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假性同性戀嗎?


謝邀。

-。-然而我是第一次在知乎打出謝邀兩個字,所以雖然不是我擅長的問題,也只有強答一波了。

我覺得題主首先應該搞清楚一個概念:

自我性別認知、性取向,這是兩個不同的東西。

就比如說,你偶爾認為你是男的,然後覺得你要喜歡女生。

此時的「喜歡女生」是你因性別認知為男性而得出的判斷,而不是一個直觀的性取向。

其實GAY中也分幾種,有的就是我完全相信我是男人,並且也很喜歡我男性這個性別,但我依然喜歡男人。

有的就是我雖然生為男人,但我覺得我生錯了,我特麼就該是女人才對,然後我內心是以一個女人的心態在喜歡男人。

所以懂了麼,性別認知與性取向並不是完全的因果關係。

至於你很久以前三四年級喜歡的那個人,我認為並不可以作為判斷你性取向的標準。

我小時候,大約也是三四年級,因為什麼都不懂,然而班上有個挺帥氣成績也不錯體育也好的男生,於是我和所有小女生一樣,一度認為我喜歡他。可是事實是,我在人生這二十多年中一直喜歡女生,跟女生談戀愛,也再也沒有感興趣的男生。回想起來那個男生也許只是我不懂事,受了社會中關於「女生就是要喜歡男生」這種思想的影響而產生的錯覺。

至於更多的,我恐怕給不了你什麼幫助了。

個人建議是,不要通過你的性取向來判斷你的性別認知,也不要通過性別認識來確定你的性取向。

你現在應該跟你的心理醫生好好溝通,讓他幫助你明確你的性別認識到底是怎樣的。

並不是讓他把你糾正成怎樣,而是讓你明白你本來的樣子。


上海537TATTOO,公眾號jecus493

不定期更新紋身素材,及精分日常。


謝邀……雖然我不知道是如何暴露的自己【】

好了我要瞎說了。╰(*′︶`*)╯

題主曾經喜歡過女孩子,且不說是不是同性戀姑且標記為雙吧。以及認識的gay也並不是喜歡在女孩子圈子玩兒的呀。

假性同性戀我個人覺得是有的,心理諮詢是個奇妙的事,暗示也是。

有部分人是很容易受環境和情緒影響的,我覺得現在大多數的「跟風同性戀」也有點這麼個意思。尤其是年齡不大的時候,對同性稍有好感,再加上現在網路的開放,同性戀就開始成為了這些人的自我暗示。

交過一任對象,說自己同性戀,後面發現人可直了,不知道算不算假性。

我以前也曾疑惑為什麼就喜歡同性了,一直不停反思是不是和一些過去的陰影有關係,然後反覆折騰幾年決定佛樓哈特了。

說白了,又不是我是異性戀就一定要去喜歡異性,是同性戀就一定要去喜歡同性。感情是突如其來的。心理暗示自己是XX戀也未免太多拘束。心理諮詢的存在我是半信的,不過對我而言也只是談話的對象。

談戀愛嘛……看準了心動了就上了,又不是一個性別就能讓你不心動的。

至少作為一個同性戀我從小到大都喜歡的是同性23333但是保不準也會有異性能讓我準許當朋友之上的存在。

我覺得題主還是挺直的……不是直的也至少是個雙。【至少對我這個純同來說,我真的對異性一點朋友之外的感覺都沒有_(:з)∠)_】
這個是完全存在的 。一般正常人的性傾向的形成是在7到10歲左右。但近些年出現了大量的同性戀,第一原因是隱藏的性取向隨著時代進步很多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性取向的人慢慢選擇接受和麪對。第二原因是部分人認為這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標誌,趨向一個社會的潮流便心理暗示自己是這樣的。第三個原因便就是假性同性戀,對於同性之間的吸引但並不存在性行為能力,更多的都是存在於青少年時期和對自己性傾向模糊的時段。所以同性戀和假性同性戀是存在區別的。假性同性戀也是完全存在的。
我與同性更融洽?是天生同志,還是家庭塑造?

我是天生同性戀嗎?

諮詢師:你對女性是有性衝動的,且你內心有建立穩定婚姻關係的強烈渴望,這是你自己剛剛所表示的。所以你並不是一個真正生理意義上的同性戀者,至多隻是由於成長經歷,家庭環境所塑造的情感上面的雙向依戀。

家庭是如何影響我的性依戀的?

其實人都有雙性戀傾向,因為人本性中都有喜歡男性和女性的雙向傾向。同時又因為你成長經歷中,你覺得女性是個很不好搞定,很危險,很恐怖,很給我帶來傷害的。而你從小的經歷中,你覺得父親這個角色跟親切,認為男性是不會對我帶來傷害的,從而你覺得男性你更容易去親近一些。

如何變得與女性交往中易受傷的?

