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發佈的《中關村新三板藍皮書:中關村新三板企業成長力報告(2018)》中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關村有1618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其中創新層企業232家。這些企業在市值、贏利能力、經濟貢獻度等方面,均高於廣東(除深圳)、深圳、江蘇、浙江和上海五個省市的新三板企業。

  這是首部中關村新三板藍皮書,由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佈。《報告》指出,中關村新經濟企業聚集,優勢行業成長潛力巨大。中關村有接近四成的企業屬於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這一代表新興產業的行業的總市值、營業收入、毛利潤等財務數據均高於其他行業,是中關村新三板的優勢行業。此外,基於中關村地區的發展歷史、人文環境及政策支持等因素,擁有成熟技術與市場的高端製造業同樣是中關村新三板的優勢行業。

  《報告》同時認爲,儘管中關村新三板總體實力突出,在發展的過程中仍難以避免新三板市場目前規則所帶來的侷限。如市場流動性不足、企業融資難度加大、交易制度和分層政策差異化制度不完善等,嚴重阻礙了市場融資功能的發揮,對企業掛牌吸引力下降,優質企業流失嚴重。基於這些突出問題,《報告》提出建議:

  ——重新明確新三板定位,着重服務科技創新型企業。自新三板擴容以來,新三板服務對象逐漸擴大化、泛化,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新三板爲創新創業企業服務的市場定位,造成市場掛牌企業質量的參差不齊。應以中關村爲試點,借鑑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經驗,推出針對質量優異的科技型企業的專屬分層,以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作爲主要評價指標,迴歸新三板市場最初定位。

  ——降低個人投資者准入門檻,吸引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現階段新三板的主要矛盾是資金供需不平衡,直接導致市場交易不活躍、流動性不足,企業融資困難。除了掛牌公司本身的質量問題以外,合格投資者門檻過高是重要因素。建議選取優質新三板企業,按照風險大小分層次降低合格個人投資者准入門檻,同時儘快制定公募基金、保險基金等長期資金投資新三板的制度細則,吸引更多持有長期資金的合格機構投資者參與新三板市場。

  ——完善市場分層,制定並實施差異化的制度安排。依據企業的規範性、持續性、成長性等指標,在基礎層、創新層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出精選層,並實施差異化的制度安排,加大對“硬技術、原始創新”等科技創新領域優質企業的支持力度。

  ——加強新三板與相關金融機構的聯動。新三板要加強與銀行、創投等金融機構的合作,爲掛牌企業積極開發新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模式,滿足中小微企業的差異化需求。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要在加強自身規範性的同時,提升企業的專業水準和技術,同新三板市場的升級和優質企業的紅利共同成長壯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