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東意氣風發的時候,劉強東的江湖做派被外界解讀爲“義氣”的表現,可一旦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公司機器必須迴歸商業殘酷的本質時,曾經的豪氣幹雲就會成爲笑話,甚至誘發輿論回踩。

  文|楊舒芳

  出品|科技考拉

  京東正在經歷一個艱難的階段,這是顯而易見的。

  劉強東在明尼蘇達州遭受的性侵指控,幾乎是中概股企業家迄今爲止的最大丑聞。另一方面,京東活躍用戶數增長停滯,四季度營收增速創10個季度以來最低紀錄。股價也從1年前的50多美元跌到30美元附近。

  前有阿里,後有拼多多。京東這艘大船,還是到了掉頭的時刻。2019年來,京東已經先後宣佈多次調整,但這次不一樣的是,大刀終於砍向了曾經被劉強東稱爲“兄弟們”的基層快遞小哥。

  劉強東人設崩了?

  京東正在經歷兩個大的調整。一是多位高管先後出走,二是基層快遞員薪資調整。但從社會反應來看,第二件事的影響力遠遠大於第一件——無論是快遞員們的反應、用戶反饋,還是喫瓜羣衆的討論熱情。

  在此之前,京東的減負計劃其實早就開始了。不論是宣佈末位淘汰10%副總裁級別以上高管,還是後面流出的“京東要淘汰的3類人”,都是在精簡團隊準備輕裝上陣。

  一個關鍵的地方在於,企業高層的調整往往被視爲內部決策層面的事情,但一旦涉及到全國範圍的大規模一線員工,就會不可避免的和民生或者企業責任掛上關係。

  衆所周知,劉強東是一個很愛樹立人設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京東和它曾經想趕超的百度是比較相似的,都是打着創始人鮮明烙印的公司。李彥宏的國際精英人設和劉強東的江湖大哥人設,在互聯網圈都深入人心。

  和員工稱兄道弟的做法,此前給劉強東和京東帶來了國民級的好感和美譽度,也爲今天的危機埋下了伏筆。

  實際上,商業和人情本身並不容易共存。在京東意氣風發的時候,劉強東的江湖做派被外界解讀爲“義氣”的表現,可一旦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公司機器必須迴歸商業殘酷的本質時,曾經的豪氣幹雲就會成爲笑話,甚至誘發輿論回踩。

  這個事情教育我們,CEO千萬不要輕易立flag。不然,人設崩塌的時候,以前有多風光,現在就會有多難受。

  京東的根基動搖了?

  在之前的《拼多多,拐點來臨》裏,我們曾經提到,拼多多財報後的下跌原因之一,有可能是華爾街吸取了京東的教訓——對於虧損和增長的關係,市場或許已經開始重新定義。

  無論是重資產的京東物流獨立運營,還是調整快遞員薪酬體系、取消底薪制,都是在控制成本,讓財報的數字變好看。

  但一個核心情況是,資金消耗較大的自建倉儲和物流,一直被認爲是京東最重要的決定,也是京東最值錢的資產。京東早期能夠在阿里的包圍下打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物流體系功不可沒。放眼現在的物流市場,除了美團和餓了麼的同城配送服務,用戶體驗最好的也就是順豐和京東了。

  這很容易被延伸理解爲,快遞小哥撐起了京東的半邊天。不只是用戶們這麼想,恐怕快遞小哥自己也是這麼想的。

  在幾個常用的電商平臺裏,我的決策體系通常是這樣的:急用或者電器首選京東;海淘首選網易考拉;服裝、首飾等需要豐富可選SKU的,首選天貓淘寶;至於拼多多,通常只買襪子這類在使用上對品質要求不算嚴格的單品。

  實際上,持有類似購物決策體系的用戶,並不在少數。所以,京東物流獨立後大刀闊斧的改革,比較致命的地方在於,快遞小哥的薪資調整,很容易影響到用戶的服務體驗,最終影響到他們的購物決策。

  現在已經有爆料稱,由於增加了攬收的績效考覈,快遞員通過給自己發空包、然後拒收來完成kpi的操作已然出現了。情況很明顯:一旦京東物流開始把自己定位爲常規的物流公司,就很難繼續維持以前的行業白蓮花形象。

  可是,京東的變革纔剛剛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