的有多少?我覺得特別需要信息包。另外一方面,接下來進一步完善的法律服務,也需要政府進一步的指導。像這些都是非常實實在在的爲企業賦能。

  化解融資貴 源頭活水從何而來?

  趙錫軍:依靠壓縮融資鏈條和減少融資環節 降低融資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 趙錫軍:第一,就是銀行原來有自己放貸款的管理要求和規則,當然監管部門它有監管方面的要求和規則,它要控制風險,要對自己的股東負責,它是一個商業性的以盈利爲目的的機構,當然它有自己的考慮。怎麼樣讓它能夠放鬆一些標準?第二,怎樣降低一些門檻?自己少掙一些錢,多提供一些社會責任方面的工作。這個確實是要有難度,好在我們不斷在做工作,我們也會看到很多銀行也在做承諾,這方面期待着它能夠有所突破。

  但是除了銀行之外,還有很多別的融資渠道需要拓展,包括直接融資在內的這些我們都可以來做,關鍵是通過這些努力我們能否把渠道打開。更重要的是,渠道打開之後資金來了,是不是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到達企業那裏。這中間我們要做很多的工作,包括壓縮現有很長的鏈條,把鏈條做短,企業能更直接地拿到資金,另外就是繁瑣的環節能夠緩解,各種手續能夠減少,讓企業能夠通過更方便的手段、更低的成本拿到資金,所以降低它的融資成本。

  王冠:打通各種“不對稱” 讓中小企業“更透明”

  央廣財經評論員 王冠:在這份《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特別有一項要求,說要推動信用信息的共享,可以把它理解成要打通各種不對稱,讓中小企業更透明。現在不管是銀行或是其他金融資源,我們有意願有資金,但是我對於中小企業看不懂,甚至是看不見,這是非常麻煩的。

  那麼現在怎麼解決不對稱呢?這一回給了很多技術化具體操作的思路。比如要對於信息信用的共享,比如說兩位都是開服裝店的,我們可以看看誰的納稅多,我決定貸給誰。兩位都是開飯館的,看看水電煤氣的使用情況,是不是說明你的生意更好一些?另外還有倉儲物流的信息等等......這樣的數據更多疊加起來,實際上會讓銀行或金融機構有更多的選擇權。所以說,如何更好地打通信用信息的共享,回過頭來對於金融資源的精準投放,如果有這種相應的數據緯度來進行評估的話,金融支持中小企業的效果會更加顯著。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