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閱讀研報應該成爲投資第一站。

  本欄旨在鏈接海量券商研報釋放的信息。

  關注宏觀、策略和行業三類研報中的熱點問題。

  助益投資,豐沛談資。

  15天內,從天嘉宜化到崑山中榮再到泰興中丹,短期密集的安全事故揭開了江蘇省化工行業的整治大幕,也催生了史上最嚴的園區整改方案:江蘇將關閉30個化工園、1000多家化工企業;鹽城市決定徹底關閉響水化工園區。

  遠超市場預期的政策隨即引爆了化工股行情,一時間,關於化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之聲響徹雲霄,光大證券甚至喊出了“化工指數的空間保守估計在40%以上”。

  產能收縮預期真有如此影響力?究竟是相關上市公司基本面將迎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是情緒驅動大於實際衝擊?

  供給端的重構預期

  事實上,由於化學品易燃易爆的特性,國內的化工行業一直處於安全事故的頻髮狀態。根據應急管理部危化監管司發佈的全國化工事故分析報告顯示,2016-2018年3年間,全國共發生620起化工安全事故,造成 728 人死亡。

  不過,頻發的事故沒有擋住行業高速發展的步伐,對比海外,我國的化工行業這幾年來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的狀態。申萬宏源的報告中做過統計,我國化學品資本開支由 2007年1705萬歐元增加至2017年8960萬歐元,複合增長率18%,遠高於其他地區,資本開支佔全球比重由2007年23.9%提升至2017年30.6%,而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佔比已不足20%。

  江蘇省又是國內化工產能大省。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 年底江蘇省內化工企業數量爲 6150 家,總產值2.6萬億元,排名全國第二。據國泰君安的報告統計,烯酰嗎啉、丙二醇甲醚、乙二醇丁醚、異噁草鬆、啶蟲脒等化工產品的江蘇產能佔據全國50%以上產能。

  參考《江蘇省化工行業整治提升方案(徵求意見稿)》,一旦確認嚴格落實減企業(化工生產企業到2020年減少到2,000家,到2022年減少到1,000 家)、減園區(省內化工園區由 50家減至20家)和限新建(新化工項目原則上投資不低於10億元,禁止新/擴建農藥、醫藥和染料的中間體,全省不新增農藥生產企業)等整改方案,化工行業供給端的重構預期並非空穴來風。國泰君安的報告中提到,江蘇未來2年壓減70%的化工企業,將導致未來2年全國化工品供需格局持續趨緊。

  另外,不少報告中還提到,本次事件對於行業的影響不僅限於產能收縮,還會在全國範圍內形成安全生產上的嚴格要求。如方正證券在事件點評中提到,響水化工園區的關停會對化工行業起到示範作用,不排除未來會有更多的化工園區被關停造成相關產業的供給短缺。

  不過,如果細究相關研報,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這一次的化工股行情中,給出定性結論的報告多,做數據分析的報告卻屈指可數。換句話說,大家都提到了化工行業整頓導致全國、多產品、大幅度的價格上漲,頭部化工企業將得到更多資源上的傾斜,但影響究竟幾何,相關事件會何種程度改變相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卻鮮有量化估算。

  誰還記得年初的憂心忡忡?

  誰又能還記得,在年初的年度策略中,一衆化工行業研究員所擔心的還是化工行業的需求端不足。

  東方證券曾認爲2019年的化工行業處於凜冬,其在去年年底的報告中提到,整個週期性行業最大的風險已經不再是供給,而是需求。展望2019,受困於需求不振,化工大多數行業盈利都將下滑,景氣大概率下滑,很難有系統性機會。

  中泰證券2019年化工行業投資策略的核心觀點是“擁抱確定性需求”,其認爲大多數的化工產品的價格都在歷史較高位置,存在因爲下游需求較弱而面臨價格下跌的風險。

  信達證券2019年的策略報告中提到,儘管環保風暴促進的供給側改革導致化工產品價格、化工企業盈利在2018 年大都處於週期高位,但是需求側並沒有改善因素,甚至多種化工品的絕對消費量在負增長,綜合供給與需求,維持化工行業“中性”評級。

  重讀三個月前的報告,不難發現彼時對化工行業大家還在擔心需求不足。

  你當然可以說,當下的化工行業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的確,化工行業的供給端重構預期,在短期內的確是個無法證僞的邏輯,只是相關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真會有多大改觀,還有待進一步的量化測算。

  不過,這裏要提醒一句,化工行業是週期性行業,而週期性行業的投資難度一直不低。彼得林奇在《戰勝華爾街》的15章提到過,週期股的遊戲需要猜想和直覺,在這些股票中賺錢需要雙倍的技巧,如果沒有相關行業的工作經驗,踏不准它的節奏,投資這類週期性公司相當危險。

  本材料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本材料僅供具備相應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資者閱讀,不得視爲要約,不得向不特定對象進行復制、轉發或其它擴散行爲,管理人對未經許可的擴散行爲不承擔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