由於小時候你媽媽給你的印象是不好的,造成了你對以後的婚姻中,對女性角色有恐懼和逃避的心理。從小你爸媽的婚姻也是不好的,從而讓你對婚姻也造成的恐懼和逃避心理,這種雙重的恐懼和逃避心理就表現為你在跟女性交往的時候帶著這種恐懼。

當然你是一個成年人,你會合理化的表達,因為你有恐懼,所以你就會表現為你對女性的要求,對女性的條件要求很高。比如你就比較難開始一段感情,在你開始之後,你就會又很容易覺得,我約她,她說沒時間,或者她有時候對我有抱怨,對我不熱情。因為你有之前的恐懼和逃避心理,所以你就容易發生之前說的不聯繫的情況,而且是長時間的不聯繫

而作為一個一般的普通的正常的女性是不能夠接受這種長時間的不聯繫的,結果就往往以分手、被拒絕而告終,從而你又在跟女性的相處中,形成了第二次的傷害。

第一次的傷害是跟你媽媽的關係。第二次傷害之後,你就會又對女性變得更加的恐懼和逃避。隨著一段時間自我療傷,理性上你覺得你想要一個婚姻,你的內心情感上也需要想要一個親密關係。所以你又硬著頭皮,去開始你的下一段感情的時候,但你潛意識中你的恐懼和逃避心理就更加強烈了。

然後再出錯,因為你帶著恐懼和逃避,你就又很容易變得多疑,變得很敏感,容易傷害。然後又變的第三次不再聯繫,又重複以前的故事,然後第三次的傷害又發生了。所以你對女性就變得越發的,不知道該怎麼樣去跟她們交往了。

為什麼我跟男性相處更好?

我被動。同時男女角色中,我們在一般的男女角色中,我們會要求男方是主動的,善於喜歡錶達的。而你在你的家庭成長經歷中,因為你媽媽她很強勢控制很主動,而你爸爸是一個被動壓抑的角色,你被塑造成那一個被動壓抑的男性角色。

男性不要求我主動。所以你在男女關係中,跟女性相處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很多的不適應,感覺到被打擊。而在跟男性的相處中的時候,因為男性,很多的男性,他自身就是很善於主動表達的。他可能對你是否主動,和是否喜歡錶達要求沒有那麼高,沒有那麼在意,所以你會很容易的感覺跟男性相處的比較融洽容易。

沒有婚姻恐懼。跟男性相處中,對婚姻的恐懼也不會出來搗蛋。由於從小你爸媽的婚姻不好,讓你對婚姻也造成的恐懼。

我需要明白什麼?

你要心裡明白,你現在交往的每一個女性都不是你「媽媽」。而且就算有一些雖然可能有你媽媽身上的某一些特點,但她仍然不是你媽媽,你沒有必要自動化的,潛意識化的把那些特點帶出來,害怕她們會對你傷害。

我把「媽媽」投射到她們身上?

來訪者:我在跟女性交往的時候,我並沒有想到她們是我媽媽。

諮詢師:那為什麼一個主動的喜歡錶達的,條件也符合你的女性,在主動牽你手的時候,你心裡想的是她太主動了。像我們一般的表達反應會是很驚喜,或者反過去我抱住她,或者用語言很激動的表達我當時的欣喜。

來訪者:我當時是怕嚇著她。

諮詢師:人家主動牽你,你嚇著她什麼?

來訪者:那是怕嚇著我自己了。

諮詢師:對,嚇從何來?

過去的創傷是如何影響我們對當下的感受的?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尤其小時候)

來訪者:是我過去那些不好的經歷,是我小時候的記憶,對。

諮詢師:是過去的經歷對我們現在的反應的影響,就像被拒絕或者說對方沒有按我們的期望的及時反應,這都是我們成年人世界裡面正常的經常發生的一些情況。現在這個事件對我們的傷害可能是一分至兩分,能引起我們的情緒反應強度也是一到二分,但是為什麼我們有時候會對這個情緒反應表現為十分?那這另外的八分是來自哪裡?

是來自於我們過去的,類似事件的負面情緒。比如就像舉個例子,我拍你一下,這個動作對你的傷害程度只有一分。但是假如我拍你的部位,你有一個陳年舊傷,你這種情況下,你感覺到的傷痛程度就是十分。而這,而你所感受到的痛,其中九9分是來自於你自己以前沒有療愈好的那個陳年舊傷。

覺醒與療愈

所以我們在以後跟女孩相處的時候,我們感覺到被傷害、被打擊的時候,我們要告訴自己,其中九分的感受是來自於我自己過去的那些負面記憶,那些被傷害的經歷,與現在的這個女孩沒有關係。

如果你能夠澄清這個問題,告訴自己。你就會減少讓這種負面情緒對你的控制,你就能夠更明確的和帶有理性的去處理現在的這段親密關係。

從而讓自己慢慢得到療愈,建立一個穩定的親密關係。

因為我想得到愛,

所以我學習愛,傳播愛!

我是株洲市中心醫院心理諮詢師!

我叫何羣羣

一起學習愛

約嗎?

13873308666個人微信號,

「心理愛你」原創公眾號xlhequnqun。


哈嘍,看我,你在,害怕什麼?如果連個人感情都要明辨真假你今生何存?
假性同性戀就是病吧,真性的纔是真的同性戀。
同性戀與否,其實不太重要,只要你的取向不影響你的生活,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你覺得開心就好,不要為這些東西去苦惱。


首先。存在假性同性戀。

其次,你的狀態描述不夠充分。但是從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部分問題。強烈建議你聽從你的醫生醫囑,信任信賴你的心理醫生。

知乎不是免費心理醫生庫,

大部分免費{心理醫生}都是不負責任的隨意回答。選擇相信你的醫生朋友。PS:你的癥狀描述不夠全面,專業人士也暫時無法給你一切相關的判定和解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