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温度  

近来无意间在网路上看到许多耐高温的油脂标榜高达240`℃

仔细查看内文发觉该温度旁注明"滴点"或"滴落点"

事实上,润滑脂滴点≠工作温度。

你应该有过买衣服时遇到厂商打1折的经验,

这1折的背后可能存在2种卖家促销的手法。

第一种,卖家为出清存货,将库存之零码或过季衣服照原来售价1折赔钱出清。

卖家可借此将堆在仓库已久的衣服兑现,但买家选择的机会相对也较少。

第二种,卖家抬高衣服售价后再打1折。买家买到的价格其实可能是原本售价。

你应该可以接受第一种销售手法,但对于第二种就让人有受骗的感觉了。

润滑脂商品属于较专业特定领域的产品,

所以有些比较专业的产品特性往往被商家有意或无意的用来误导使用者。

这里就来谈谈润滑脂"滴点"这个性状。

根据ASTM D566润滑脂测试方法,

润滑脂滴点的基本定义:润滑脂油半固体变成液体时的温度称为滴点,英文原文Dropping Point。

这个测试方法简单描述:

将润滑脂涂抹于杯底钻有孔之脂杯壁上,脂杯装入特制试管中,再将试管放置于油浴的烧杯中。

以电子加热方式将上述装置徐徐加温,时时纪录试管中与油浴2处之温度。

观察脂杯底洞,当油滴从杯底滴落时,纪录试管中与油浴2处之温度,

取两者温度平均值即为润滑脂之滴点。

实验装置如下仪器图:(图片来源网站:pldmc.net)

滴点测试仪器  

润滑脂滴点常随皂基种类、皂基含量、基础油种类、含水量而改变。

照ASTM D566测试方式看来,滴点所代表的意义就是润滑脂变成液态油的温度,

但这个温度并不等于润滑时的工作温度。

润滑脂在工作时其中的基础油和稠化剂间是保持著若即若离的状况,

一旦基础油甩脱皂基而滴出时,将被高速转动之工件甩脱,这时就产生漏油现象。

实际上,在工作环境中(非实验室)影响基础油脱离皂基的因素有:

温度、极压、与高速旋转之离心力‥等等

ASTM D566滴点测试仅就单一温度因素来观察,并未同时导入极压与离心力与其他因素,

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这些因素是同时存在,故基础油脱离皂基的温度远比滴点来的低。

所以我说:润滑脂滴点≠工作温度。

那产品性状表提供的滴点能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呢?

一般来说滴点愈高工作温度也会较高,只是不能把滴点当成工作温度,否则会有润滑失效的危险。

依照实际的工作环境操作经验,润滑脂制造商建议

滴点-(40~60℃)=实际工作温度。

就皂基种类而言,尿素基、澎土基、复合锂基、复合铝基‥等具有较高的滴点。

 

 

 

相关文章